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8月1日-8月7日是母乳喂养周,今年的活动主题为“母乳喂养促进,健康教育先行”。旨在推动全方位多层次大力开展母乳喂养宣传教育,突出健康教育和社会支持对促进母乳喂养的重要作用。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母乳喂养的益处,“医学界”邀请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护理部江会主任根据中国营养学会在今年6月1日发布的《0-6月龄婴儿母乳喂养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对母乳喂养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生命早期1000天是国际公认的奠定人一生健康的重要时期,这1000天包括母体体内的280天和宝宝成长到两岁的720天,0-6个月是生命早期1000天的重要阶段。”江主任介绍道。
在母体体内的280天里,由妈妈通过胎盘和脐带给胎儿输送营养物质,并为婴儿提供保护,脱离母体之后,需要婴儿独立适应外界的环境。0-6个月的婴儿生长迅速,对营养物质的需求高,但对食物消化吸收的能力较差,且自身的免疫系统还不够完善。这个时候的婴儿面临营养物质需求高与供给能力不足之间的巨大矛盾。
怎么解决这个矛盾呢?对此江主任也给出了相应的解答:“母乳喂养可以完美地解决。”
母乳是经过亿万年进化形成的乳腺分泌液,母乳中含有大量的营养物质,能够满足0-6个月婴儿快速生长发育的需要,同时母乳中的生物活性成分能够对婴儿起到保护作用,帮助婴儿建立良好的肠道微生态,促进婴儿消化系统和免疫系统的成熟。由此可见,母乳对婴儿的益处良多,是婴儿最佳的喂养物。
此外,母乳喂养可以降低婴儿罹患感染性疾病和过敏性疾病的风险,预防婴儿发生2型糖尿病、肥胖、高血压和高血脂等疾病,还可以降低妈妈罹患乳腺癌、卵巢癌和2型糖尿病等疾病的风险。
江主任还特别提到:“母乳喂养不仅对母婴的身心健康有很多的益处,还可以提高国民的身体素质,减少医疗资料的浪费。总的来说,母乳喂养对妈妈、婴儿和社会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
了解母乳喂养的好处之后,对于新手妈妈,可能会有这样的疑惑,母乳喂养期间我是不是得吃好一点?这样宝宝喝了我的母乳之后,才会长得白白胖胖的。
对于这个疑问,江主任是这样回答的:“哺乳期的女性因为在妊娠分娩期间损耗了大量的能量,分娩之后需要母乳喂养婴儿,同时产后身体器官处于恢复期,确实需要更多的营养支持。”
具体来说,哺乳期女性的饮食除了需要遵循一般人群的八项准则,还应做到以下3点:
1.增加优质蛋白(鱼、禽、蛋和瘦肉)和维生素A(动物性肝脏、蛋黄)的动物性食物及海产品(海带、紫菜、海鱼、贝类)的摄入量,选用碘盐;
2.饮食多样不过量,既不能吃得太多太好,也不能盲目忌口;
3.忌烟酒,避免饮用浓茶和咖啡。尼古丁、酒精和咖啡因可通过乳汁分泌,对婴儿的生长发育、神经系统和睡眠状况均有不利的影响。
此外,为了促进乳汁的正常分泌,保证乳汁的质量,哺乳期女性不仅要合理膳食,还需要保持愉悦的心情,保证充足的睡眠;同时坚持母乳喂养,并进行适量运动,逐步恢复适宜体重,从而降低妈妈罹患乳腺癌、卵巢癌和2型糖尿病等疾病的风险。
尽管母乳喂养有诸多好处,但是也有一些妈妈由于知识、态度和信心等原因放弃母乳喂养。针对这一情况,指南中将第五条准则进行了大幅度的修订,从“婴儿配方奶是不能纯母乳喂养时的无奈选择”修改为“任何动摇母乳喂养的想法和举动都必须咨询医生和其他专业人员,并由他们帮助做出决定”。
谈及第五条准则修改的原因,江主任解释道:“上一版指南中的第五条准则只是对使用配方奶这种现象的一种解释,对保护、促进和支持母乳喂养的指导性不强,今年修订的第五条准则对母乳喂养更具有指导意义,因为一般情况下,通过婴儿的有效吸吮、及时排空乳房和专业指导,绝大部分妈妈都可以成功的纯母乳喂养宝宝。”
考虑到部分妈妈是由于自己的知识欠缺,不了解母乳喂养的好处,或是对自己没有信心,导致泌乳减少,从而放弃母乳喂养。
为此,江主任呼吁:“任何婴儿配方奶和代乳品都不能与母乳相媲美,且绝大部分女性都有喂养自己孩子的能力,妈妈要有充足的自信心能够纯母乳喂养自己的宝宝,如在母乳喂养过程中遇到困难,可以到专业的医疗机构进行咨询,由专业人员评估后,再决定是否进行母乳喂养,不要轻易放弃。”
如果经过专业人员评估后,不得不采用非母乳喂养时,需要采用适合0-6个月婴儿的配方奶或代乳品喂养婴儿,普通的液态奶、成人奶粉、蛋白粉、豆奶粉等等因其成分与母乳相差甚远,不宜用于喂养0-6个月的婴儿。
经过江主任的分享之后,相信很多妈妈都已经知道了母乳喂养的好处,最后再提醒一句,妈妈们要有信心可以纯母乳喂养自己的宝宝,不要轻易放弃母乳喂养哦,如遇到困难,可以咨询专业人员后再做出决定。祝妈妈们每天都有好心情,宝宝都能健康快乐成长~
博士生导师,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护理部主任、护理学科带头人。从事临床护理工作32年,带领护理团队以呵护母婴健康、提升妇产科服务质量为目标,开展护理科普和优质护理服务创新活动。近五年主持科委省部级课题5项,市局级课题6项,院、校级课题3项,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护理学术论文120余篇,其中SCI论文15篇,参编教材6部,以第一发明人获得实用新型专利5项、外观设计专利8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专利1项。学术任职包括:国务院学术委员会护理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妇幼保健协会护理分会副主任委员和助产分会委员、中华护理学会产科护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分娩镇痛专家工作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妇幼保健协会第七届理事、上海市护理学会门诊护理专委会主任委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