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说话不清楚,仅仅是因为年龄小吗?父母需要警惕大舌头!

我们说话时,需要健康的大脑和发音器官,以及它们之间的互相协作才能正常发音。如果和发音有关的器官出现异常,则有很大可能造成说话时发音不准、口齿不清,甚至完全失语。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发音器官并无异常,智力也和普通人相当,可发音问题依然可能出现,这种发音问题学名叫功能性构音障碍,是学龄前儿童最常见的发育性问题之一。有人说,孩子身体没毛病,怎么还会出现发音问题呢?孩子年龄还小,说话不清楚不是很正常吗?

功能性构音障碍,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大舌头,它的出现纯粹和发音条件相关。当孩子在生活中学习到的发音技巧不准确,出现送气异常和发音器官无力、发音位置错误时,大舌头就出现了。

作为人类最重要的沟通工具,所有的语言都是在孩子接受足够的语言刺激后,通过反复模仿学习最终掌握的。学龄前儿童作为语言初学者,说话时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在监护人的引导和鼓励下,他们基本都能学会正确的发音规范。

可是,仍有一些孩子没有及时改掉错误的发音习惯,致使这种习惯呈现固定状态,这种情况的出现就和家庭有很大关系了。家庭是孩子最重要的课堂,父母是宝宝一生中最重要的老师,可家里两个漏洞导致了大舌头的发生:语言环境和育儿方式。

语言环境决定婴儿所接受的语言刺激的质量高低,育儿方式决定了宝宝发音习惯的正确与否,以及发音器官的成熟度。于萍教授在《语言病理学概述》中认为,“功能性构音障碍多是由不良学习环境造成的,即习得形成的,如双语言环境、方言影响等”。

钟云莺等在《儿童功能性构音障碍致病危险因素分析》发现,“功能性构音障碍儿童其致病危险因素依次为不良饮食习惯、家庭中多种方言并存、看护人文化程度较低以及说词组月龄迟”。由此可见,孩子大舌头的出现受家庭、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

除了本身语言障碍方面的表现,功能性构音障碍常常合并其他方面的问题,如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遗尿症、学习障碍及焦虑、自我评价低等一系列社会心理情绪问题。调查显示,40%以上的功能性构音障碍儿童存在较广泛的行为问题及情绪障碍。

这些问题有可能是幼儿发育过程中自然出现的,也有可能是语言表达障碍带来的不良后果。虽然行为问题及情绪障碍与大舌头之间的关系还没被进一步阐明,但根据目前我们所知,这些问题铁定会加大大舌头诊断和矫正的难度。

为什么这么说呢?一般来说,语言矫正课程类似于系统教育,矫正师自有其一套独特的发音矫正手段,同时需要孩子在一段时间里有规律地前来上课才行。既然是课程,作为学员的孩子就需要在课堂上保持专注,可大舌头儿童由于注意力缺陷,很难集中注意力。

所以,语言矫正师在进行发音规范矫正的同时,也要提高小学员的注意力,让他们可以在较长的时间里保持对课程内容的专注和兴趣。另外,情绪障碍会导致孩子难以提起对课程的兴趣,并且对自己的语言康复持有悲观、消极的态度。

其实,如果父母在孩子低龄阶段就采取预防措施的话,大舌头便很难找上孩子。接下来小编要说的这几条建议看似简单,但要日复一日地坚持下去却很难。

不良饮食习惯是引发大舌头的主要原因,一些家庭由于疼爱孩子,迟迟不愿给宝宝更换质地更硬的食物,长期给孩子喂食过于软烂的泥状、糊状食物,导致孩子无法通过咀嚼有效锻炼发音器官,致使孩子说话时发音无力。

我国地大物博,南北方方言差异巨大,每种方言的发音方法都不一样。家庭语言背景复杂,极有可能造成孩子发音不规范,也可能导致语言发育迟缓的发生。所以,家中如果存在多种方言,最好还是统一成普通话为好。

仿音期是幼儿语言习得最重要的时期,孩子会依靠强大的模仿能力学习发音,如果孩子经常和大舌头人士接触,那么宝宝极有可能会学习到这种不正确的发音方式,导致大舌头的产生。

大舌头在学龄前儿童群体中极为常见,通常是因为语言环境和育儿方式不良导致的。除了表现为发音不准、口齿不清外,还易合并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等疾病,对孩子的身心均会造成不利影响。

大舌头儿童的最佳干预年龄为4-6岁,通过有效、规范、科学的语言矫正可以恢复孩子的语言健康,前提是父母要及时发现、及时干预,莫要因为自己的不上心而耽误了孩子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