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大人跟孩子争什么?”,孩子之间的矛盾,大人要插手吗?

孩子之间经常有争执,源于他们还未发育成熟的大脑杏仁核。脑科学家认为,人类大脑需要经过25年时间,才趋近发育成熟。有时候我们会说,30而立,看来也不无道理。

孩子被欺负了,我帮忙我错了吗?

每次提到孩子的事情,总有家长上纲上线,或者教育专家,告诉你,该怎么跟孩子沟通。

但每个孩子的情况不同,这次娃爹带孩子发生的一件事,让我觉得他没错,我们平时看到的那些所谓“教育宝典”,不见得适用每个孩子、每件事。

娃爹带着孩子们去广场玩,本来说是到吃晚饭时间,我们在楼下会和然后下馆子搓一顿。但刚半小时左右,我还在收拾出门的行头,娃爹气呼呼的带着俩孩子回来了。

我想可能是发生了什么不愉快的事情,赶紧先看看俩孩子有没有明显外伤,然后轻声问他:“发生什么事情了?”

娃爹马上开火了:“一群孩子围攻乐乐(我家大宝),还伸手打了他,我上去说几句,那群孩子说我‘一个大人和孩子争什么’,我想争吗?十几岁的孩子欺负小孩,真好意思!他们爸妈来了吧,说我太‘小气’,还说孩子们一起玩,最重要的是开心,敢情他们家孩子的开心,建立在欺负孩子身上?”

说着还心疼的拉过来不说话的乐乐,上下打量,生怕孩子哪里受伤被错过了。看着他心疼的样子,我也有些不知所措。

后来跟娃爹沟通后,我才知道,原来乐乐和几个十来岁的孩子一起玩,有个孩子拿石子儿一个劲儿砸乐乐,让他道歉还不理会,娃爹看着有点生气,带着孩子换了场地继续玩。

可刚开始玩秋千,那几个十来岁的孩子,又围过来了,怎么也不让乐乐玩,还推推搡搡的,把夏天推倒在地上。

娃爹看到后,扯着嗓子喊了喊,把孩子的家长叫过来了,说能不能让孩子们分开玩之类的,可家长说‘管不着孩子’,娃爹上去跟孩子们理论,又被说‘跟孩子争什么?’这下娃爹有些绷不住了,怎么广场上的公共设施,成个人的了?孩子玩什么,你们霸占什么?

娃爹气呼呼的领着俩孩子回来,估计也是跟人家没少掰扯。表面上是气到自己,也是心疼孩子。

本来好好的出去玩一下,结果这么不开心回来了。不过,这次我站队娃爹这边,觉得他没做错。起码,跟对方争执的这一步,是很有必要的,表达了自己的立场。

不能不能,看到这句话的家长,肯定连连摇头,怎么能插手孩子的事情,你是LOW父母吗?不是,我是“明是非”的家长,我知道这样的父母到底有多难当,背后有多少双眼睛在盯着看!

陶行知先生还说要“因材施教”,父母女针对孩子不同的事情,怎么就不可以有不同的看法和做法了?

如果不是娃爹带孩子下去,可能是孩子自己被欺负了,回来哇哇哭,还可能说不清,到底发生了什么。有些事情我们不希望它发生,但它一定就不会发生吗?也不见得。

所以,还是就事论事。如果娃爹不吱声,给孩子做了什么示范呢:“遇到事情别吭声”,盲目的‘礼让’?这不是我们想给孩子传递的价值观。

后来,我和娃爹深入探讨后,觉得通过这事儿,要告诉孩子一些道理。毕竟,亲历过的事情,更有教育意义,而孩子们也更能吸收。下面的几句话,是我们跟孩子聊的,希望他记得。

遇到比你年龄(力气大)的人,别硬刚,你可能打不过他;即使父母在身边,你也要尝试自己解决问题,别总靠着爹妈;别人霸道,不一定是你的错,别不敢表达立场;永远记得谦卑有序、礼貌待人,不强占公共财物;要分辨什么是友情,什么是欺负。

TIPS:不惹事生非是我们的传统美德,谦让也是如此。但有清晰的“是非观”也是我们要教给孩子的。孩子的事情,大人插手和不插手,也要取决于当时的实际情况,不能“一刀切”。

孩子世界的“好朋友”是什么样子的?

在儿童的世界里,他们可能因为很小的一件事,就成为了“好朋友”。比如我家大宝,在幼儿园有个好朋友,我问他,为什么你们是好朋友呢?乐乐说,他弟子规比我背得多!

但乐乐也有些憨厚,比如这次被“欺负”的事情,他歪着脑袋跟我说:“妈妈,他们喜欢打我,他们是我的新朋友不?”

我连忙跟他说,不不不,你的身体不是别人随便可以“打、拍”的,打人是不对的。

孩子的是非观还未完全建立,有时候会比较被动和宽容,很难分辨出,对方是不是在欺负自己。所以,家长要增强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教孩子分辨,真正的好朋友是什么样的?

起码,你和他一起玩,你开心,他也开心,而不是一方在拼命付出,一方在盛气凌人。真正的好朋友,是互相尊重,平等的对待彼此。

父母帮孩子强出头,我是不建议的。但如果孩子明显被欺负了,你也在旁边杵着,请你记得保护好自己的孩子,并表达你的关切和心疼。有些道理,可以等事情过了以后,跟孩子细细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