60多年前,我国只有10-20%的人近视,而根据2018年国家卫健委公布的数据显示,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已经达到了53.6%,其中6岁以下儿童为14.5%,小学生为36%,初中生为71.6%,高中生为81%。
换句话说,如今有超过一半的儿童青少年都变成了近视。
此外,调查还发现,在小学和初中阶段,近视率会随着年级升高而迅速增长,小学阶段从1年级的15.7%增加到了6年级的59%,初中阶段从初一年级的64.9%增加到了初三年级的77%。
其实,很多孩子之所以近视越来越严重,关键在于没有了“远视储备”,我们帮孩子预防近视,要从小做起,把可贵的“远视储备”保留下来。
孩子发展为近视的过程,可以大致分为3个阶段:生理性远视、正视、近视。
可能与一些家长想象中不同,新生儿出生后,眼睛是处于远视状态的,对孩子来说,低度的远视(小于300度)是一种正常状态,而这种“远视储备”,可以供孩子用来“损耗”和“保护”视力,不患上近视。
随着孩子年龄增长,眼睛慢慢发育,眼轴逐渐延长,远视度数会慢慢减少,大约在12岁左右达到正视状态,医学上将此过程称为眼球发育的“正视化过程”。
一旦孩子不注意用眼习惯,发育期间眼轴增长过快,造成远视储备迅速下降,远视过早变为正视,等正视化之后,眼轴就会继续变长,向着近视的方向发展,因此,远视储备实际上是孩子对抗近视的“缓冲区”。
主要是长时间、近距离地视看习惯,比如有些家长嫌弃照顾孩子麻烦,会把手机、IPAD当“电子保姆”,让孩子自己拿着电子产品玩耍,这些电子产品不是导致近视的直接原因,却是最关键的间接原因。
长时间、近距离注视高亮度的电子屏幕,一方面会引起孩子眼轴增长,伤害远视储备,另一方面孩子的眼睛随着屏幕动态不断来回移动,会使调节瞳孔的睫状体肌肉一直处于紧张状态,久而久之,很容易诱发近视。
孩子糖分摄入过多,在消化和吸收过程中会产生大量酸性物质,与体内的钙元素中和,造成钙流失,进而导致眼球韧性下降,眼轴变长,而且糖在人体内代谢过程中,还会消耗大量的B族维生素,影响到视神经发育。
虽然近视看似是由后天不良用眼习惯导致的,但研究发现,如果父母都是600度以上的高度近视,那么子女近视的发病风险也会很高,更需要额外注意。
多进行户外运动,孩子不仅可以减少玩手机等电子产品的时间,而且还能让身体更多地接触阳光。
紫外线进入眼睛后,可以促进视网膜分泌神经递质多巴胺,阻断眼轴的增长,降低消耗远视储备的风险,并且紫外线能增加孩子体内维生素D的合成,促进钙元素的吸收,对于减缓眼轴增长,也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保护孩子的视力,注意用眼习惯也很重要,我们平时要让孩子在合适的光线亮度下学习,阅读距离一般不低于30CM,照明光线最好来自左侧,30-40W的台灯亮度较为适宜。
而且需要强调的是,应该避免让孩子在床上、沙发上,或者是走路、乘车时看书,不良的用眼习惯,会对视力造成伤害。
由于近视不可逆转,所以我们要尽早预防,从小为孩子建立视觉档案,及时发现近视倾向,尽早干预,一般来说,建议每3个月到半年为孩子检查一次视力。
儿童青少年的近视发生率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小学生戴上了眼镜,我们家长一定要多注意,为孩子建立视觉档案,保护好孩子的远视储备,尽量避免近视情况的发生。
我是老苗――一名80后超级奶爸,也是医院里最扎眼的男性护士长,欢迎一起讨论孕育问题,也请你关注老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