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同事前几天突然给我转了一篇《人民日报》的旧文,文中提到要培养孩子的幽默感。
同事说,幽默感这个东西,她第一感觉是挺重要,但到底为什么重要,却又说不清楚;再者,连大人好像都弄不清幽默感是什么东西,还要培养孩子的幽默感,实在无从下手啊。
我跟她一样,直觉是,幽默感应该很重要;加上《人民日报》点名推荐,同事专门咨询,我就真花了些功夫,研究了一下。
幽默感有什么用呢?为什么要培养孩子们的幽默感呢?
这点其实不用找多少理论书,从我们怎么看身边幽默的人,为什么喜欢他们入手就很明显了。
幽默是最好的社交货币,谁都喜欢跟幽默的人相处。日子大家都得过,但我们身边就是那么几个幽默的人,不管是娃尿了还是泰山崩了;不管是老公秃头了,还是老板欠薪了,都能变成让人哈哈大笑的段子,能不受欢迎么?
第二、幽默感四舍五入等于创造力,好的段子手一定是很有趣的人,脑洞很大,让人佩服:
幽默的人总能让身边的人感觉到,无论遇到什么事,都能笑着面对,有一种即使遇到困难,也能让自己开心起来,让别人开心起来的能力。
人活一辈子,养娃到最后,不就是图个开开心心么?
自信受欢迎、有创造力有趣、开心乐观――幽默的这三大作用,我自己写完一看,哪个父母会不想给孩子呢?
要培养幽默感,先得知道“幽默”到底是个啥,查了无数资料,反正是没有哪个大师的结论能一统江湖的。
溯源而上,“幽默”算是个音译词,选中这两个字的人是林语堂,他的人生态度是:看清现实、心怀梦想、用幽默的方式面对。
这就是“幽默”的一种经典定义,也是我超级倾慕的:幽默是用有趣的方式,看待痛苦的真相。
所以,幽默的第一条标准就是有趣,在我看来,有趣绝对是一种很厉害的创造力,那怎么才能有趣呢?
对一个小小娃来说,世界上所有的事情都有趣。哪怕就是走路、呼吸、说话、眨眼睛都是有趣的。
你家娃有迷上过”倒退走“么?或者贴墙根走?踩着花坛边儿走独木桥?挑着盲道走?
别看不起这些孩子气的淘气法,谁要不信,也可以突然在大街上这么走走看,倒退走、贴墙根遛着走,看见花坛就跳上去走,不管穿着8厘米的高跟鞋,还是提着刚买的两大兜子菜,保证这么走上一段,就会忍不住笑出来。
大人走路只有一种规定的方式,所以走路是无聊的事;当娃非要在路上倒退着走的时候,父母如果喝止,这就是无聊的一天。
但如果环境允许,这趟出门并不赶时间,真就是散步玩耍,那妈妈也一起倒过来走路,爸爸也跟着娃双脚一叉,弯下腰低下头,从裤裆下看这个颠倒的世界,那今天是多有趣的一天呢。
一定会有朋友说:偶尔我也会做这种事情的,但第一每天都做,每次都做不太可能;第二是怕孩子从此真的没规律,干什么都随着性子来,捣蛋鬼倒是有趣了,看都是别人看热闹觉得有趣,自己爸妈宁愿不要这种有趣。
可以想象啊,用谈论这件事代替“真的做这件事”,比如今天走在路上,路人比较多,倒退走路肯定干扰大家,娃还要倒退找乐子,家长就只能制止了。
讲道理可以,强制也可以,跟娃聊天用现象的有趣来转移注意也可以,比如我说:
“从前有个小朋友,对,就叫小D,她穿着一身很好看的裙子跟妈妈出门买东西,路上人很多,小D突然想要倒退走路,结果没走几步,咚的一声就撞在了大树上,
大树吓了一跳,哎呀呀,小朋友,真是对不起,撞疼你了是我不对,我不应该站在人行道上,我也知道人行道是大家走路的地方,我站这里挡住路,容易撞到人,但是我是树,我没有脚,不能走开,我怎么办啊……”
我一边讲故事,一边正常往前走,小D兴致勃勃地跟我聊起来,怎么帮助没有脚的大树,对我来说,这就是用一种有趣,替换另一种有趣。
想象有趣还可以搭配复盘使用,比如父母陪娃胡闹过一两次的美好记忆,都可以变成故事,时不时就跟娃一起聊几次,让无聊的日子,保持一点“有趣”的浓度。
保持乐观的关键,其实就是让生活保持“快乐”的浓度,哪怕不能真的做瞎开心的事,但拦不住我们想象瞎开心的事啊!
