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是这样的。黑龙江哈尔滨一位女士分享了一段治好宝宝坐高铁闹腾的视频,引发网友疯狂点赞。
因为宝宝坐高铁哭闹,这位女士就给了其一包湿巾,让宝宝从开车至到站一直擦车厢玩。
这样做的结果是,孩子坐高铁全程安静还帮忙做了清洁。
孩子妈妈介绍,视频是宝宝一岁多时记录的,现在宝宝三岁了,出行坐公共交通时也经常坐不住,爱闹腾。自己和丈夫都社恐,害怕影响到别人,就想办法让宝宝有事可干来转移注意力,挺有效果的,一直用到了现在。
这条微博下面,截止现在,已经有数万条点赞和评论。多数评论,都在夸这位妈妈教育孩子的方式。
但是往往,很多家长在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嫌孩子在公共场合哭闹丢人,动辄大声训斥,更有甚者拳打脚踢,就是为了让孩子安静下来。
但是这位妈妈的做法,却让我们看到,父母教育孩子的时候,选择采用何种方式,会对孩子带来完全不一样的影响。
今天一大清早,就听见楼下一位父亲的爆喝声,原来楼下的家长又在教训孩子了。
这一家的孩子是个男孩,才刚刚五岁多一点。可是楼上楼下的住户,时不时地就会听到这位父亲打骂孩子的声音,随之而来的,就是孩子凄厉的哭声。
这样的情形,隔三岔五总会上演一回,周围的邻居们都习以为常了。
听周围邻居们讲,这家的父亲是某个培训机构的教师,他不光是对自己孩子如此,在周内晚间上课的时候,也能听见他边给孩子们上课,边忙骂骂咧咧,暴戾的斥责声不绝于耳。
我自己也是老师,每每看到这样粗暴的教育方式,我自己都会觉得心惊肉跳,惊恐不已,不敢想象,坐在他课堂中上课的孩子们会是什么感受;更不敢想象,天天生活在这样充斥着暴戾气息的家庭中的孩子,幼小的心灵又会受到怎样的伤害。
心理学家武志红说:“在中国,你想体验做皇帝的感觉特别简单,生个孩子就可以了。”
的确,做父母,是每个人都可以拥有的权力。但是,却并不是每个人都知道如何做好一个父母。
电视剧《家有儿女》是很多80、90后的童年记忆。
这部电视剧当年之所以如此深入人心,除了三个古灵精怪的小孩跟父母间的斗智斗勇,带给我们的无限欢乐,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这个家庭中的父亲夏东海。
夏东海是一位童书编辑,也是一位高级知识分子。面对重组家庭中亲生和非亲生的三个孩子,他都能温和理性,事事都试着和孩子讲道理,从来没见过他训斥、责骂哪个孩子,更别说动手打了。
印象中,小雪小雨他们不管闯了多大祸,这位父亲总是不急不躁,温和淡定,一点点用他知识分子的理性和温和,将事情摆平,也让孩子们心悦诚服。
不瞒你说,我对知识分子的无限好感,就是从那时候萌芽的。
因为有这样一位父亲,小雨小雪三个孩子,即使是身处重组家庭,每天也总是热热闹闹,开朗阳光。
可能你会说,这只是电视剧中的情节,太过理想化了吧。但实际上,现实生活中,也有很多父母,就像《家有儿女》中的父亲夏东海一样,用温和理性,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一点点影响着孩子,教育孩子,而不是动不动就出言呵斥,甚至对才几岁孩子拳打脚踢。
有一次听樊登演讲,他提到在家里,面对儿子嘟嘟,他从来没有用呵斥或者不那么温和的语气说过话。
说实话,当时我是有点不太相信的,因为孩子从小到大,淘气的瞬间无数,我不信哪个家长,没有在被孩子气炸的时候,大声呵斥,甚至有想要动手的冲动。
就在那一段时间,自诩向来对孩子平和开朗的我,还时常因为8岁的女儿把沙发搞得一团糟,或者拖延着迟迟不写作业,而动不动开口训斥孩子。
可是没想到,没过几天,我就被事实打脸了。
因为要写稿子,我开始认真阅读以前一直没时间读的育儿经典《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在这本书中,我看到尹建莉老师提到一个帮助孩子树立信心的好办法——“设立记功簿”。
具体来说,就是找一个本子,每天孩子每做完一件事,就记在本子上,并在后面给孩子奖励一朵小红花。不管是写完了一样作业,或者洗了一次碗,总之,不管事情多么微小,都可以写在“记功簿”上。
当时觉得这个办法挺好,于是拿出一个本子,立刻执行起来。那几天,不管是孩子写完了当天作业,还是洗了一次碗,又或是画了一幅看起来还不错的画,我都会把它记到记事本中,并且给孩子贴上一个代表奖励的贴贴。
没想到才做了不到一周,令人惊讶的事情就发生了。孩子做作业更积极了,干家务也更积极了。
以前,我总是盯着孩子没完成的事情,不好的方面,这样就容易动不动着急上火,然后开口训斥孩子。
可是开始写“记功簿”后,我每天看到更多的,是孩子的优点,好的方面。
在这样的情况下,训斥的话就越来越说不出口了。取而代之的,是对孩子更多的鼓励和赞美,还有欣赏。
现在,我已经很少因为看不惯孩子的很多行为习惯上火,进而训斥孩子;而孩子,也越来越听话,作业要我催的次数越来越少,做家务也是积极主动,而且干得非常开心。因为她知道,不管是干完一件家务,还是写完一样作业,她都能得到一朵小红花作为奖励。
可别小看了这一朵小红花。因为记这些孩子完成的小事,可以让我们越来越把眼光放在孩子的优点上。
因为这朵小红花,孩子对自己的感觉会越来越好,也越来越自信。以前面对作业,面对要干的事,孩子更多是无力感,现在却是更多兴趣,和积极主动性。
这次经历也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
我自己做不到的事情,未必别人做不到;我现在做不到的事,未必明天做不到。只要不固步自封,不断刷新自己的育儿理念,我们的育儿之路一定会越来越向更好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