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 警惕网瘾的吞噬

暑假期间,没有了学业的束缚,孩子们多了很多玩耍的时间。总有些自制力差的孩子长时间玩网络游戏,甚至沉迷其中、无法自拔。这时,家长要警惕孩子是否有网络成瘾问题。

不是说孩子喜欢玩网络游戏就是网络成瘾。根据《中国青少年健康教育核心信息及释义(2018版)》,网络成瘾是指在无成瘾物质作用下对互联网使用冲动的失控行为,表现为过度使用互联网后导致的学业、职业和社会功能的明显损伤。

诊断网络成瘾障碍的重要标准是持续时间。一般情况下,相关行为至少持续12个月才能确诊。

我们所说的网络成瘾,常指游戏成瘾。2018年6月18日,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第11版《国际疾病分类》,将游戏障碍(即通常所说的游戏成瘾)列为疾病。

有关调查显示,中国13~17岁的青少年在网民中网瘾比例最高。受到综合因素的影响,青少年极易被五光十色的网络世界所吸引,如果缺乏引导或对问题处理不当,就会沉迷于虚拟世界,给身心带来严重危害。在生理方面,可能引发视力下降、生物钟紊乱、免疫力下降、神经性头痛等一系列健康问题。同时,网瘾会导致不健康的人格,诱发违法犯罪行为。

长期沉迷于网络世界,忽略真实社会的人和事,也会导致社交困难。此外,网络游戏的暴力元素会影响孩子的感知和鉴别能力,让他们逐渐变得崇尚暴力、待人冷漠,影响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形成。

第一,网络游戏能满足孩子的娱乐和社交需求。网络游戏像一个自由的社交空间,可以让孩子减轻学业压力、放松精神、拓展知识面。游戏成为孩子和同龄人交流的重要话题。另外,新游戏的不断开发,导致“总会有更爽、更刺激的游戏和娱乐出现在青少年的视野里”,能让孩子体验到新鲜、刺激和满足,一玩就停不下来。

第二,父母没有以身作则,同样是“手机控”。很多孩子说:“我的爸爸妈妈回家也是手机不离手,我们在家是互相不干扰,各玩各的手机。”父母自身也沉迷于网络,做了不好的示范,却要求孩子放下手机,这样的教育自然难有说服力。

第三,现实中缺乏亲子交流,成为孩子躲进网络世界的重要原因。一些家庭讨论的话题总是围绕着学习,缺少在其他领域的深入沟通,也加重了双方的隔阂。孩子希望被接纳、被爱护、被陪伴、被赞赏。这些渴望如果在现实生活中难以获得,他们就会到网络游戏里寻求。长此以往,部分青少年会失控,形成网瘾。

引导孩子合理使用网络家长要对正常的上网活动与网络成瘾进行正确区分。合理安排孩子上网时间,与孩子协商玩手机的规则,如什么时候可以玩手机,一次可以玩多久,如果超时要有惩罚。家长还要监督孩子实施,用孩子乐于接受的方式,积极、正向引导。上网前,先明确上网的任务和目标,把要完成的具体任务和内容列在纸上,坚决不上违法违规网站。

正确认识,有效沟通家长不能认为孩子喜欢玩游戏就是“坏孩子”,要寻找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分析孩子网络成瘾背后的原因。对于学习成绩差、缺乏成就感的孩子,家长可以降低要求,比如及格就好,确保孩子能达到目标,再给予鼓励。对于存在逆反心理、和家长对着干的孩子,家长要优先改善亲子关系,然后解决上网问题。

鼓励孩子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创造机会,让孩子多和同学、朋友交流,通过现实生活中的正常人际交流获得积极的心理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