其实人人都喜欢幽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幽默本身就是温和的反叛。
比如《脱口秀大会》上我很喜欢的王勉,他很多红出圈的段子,就是生活里最普通的小反叛,例如不想跟同事说话,反叛方式就是躲在厕所里,竖着耳朵听,确定他们都走了再出来。
我们是大人,我们都理解了生活中那些大大小小的规则,其实也都默默接受了绝大多数,但这并不代表,我们是完全乐意的。
我们并不乐意996,007的加班,拍桌子骂老板辞职走人,是激烈的反抗;在工作里摸鱼偷懒混日子,是中间程度的反抗;
而我们大多数人,是一边勤勤恳恳干着活,一边听各种摸鱼偷懒的搞笑段子,或者嘲讽996,挖苦无良老板的搞笑段子,把哈哈一笑,当做是最温和的反叛。
要允许我们自己“不乐意”,也允许孩子“不乐意”,这是幽默的开始,也是幽默存在的目的。
那我们除了给娃讲,青菜很好吃啊,青菜很有营养啊,你不吃西蓝花超人会伤心啊,这些话之外,还可以给娃准备几个关于“不吃青菜”的笑话。
讲出来让娃哈哈大笑几次,虽然不保证娃从此能心甘情愿的吃青菜,但是却能让娃学会,遇到不愿意的事,其实也是可以变成笑话,笑出来的。
幽默是用有趣的方式,看待痛苦的真相。
这句话其实挺残酷的,潜台词是,生活的真相就是痛苦的。幽默其实是止疼药,因为人生没有不疼的。
止疼确实是止疼,但幽默不是靠麻痹来止疼的,幽默是靠改变对痛苦的认知来止疼的。这种靠改变认知来接纳痛苦,面对痛苦的办法,就是我们常说的乐观。
比如小娃摔跤疼了一定会哭的,而且摔疼了还会难过一阵子,害怕一阵子啥的。
大人摔跤呢,哪怕就是摔得挺惨挺疼,基本也不会哭,疼就疼了,忍着,忍不住就哼哼几声,因为我们知道,摔跤会疼是正常的,等伤好了疼痛也就过去了。
身体上的疼痛是这样,其实心理上的痛苦也是一样的。
我们失败了会痛苦,想要的得不到会痛苦,这些痛苦都像是心灵摔了一跤,我们的认知是:遇到困难了感觉痛苦是正常的,没什么大不了,眼前的困难过去了,痛苦也就消失了,所以痛苦就痛苦两天吧。
这就是接纳了痛苦,等情绪过去,就会恢复力量的。怎么让自己和娃都学会接纳情绪这件事,我们分享很多很多遍了,点这里复习。(这个要加个旧文链接)
但接纳只是第一步,接纳是承认我痛苦,而用幽默的方式化解痛苦,需要进一步的练习。
其实锻炼幽默的办法在大人看来,可能很难做到,倒是跟孩子一起做,从跟孩子一起应对痛苦情绪来入手,反而是挺好的。
今天我想穿裙子去公园,妈妈非要说天气冷,硬要我穿厚裤子,我很难过。
这件事,怎么才能变成开心的事呢?问问孩子,现在只能穿厚裤子了,那怎么才能不难过了呢。
我把好看的裙子装在书包里,带到公园,结果突然天气变热了,所有人都穿着厚衣服,热死了,只有我拿出好看的裙子穿上,太高兴了!
我顺着她的话,就问,那为什么天气突然变热了呢?
她顿了一顿,说,因为太阳公公开了空调。
我顿时就笑了,她也跟着大笑。
这些想象不仅是情绪的出口,也是创造力的出口,我们所说的幽默,本质上就是心灵为了安抚自己,想象出的一条通道啊。
看,我们今天文章分享的是,如何培养孩子的幽默感。
但说着说着,就发现,孩子们其实天然都有幽默感,他们看待世界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天然就比大人要有趣、要真诚、要更发自本心。
如果我们人生的目标是,解决一件又一件事,那结果就会有成功和失败;
如果人生的目标是要过得开开心心,那结果就有:
我们没成功但做事过程很开心,再来一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