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7滚8爬”过关就够了?学会这些“小动作”,才是聪明娃

现代家长生怕让娃输在起跑线上,就连翻滚,爬行这些身体发育的基本动作,也不愿意落后于人。

尤其我国民间流传着“7滚8爬”的说法,一旦宝宝七八个月时还不会爬行,家长难免心焦气躁,害怕宝宝一步慢步步慢,智力发育落后于同龄人。

答案当然不是,与翻滚、爬行这些大动作相比,其实“精细化动作”能力更能代表宝宝的智力发育情况,只有掌握一些“小动作”,才代表是一个聪明娃。

“精细化动作”也被称为“小肌肉动作”,指的是个体主要凭借手以及手指等部位的小肌肉或者小肌肉群的动作,在感知觉、注意力等心理活动的配合下,完成特定任务的能力。

比如伸手抓握、用手指从地上捏取物体、搭积木、涂鸦、书写等等,都属于精细化动作的范畴。

精细化动作能力的本质,就是手眼脑的协调能力,它对于孩子的能力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

相较于爬行、跑、跳等需要利用身体和躯干力量的大肌肉动作来说,精细化动作对孩子能力的考验更加综合,提高精细化动作的发育水平,代表着孩子动手能力的高低,而动手能力又决定了孩子未来学习技能的快慢,它同时需要手眼脑等多个器官的配合,与孩子的大脑发育息息相关。

一般来说,宝宝在7-8个月左右时,会进入“指尖抓握期”和“双手协调期”,如果能够掌握某些特定的精细化动作,那么就足以说明他们的智力发育出色,是名非常聪明的宝宝了。

宝宝刚开始掌握精细化动作能力,是由完成抓握动作开始的。

处于这个阶段,他们可以用手掌抓起一些体积比较大的物品,比如绘本、玩具球等等,如果宝宝可以熟练地完成抓握动作,即代表有相对不错的精细化动作能力了。

作为“抓握动作”的进阶版本,宝宝利用拇指配合其他手指的指尖,将较小的物体进行捏取,它对宝宝的精细化动作能力要求更高,非常考验宝宝手指的灵活度,以及对整个手掌力量的控制。

指尖抓握能力和双手协调能力,宝宝往往是同时习得的,此时宝宝在将物体抓握之后,还可以将其从一只手传递到另一只手,进行换手动作。

宝宝在完成换手动作时,除了要利用手指的力量之外,还要同时协调手臂、手腕,对于大脑的协调性要求更高,难度也会更大。

宝宝学习每一项能力,都离不开天长日久的练习,锻炼精细化动作能力也是同样如此。

不过,我们在训练宝宝的精细化动作能力时,应该结合其生理发育特点,在每个年龄段给予正确的引导,一般来说,8个月之前的宝宝,可以按照以下方式来进行练习。

此时宝宝刚出生不久,大部分时间会无意识地保持握拳状态,并且有握持反射的生理现象,我们可以试着用手触碰宝宝的手心,让宝宝握住手指,刺激他的手部触觉。

随着月龄增加,宝宝虽然没有掌握抓握能力,但已经可以做到初步的手眼协调,我们可以给宝宝准备一些适合抓握的小玩具,刺激其产生主动抓握的意识,或者在吃奶时,让宝宝自己扶着奶瓶,也能起到锻炼作用。

这时宝宝已经可以主动抓握面前的物体了,但动作可能还不太熟练。

我们可以让宝宝尝试不同角度和姿势的抓握,比如为宝宝准备不同形状、不同大小、不同软硬程度的物体,让宝宝练习更准确地抓起来。

这个阶段的宝宝,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精细化动作能力,此时我们要让宝宝多尝试抓握一些不同的物体,给予他们一些比较轻便的物体进行把玩,使宝宝的精细化动作能力更出色,可以捏取更小的物体,同时用手指完成更巧妙的动作。

相较于“七滚八爬”这样的大动作,精细化动作能力更能代表宝宝的整体发育水平,学会一些“小动作”,才是真正的“聪明娃”。

而宝宝精细化动作能力的发育情况,与家长对早期教育的态度、是否经常进行精细化动作能力训练有着密切的联系,大家一定要对宝宝的精细化动作能力训练重视起来,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让宝宝尽情练习,切忌限制宝宝的手部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