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分享干货前先跟大家分享一个案例:这位妈妈是产后40天,右侧乳房外侧感觉一直有肿胀,有时候宝宝吃了,乳房会有一阵一阵的刺痛,在胀奶的时候摸上去有硬块,但硬块摸上去不痛,在宝宝吸了之后,也就没有什么硬块了,但还是感觉乳房不舒服,分不清楚到底是堵奶还是什么情况?
案例中妈妈描述了胀奶摸上去的硬块吸了就变软情况是正常的胀奶过程,在喂完宝宝以后表现的刺痛感,这可能是发生了“血管痉挛“,宝宝口腔内的温度相较于外面要高,特别是冬天,乳头暴露在冷空气中就会导致乳头末梢毛细血管收缩,产生一阵阵的刺痛感。
新手妈妈就会被这些情况混淆,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一下胀奶与堵奶两者的区别以及怎么处理。
乳汁在乳房内部充盈的时候,乳房就会有胀满感,摸上去会感觉有一大块胀硬的部位,在宝宝吸完后或者吸奶器吸后,胀硬处就变软了,这就是乳房正常胀奶。
有些妈妈因为特殊情况,外出办事漏吸了或者是晚上闹钟没闹醒,导致了乳房胀太久,乳腺管被持续被扩张,“胀太狠”,(可能会损伤乳腺导管产生疼痛)有的妈妈可能会持续2-3天。这时候冷敷可以缓解疼痛和肿胀。
有的妈妈漏吸漏喂,胀奶的时间长,偶尔几次,可能比较幸运吸完喂完就没事了,但有的妈妈就没有那么幸运,可能最后就变成的真堵奶了,堵奶其中有一个原因就是:漏喂、漏吸、胀奶的时间太长。当胀硬让妈妈太难受时,可以移出一部分缓解这种压力,避免堵奶的发生。
胀奶感觉明显的时期一般是在哺乳期开始的前1-3个月,当宝宝和妈妈的供需趋于平衡时,妈妈也就不会经常感觉胀奶了(除了奶多的妈妈)要想达到供需平衡,其实就是根据宝宝的需求来喂养。
还会有一部分妈妈觉得“感觉不到胀奶”就是奶少甚至没奶,其实这样判断是不正确的,在妈妈和宝宝的哺乳磨合期过后,就不会每次喂奶前都会感觉胀奶,也就是出现了供需平衡的状态,即使不感觉胀奶也有奶,这才是大多哺乳期妈妈的常态。
分泌的乳汁淤积到乳房的某个部位,乳房某一条或几条乳腺管被堵塞,可能呈条索状或是硬块,摸上去硬硬的,可能伴随疼痛,还可能皮肤颜色发红,并没有发烧以及其他表现,宝宝吸、手挤奶、吸奶器吸其他乳房部位都软了,但硬块的部位仍然硬着,甚至伴随疼痛,这就是堵奶,如果出现全身酸痛、不适或者发烧,可能就从单纯的堵奶变成了乳腺炎了,可以看看之前发过的这篇文章:带你了解乳腺炎。
比如浅含乳时,会花更长时间吃奶而且效率不高,乳头还会因为不正确的含乳姿势受伤(乳头皲裂、白泡、白点),这也是比较常见的堵奶原因。
随着月龄增加,宝宝的注意力就更容易被身边事物吸引,吃着吃着拉扯乳头、咬乳头,妈妈可能因为被扯、咬而发生堵奶。
这个是堵奶不容忽视的一个高发原因,反复堵奶的妈妈好多都是乳汁分泌太多造成的,所以并不是吸得越空越不会堵奶,反而吸得越空产奶量飙升,堵奶的几率增加了,乳汁过多的妈妈平时需要避免过度排空乳房。
比如传统观念里面补身体、下奶要喝各种炖汤,其实效果并没有,反而这些油汤里满满的脂肪,会改变乳汁中脂肪的构成比,乳汁可能会变粘稠增加乳汁移出的难度,导致堵奶的发生。
妈妈决定回奶了就突然不喂也不吸奶了,硬生生胀回去,这样也容易堵奶,更推荐的方式是温柔的方法:渐进式离乳。
如果妈妈没有休息好,很疲劳,又有很大的心理压力,很容易发生堵奶。
1.当硬块刚刚发现,发生时间不久,没有发热以及全身不适症状时,可以自己在家里尝试以下方法:在宝宝深含乳的前提下,确保宝宝有效的移出乳汁,妈妈可以在宝宝一边吃的时候一边轻柔的按摩乳房(以不疼痛为原则)如果硬块一次比一次小,那么就是在往好的方向发展。
2.增加喂奶次数,在确保宝宝衔乳姿势正确的前提下,堵奶的患侧乳房频繁哺乳,大概2-3小时一次,每次哺乳都优先排空患侧乳房。如果患侧因为乳汁减少宝宝不愿意吸,可以先吸吮对侧乳房刺激出奶阵后迅速换到患侧让宝宝吃。在堵奶时妈妈不要太紧张,注意休息。
3.哺乳前可以喝点温热水或者温热敷2-3分钟,有利于增加乳汁的流动速速、刺激奶阵,让乳汁能够喷发出来。(妈妈一边洗热水澡一边手挤奶是一个很好的刺激奶阵产生的方法。当妈妈放松的状态时又有热水淋浴,很容易刺激乳汁流出。)
4.在乳汁有效移出后,给予堵奶部位冷敷,冷敷的材料可以选择毛巾包着冰袋,土豆片和卷心菜也可以,就是有点麻烦,毛巾包冰袋最方便,又可以反复使用,敷的时间其实也没有明确的规定,一次敷的时间可以15-30分钟不等,如果疼痛得厉害一天就多敷几回,这样疼痛恢复乳腺导管的恢复会快一点。
5.如果觉得疼痛难忍,可以服用哺乳期安全的止痛药,如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
如果按照以上的方法24-48小时,硬块没有缩小,疼痛没有减轻,可以寻求专业的泌乳顾问或者母乳指导的协助(比如是宝宝的衔乳姿势不正确,妈妈和家人又不会正确手挤奶,那就可以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了。)
建议就医的情况:堵奶处发红发烫、身体发烧、疼痛加重等情况,就需要及时就医了。因为有可能乳房已经出现了乳腺炎或其它性质的包块,医生可以根据乳房B超来初步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