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暑期成为孩子的充电宝?

最近,很多家长都在困扰一个问题:孩子放假在家,两个月的长假里,如何给TA安排一个有意义的暑假?

在解答这个问题之前,家长可以先换位思考,把孩子面临的情境、孩子的处境和困难做一个换位,比喻成我们大人工作、生活中遇到的情况,帮助家长更好地跳出来看待孩子的情况,理解彼此。

如果大人此时突然有了一个长假期,会想做些什么呢?

比如:我就想宅在家里,每天睡到自然醒,晚上想几点睡就几点睡,想什么时候吃饭就什么时候吃饭;我想去旅行,去比较舒服的地方待上一段时间;我想收拾一下,把家里不需要的物品清理掉,做一个断舍离;我想在家看一本心仪很久但没时间看的书。

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在假期中都会有自己的畅想,有时候家长可能会觉得孩子假期太过放松,但事实上,放松本身就是假期的重要目的之一。有时候换位思考,即使是大人,也想拥有一个轻松的假期,何况是孩子呢?

放暑假对孩子来说依然是有重要意义的,在家长和孩子一起讨论暑期计划之前,不妨先想想:孩子为什么要放暑假?或者说,在暑假中,孩子需要得到哪些方面的“能量补充”?

暑假对孩子来说有放松的意义,在学校学习了几个月,会遇到压力、挫折,在学校里有很多“应该做”、“必须做”的事,这些事不一定是他想做的,这时候他就需要调动各种意志力、做很多情绪劳动。在这个过程中要管理自己的情绪去完成这些事,难免会有负面情绪的积压和压力的累积。

在暑假好好放松,把过去一学期的压力卸下,接下来才能以更好的状态、更轻松地进行下一阶段的学习。

假期时,孩子们在学校的学业暂时停了下来,就给了每个家庭回溯的机会。帮助孩子往回看看,在过去的学习里,哪些部分比较薄弱?学习方式或在学校的适应情况是否有需要调整的?

回望过去,并对下学期的学习做出计划和准备,这是暑期的调整意义。

经常有家长问到:“现在的孩子比我们小的时候视野开阔,更聪明,但是带他出去玩,他还是不知道怎么玩、怎么社交。”还有很多上了小学、初中的孩子会抱怨:假期好无聊。

现在的孩子在知识储备上是非常丰富的,人都很聪明,但是学习还有一种形式,就是“体验式”学习,这种直接式学习是现在的孩子比较缺乏的。就拿玩游戏这件事来说,比如我们小的时候玩过家家,不像现在有很多儿童厨房道具,那时候就是“就地取材”,玩的同时会有很多想象力练习。“体验”是现在的孩子非常缺乏和需要的。

我曾接触过一个孩子,读一年级的时候,孩子特别讨厌英语,他的妈妈给他报了一个国外的夏令营,体验三周,希望能改善他的英语水平。孩子回来之后跟家长反馈说:“我觉得英语很有用。”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转变呢?因为这个夏令营中和他同宿舍的孩子来自全世界各地,他们使用英语共同交流,虽然孩子们即使语言不通,也能玩在一起,但是这个孩子特别想了解其他小伙伴的生活经历、国家文化,他觉得英语是有用的,就很有动力去学英语。

除此之外,这个孩子看到同屋的小伙伴生活习惯特别好,醒了就把自己的被子叠好,回到宿舍就把自己的鞋子刷干净,准备好第二天要穿的衣服。

孩子都有从众的心理需要,尤其是当他们上了小学之后,越到高年级,越愿意认同同伴的话,同伴的榜样作用会超过父母分语言推动。这就是很好的“体验式”学习。

在家长给孩子安排的暑期计划中,尽量充分考虑这三点,在暑假给孩子更好地充电。

孩子喜欢的暑期活动才是有意义的活动

随着社会进步,可供选择的暑期活动太多了,家长难免困惑,该给孩子选择什么样的暑期活动呢?孩子也有时间成本,在有限的两个月时间里,选一个对孩子最有意义的活动是家长的心愿。

暑期活动的选择可以大致分为三类:有用的、需要的、喜欢的。

第一类是有用的,例如学英语、学数学或者学游泳、乐器、舞蹈,这类技能学习的活动,是家长出于“有用”的目的给孩子报的,对孩子的个人发展比较有好处,也是家长选择较多的暑期活动。

第二类,是需要的。一是家长需要的,二是孩子需要的。比如家长特别希望利用假期时间锻炼孩子的自理能力,既能减轻自己“带娃的压力”,也能让孩子更好地适应,家长可能就会专门针对这项能力选择暑期活动。另一种是孩子需要的,比如现在的体能训练很多,有些孩子相比于同龄人,在体能上是相对短板的部分,这会影响孩子的社交、影响他的自信心,影响身体发展,这时候就有必要根据孩子的需要选择活动、强化能力。

第三类,是喜欢的。家长从孩子的兴趣出发,孩子如果有自己的喜好,例如科技、艺术或体能,家长在设计暑期活动时,可以根据孩子的喜好选择活动。

同时,家长安排暑期活动时也要记住一条原则:孩子喜欢的活动才是最有效的活动,无论是有用的还是需要的,都要建立在孩子喜欢、不排斥的前提下才能发挥作用,实现目的。让孩子在暑期活动中体会到安全、放松,能表达自己,暑期对于孩子才会更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