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易过敏发炎,哪些东西必须“忌口”?便秘了到底吃什么能通便?腰椎间盘突出了怎么办……日常生活中,总有些关于健康和养生的“小疑惑”,各种说法和偏方满天飞,究竟该信哪个?别急,小布开通了“浦东医生话养生”栏目,邀请浦东新区各大医院的专家和医生为你带来专业的养生和健康知识,一起来看看吧!
孩子们将入园入校,分离焦虑是一个应时的话题。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们从家走到托班、幼儿园、小学这样的“小社会”,每一次的“升级”都是一次分离和考验。
今年因为疫情,又经历了一个较长的暑假,孩子们学习和生活的更多时间是在家中度过的。正因如此,分离焦虑更易出现在新入园或入学的孩子中,具体表现可能包括:情绪低落或烦躁、对平时有兴趣的事失去兴趣、胃口变差,严重的甚至会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烧、呕吐、注意力不集中、难以完成作业、失眠等症状。
很多人以为分离焦虑主要是孩子们的焦虑,殊不知,很多时候,家长们的焦虑也不亚于孩子。特别是那些平日里溺爱孩子、凡事替孩子包办的家长,其焦虑程度往往会高于孩子本人。因此,无论孩子还是家长,面对分离焦虑,均须干预。
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发育行为儿科教授金星明告诉小布:“从儿科的范畴来说,当孩子从家走到“小社会”,比如步入托幼机构,或者从幼儿园到小学,小学到初中,每一次的“升级”都是一次分离,都是一次考验,都有一次焦虑。但是在不同的年龄段,焦虑的程度和对象是不一样的。小年龄的孩子从家走到托幼机构,分离焦虑是二元化的,所谓二元,既有家庭照养人比如父母、爷爷奶奶的焦虑,还有孩子的焦虑,甚至父母焦虑的程度要远高于孩子的焦虑,因为孩子还没体验过外环境的压力和适应性,他没有预见,是哪些父母会焦虑呢?照养人溺爱型的,凡事包办替代型的,这些家庭成员的焦虑远高过孩子本人。”
为防患于未然,克服分离焦虑,家长和孩子要一起行动,可做好如下准备:
1. 根据园校规则,让孩子在开学前1-2周就开始调整生活作息时间,以便开学后能够尽快适应学习生活的节奏;
2. 注意培养孩子基本的独立能力,如:穿衣、吃饭、如厕等,还可让孩子学会自己整理书包;
3. 对于即将进入托班、幼儿园孩子,家长可以指导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听指令、懂礼貌、能合群。对于幼升小的孩子,家长可以侧重于调整孩子的学习状态,如:延长注意力持续时间,掌握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等;
5. 面对孩子一时的不适应,家长不能姑息包容,应坚持让孩子每天进园/校。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可以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先每日入园半天,等一两周后再转向全日制;
6. 家长应当调整自己的期望值,避免给孩子太多压力,同时调控好自己的情绪,避免无形中把焦虑传递给孩子。当发现孩子症状持续不见好转,甚至表现为身体上的不适时,及时带孩子到医院就诊。
金星明医生表示,孩子从幼儿园到了小学,学习内容和学习状态都会发生一定变化。此时,学生、家长以及社会可以共同帮助他们适应新的学习状态和心理健康成长。儿童在幼升小的前期应该是做好入学准备,一般要求注意力时间在十到十五分钟,有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和遵守规则听指令的习惯,但终究有一部分儿童可能入学准备不足,我们不能要求所有孩子都是学得很好很快的,这时家长的期望值和实际情况会有差距,无形当中让孩子因为压力造成焦虑。
另外有一部分孩子可能有一些注意力缺陷,比如多动症,这在儿科疾病谱上是一种发病率比较高、但疾病严重程度比较低的疾病,可以带孩子前往医院进行评估以后进行诊断,通过医学进行干预,让家长进行行为矫正,家长也应该和老师多沟通,对孩子有客观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