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过半,娃都看了什么书?

想起前几天爱丽丝服装营里,我们跟孩子讲到疯帽子其实是职业病,延伸到老师的职业病是咽炎、矿工的职业病是尘肺,有个7岁小朋友大声地说:“我知道,我妈妈也有职业病,我妈妈的职业病是害怕暑假!”

假刚一放,我们就去苏州旅了个游,早早回来,又一年躲过全国又各地疫情的局面。然后马不停蹄地陪着茉莉上芭蕾课集训,陪她上写作课,不辞劳苦地当车夫。继而开始我们工作室的昆虫课和服装设计课,为社区的小孩子们忙前忙后,在孩子们口中一会儿是“阿姨”一会儿是“老师”一会儿又变成“茉莉妈妈”,真真是收获着又劳累着。

这段时间,茉莉成长了许多。她在舞蹈中受挫,体会到努力得来回报。她在做衣服和写作课里体会灵感迸发,她也跟朋友疯玩暑假,并且女孩之间“勾心斗角”。肉眼可见的,我感到茉莉对世界的理解愈发精准,对人性的体认更加深刻。除了暑假体会了不少跟上学不一样的生活,我认为书也给她带来了力量,当她困惑的时候,会突然想到曾经看过的书里有提到过,“原来别人都经历过了,别人都研究过了”,生活中行事会更加笃定和有勇气。

既然如此,就把最近孩子看的书盘点盘点。

茉莉喜欢看故事书远远远远大于科学书,太多的NON-FICTION好书躺在书架上默默流泪,之前我会逼着她翻看,现在也随缘了,相信她和它们早晚有缘分。因此,故事书遇到有意思的,我都会买。

因为我们服装营的主题是【由《爱丽丝梦游仙境》到维多利亚时代的生活史,爱丽丝的裙子应该是什么样子呢?】,所以课研的那段时间,见到爱丽丝主题的文本我就收。

恰好这套小译林里有一本《镜中的爱丽丝》,它并不是刘易斯・卡罗尔写的《爱丽丝镜中漫游记》,而是由一位英国当代女作家写的同人文,凯西・卡迪茜小时候就是爱丽丝系列的读者粉,所以长大成为作家后,写就了这本魂穿版校园爱丽丝故事。故事大意是爱丽丝在校园里受欺凌,不小心掉下楼梯,一切美好的故事都是她在病床上梦到一百年前真实的爱丽丝,整本书的叙事线索可谓复杂,一条线是她在梦中治愈自己、一条线是“朋友”们在现实中反思自己,一条线是客观描述她受伤过程的倒叙。对于孩子的阅读是挑战,也是乐趣。

刚深度阅读完《爱丽丝梦游仙境记》的茉莉,对这样的书有天然的亲近感。而且故事是描述高年级初中生的复杂人际乃至欺凌,联想到前段时间上海那位小童星跳楼的新闻,感觉这类主题真是要提前给孩子看,打打预防针,也让孩子更多地有自我意识,懂得如何爱自己。

说了这么多爱丽丝,其实这套书的其他故事也都很不错。茉莉最期待的《作业机器的秘密》,看罢倒没什么想法,只跟我说那书适合排成戏剧。反而这只小老鼠的《你的世界有多大》以及《罐头里的小孩》是她比较喜欢的风格,诙谐幽默,有对世界的思考,不失为很好的思想按摩。

这套书我原本以为是给新一年级小孩看的那类浅浅的功能性套装,后来细看详情页发现并不是,它内容是贯穿整个小学的,甚至有的部分需要上过一段小学之后才能理解。

整套系列,我比较喜欢的是《控制情绪不难》和《乐于和人交往》这两本。

《情绪》这本里面非常巧思的部分是,用了孩子们都会读的必读书目或者畅销书目里面的情节,来让孩子理解各种情绪的精准体验。孩子们的生活经验少,很多情绪难以辨别,别说孩子了,很多大人都是情绪简单的动物,而精准判断自己的情绪,是能够在人生旅途中更快走出至暗时刻的必备技能。

《乐于与人交往》这本举了非常多孩子一定能遇到的社交问题,来引导孩子寻找合适的处理方法。

另外《做好时间管理》和《爱上自主学习》这两本的实用性也是很不错的,特别跟孩子好好讨论了一下“未来”,让小学生尽早有时间透视能力。

曾经读过生涯咨询的书,知道人物传记对于人的成长来说至关重要,所以一看到感觉不错的榜样书籍,都会被我收入囊中。

当初是觉得里面有很多新时代楷模,或者是挖掘了古人的楷模事迹,而不再是千篇一律的选择爱因斯坦达芬奇居里夫人(当然这书里也有),这套书里有迈克尔杰克逊、有梁思成、有乔布斯、有孔子、有古道尔、有蒙台梭利、有李白……但是,是拼音版,茉莉早就过了看拼音书的年龄,一收到书我就心想完了没仔细看买错了。

有一天,我接茉莉从芭蕾学校回来,聊到她很努力地把动作做到位,我夸赞她刻苦的时候,为了防止她翘尾巴,加了一句:“虽然你跳得很努力,自己也挺喜欢,但是你自己要知道,自己的身体条件并不适合跳芭蕾,不像XXX那样腿长又直,软开度又好,我们可以当做快乐的事情,大概不会从事专业跳舞的。”

茉莉歪着脖子跟我嚷嚷起来:“那又怎么了?!我喜欢跳就行,人家博尔特身体条件还不适合跑步呢!”

“咦?”我内心一喜,追问:“你怎么知道的?”

“就你买的那套书里写的啊,那本《努力的人》写的,博尔特太高又太重,不适合短跑,你不说我们要做努力的人吗?这又拿我身材说事了,昂?”

“啊!你看了那书了啊……对对对对对,你说得对,闺女说得都对!”

这套书有五个主题,分别介绍了不同人不同的侧面,后来我知道茉莉抱着这本《努力的人》看了好几遍,她说里面每一个人她都喜欢,我问《专注的人》那本呢?我挺喜欢那本的。她答不喜欢,说专注的人里面的人做事她都不喜欢。所以传记有什么作用呢?就是为了让孩子寻找自己的共鸣和偏好,是一个逐渐认识自己的过程。

既然喜欢努力的人,那么就做一个努力的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