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爸爸雨中教育儿子,却一直把手中的伞撑在儿子头上”的视频感动众多网友。
视频中两父子站在雨中,儿子低着头不说话,爸爸虽然在一句一句地教育着孩子。
但是手里撑着的伞却倾斜到儿子的头顶上方,全然不顾自己露在雨中的大半个身子。
不少网友留言赞叹:“父爱如山,小小的细节暴露了父亲对儿子贴心的爱!”还
有人评论称:“教育你是希望你成长,变得优秀,为你撑伞是因为我是你父亲,是父亲对儿子的爱与担当。”
人们常说,父爱如山,母爱如水。父亲对孩子的爱,往往以宽严相济的形式展现出来。
每一位父亲都爱自己的孩子,但并不是每一位父亲都能够投入足够的精力在孩子身上。
斯宾塞说:“父亲,是孩子通往外部世界的引路人。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无论是性格养成。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母亲是教育孩子的主力,父亲的参与程度明显偏低。很多爸爸,在有意无意间缺席了孩子的成长。
“丧偶式育儿”,说的就是照顾孩子和教育孩子,成为了妈妈一个人的责任。
调查数据显示,在中国,42%的母亲在孩子的教育中独当一面,32%的家庭中教育孩子的任务由祖辈承担,父亲真正起主导作用的不过12%。
事实上,再好的妈妈,也难以填补爸爸的缺失,一个负责任的爸爸,一定不会逃避自己的教育责任。
三十年前,剑桥大学心理学大师MICHAEL E.LAMB首次提出:父亲是孩子成长中被遗忘的因素。他的研究指出,在父亲缺席的家庭中,孩子可能会出现四种问题:
父亲陪伴不足的家庭,孩子容易表现出攻击性行为,较难拥有很强的自控力。
就中国目前的状况来看,随着教育成本的增加,父亲往往承担着巨大的经济压力,为了工作,陪伴家人的时间很少,这一事实不可忽略。
但是,每一次的短暂的陪伴,每一次早上的道别、温馨的晚餐,都是孩子安全感的来源,都能给孩子带来坚强的后盾。
哈佛临床与发展心理学家凯瑟琳・斯坦纳・阿黛尔 (CATHERINE STEINER ADAIR)提出了“七个关键时间”。
她建议,父母在这些时间内放下私事和孩子耐心相处,将对亲子关系有很大的促进:
上学前、上学路上、接孩子放学的时候、孩子从学校到家的时候、当家长下班回家时、晚饭时间、睡前时间。
这些“关键时间”,不一定每个都占,但父亲应当至少保证每天有2-3个“关键时间”能全身心地和孩子相处。
一些父亲即使主观上关心孩子的养育问题,也知道自己的参与对于孩子的成长很重要。
但是他们很可能存在这样的困惑:为什么我很努力,却还是参与不了孩子的成长?
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校长芦咏莉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代际遗传”是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之一。
有些父亲在原生家庭中,自己的父亲在他的成长中通常就表现为缺失。因此,他没有一个可供模仿的对象,无法习得更多的经验,建立一个自觉的父职行为系统。
如果一个男孩,没有见过一个男性与所爱的女性如何经营婚姻生活,他长大后会在婚姻中不自觉地“缺失”或“沉默”。
第二个原因是,在我们的社会文化中,仍然存在着男尊女卑的思想。人们认为一个男人更多地应承担起养家糊口的经济职责。
主责是在外打拼,当下不少家庭对男性培养的期待仍然如此。一个父亲如果情感表达多了,我们可能认为他力量弱,不够强大。
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男性意识到,表达情感并不意味着不勇敢、不坚强,他们解放了自己,也允许自己的孩子表达丰富多样的情感。
父亲在孩子养育中缺位的另一种情况是,在孩子的成长过程,家庭分工没有能够及时做出调整。
母亲也按照自己的惯性养育孩子,父亲很可能就会错过与孩子建立亲密情感或者默契的机会。
因此,父亲越早参与孩子的抚养越好,这是一个经验逐渐积累的过程。开始时,父亲可以向母亲学习,然后慢慢再衍生出作为男性的个人特色。
通常优秀孩子成长的背后,身后总会有一个温馨而和睦的家庭,同样,一个人格不健全的人,也可以从其家庭中找到充满矛盾和动荡的因素。
父亲的角色在大部分孩子的印象中通常是威严和有安全感的,父亲是孩子的榜样,父亲的身体力行,对孩子的成长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孩子智商发展的高低与和父亲接触的密切程度息息相关。心理学家指出:一天中,与父亲接触不少于2小时的孩子,智商更高,且父亲对女孩子的影响力要大于对男孩子。
即使是婴儿也会因为缺乏父爱而焦躁不安、食欲减退、抑郁易怒;缺乏父爱的孩子易患“父爱缺乏综合征”。
这容易导致孩子不爱读书,犯罪率升高。在缺少父亲育儿的家庭中,孩子情绪变化较容易激动,脾气更暴躁些,缺乏自我控制力。
父亲与孩子玩游戏和母亲与孩子玩游戏的方式是不同的,且有些游戏只有父亲才和孩子玩的好,日常怎么能缺少父亲的陪伴?
正如父亲和母亲的区别,妈妈可能会更喜欢抱着孩子,怕孩子摔着;爸爸会更喜欢放手让孩子勇敢走出去,自己在背后默默支持着。
孩子在父亲身边既安全又可以亲自探索未知的世界,这样的孩子往往动手能力、自主思考能力、独立性更强。
夫妻互相平等尊重、共同育儿相当于给孩子做了榜样,如果父亲总是工作完回家就躺着玩手机。
孩子不闻不问,孩子容易学到这样的坏毛病,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都容易形成错误的人生观。
世界上没有天生的优秀父亲。所有人都需要经过不断学习和磨砺,才能成长为值得孩子学习、被孩子崇拜的家长。
因此,父亲要严于律己,了解孩子的心理发育特点和教育规律,与孩子建立平等、和谐的家庭关系,努力与孩子一起学习、一起成长。
陪伴并不需要“大把”的时间,哪怕每天只有10分钟,只要做到全心全意,让孩子感受到爱与关注,就是成功的陪伴。
可以和孩子一起攻克作业上的难题;
可以和孩子一起玩他喜欢的玩具、游戏……
真正优质的陪伴,从不在于时间的长短,而在于陪伴的质量。
不要打击孩子,不要一味指责,不能高高在上,哪怕孩子年龄很小,也要给予应有的尊重与信任。
真正的陪伴,是和孩子做朋友,要放低姿态,互相尊重,彼此包容。
和孩子沟通时,一定要注意措辞和态度,讲明道理,切忌发火、给孩子贴标签。
有些道理我们懂,但孩子未必就懂,所以要用更多的耐心来教育孩子。
不是所有孩子都能考100分,有孩子登上第一名,就要有孩子在路边鼓掌。
你想要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首先你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父亲陪伴孩子的过程,就是给孩子做好榜样的过程。
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做孩子的引路人,这就是给孩子最好的教育。
父亲对孩子,固然是拼尽全力地付出,而在孩子身上,父亲能够感受到这世上最完全的依赖、信任和爱戴。
哪怕在外一事无成,可回到家里,孩子的一声“爸爸”,就是父亲们一生最光荣的称号。
趁着孩子还未长大,趁着自己还未变老,好好陪伴,用心教育,愿每一位父亲都能解锁“父亲”这一终身职业的最高成就!
免责声明:*本账号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