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孩子,不打人”,我们从小就被这样教育着。
所以,当我们有一天发现自己活泼可爱的宝宝开始动手打人时,顿时会觉得脑袋大。
2岁的欢欢坐在游戏垫上,正和小伙伴瑶瑶搭着积木呢。
看他们玩得很开心,旁边的两位妈妈开始自顾自地喝着咖啡、聊着天。
最近,每当欢欢和小朋友玩得高兴时,都会突然举起小手打人家的脸,打得啪啪响。
很快,小区里的妈妈们都不让孩子和欢欢玩了。
这可愁坏了欢欢妈:没人跟宝宝玩了,可怎么办?如何才能帮欢欢改掉这个坏毛病?
这个年龄段的宝宝由于肢体活动技能刚养成,因此,这一阶段的伸手打人,也可以说是本能。
现在妈妈们都懂了宝宝的生长发育期间有几个敏感期,而伸手打人这一行为竟然是宝宝手的敏感期在“作怪”。
在宝宝快到一岁时,他的手部功能分化会有一个质的飞跃,也就是飞速发展时期,这时候他需要做一些手部肌肉练习,打人,就是这种练习。
这个阶段的宝宝正处于语言的学习期,情感的表达,情绪的反应,还无法完全通过语言来完成。
有时候,我们会发现两个小宝宝在一起玩耍,有个小宝宝会突然抓住另一个宝宝的头发,或跟妈妈在一起,玩得开心的时候会突然伸手打妈妈。
往往这种时候打人,都是宝宝一种情感或情绪的表达。
喜欢你,玩得很开心,语言跟不上,他就会用肢体语言来表达。
宝宝两岁半开始进入他人生中的第一个反抗期。在语言词汇还没有学习和积累到足够他表述自己的想法时,这时候他常常会用肢体来反抗。
如有的时候我们不同意给他买玩具,他会一边打妈妈一边哭;
爸爸不让他继续看动画片了,他哭着喊着,甚至用脚踢爸爸……
他用打人的方式来发泄心中的不满。
除了本能和表达以外,有的宝宝打人就是在模仿。
现在几乎没有宝宝不接触动画片的,动画片里的暴力镜头会让宝宝耳濡目染,自己也渴望比画比画实战两下。
有一段时间,某动画片就被指里面的暴力镜头太多,让很多宝宝都在模仿。
其次便是生活中的模仿,如果宝宝经常看见大人动手打人,他也就学会了,这也叫“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有个宝宝特别喜欢咬人,开心了,或见到喜欢的人就扑过去咬两口,一问这位宝宝的妈妈,原来她就经常“咬”宝宝。
尽管以上说明宝宝的打人行为是一种本能和这一时期发展的正常表现,但爸爸妈妈们却不要因此而松口气后,对宝宝打人听之任之,想着他长大了就好啦。
我们不随便给宝宝贴“爱打人”“小暴力狂”“坏孩子”的标签,但我们在看见宝宝伸手打人时,一定要做正确的引导。
当宝宝无法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伸手打人时,妈妈可以看准时机把宝宝抱过来跟他好好说。
妈妈可以温柔地问宝宝他是不是因为不喜欢小朋友玩他的玩具而动手打人。
如果宝宝说是,妈妈就再告诉宝宝,如果下次这样,就告诉小朋友“我不想让你玩我的玩具”;
如宝宝一时学不会说这么长的话,就教会宝宝自己把玩具拿开,但不要动手打小朋友。
这个时候如果给他讲要懂分享,那就是跑题了,也不会起到什么效果。
因为这个阶段的宝宝也是学习自我控制的阶段,我们也不可能马上让宝宝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特别是一些男孩子的语言发展通常比女孩子晚,而男孩子动手打人的现象又比女孩子多。
疼是一种不好的感觉。我们一定要告诉宝宝,打人是不对的行为,因为被打的人会疼。
有的宝宝可能还对疼这种感觉很陌生,就像对刚来到这个世界不久的他们来说,也不知苦的味道一样。
我们可以在宝宝伸手打人后,告诉他被打的人疼了,然后打一下他的手板心,让他知道疼的感觉。
但我们不要太用力,也不要打太多,一下就够了。
妈妈也可以陪着宝宝看动画片,看到打斗的场面趁机告诉他,打人是不对的行为。
我们在对待打人宝宝的语言和行为上要尽可能平和,不必过于严厉,甚至惩罚宝宝,可以就事论事,但不要厉声喝道:“你这孩子怎么回事?”“谁教会你动手打人的?”“给我站一边去!”
如果父母自身有动手打人的行为,这个行为包括体罚孩子,就更要成人做好自我调整,再来和宝宝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