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市民反映,在女更衣室看到“大龄”男孩,希望加强对游泳池的管理。“大龄”男生出现在女更衣室,游泳馆该何去何从? 此事引发舆论热议,不少人建议场馆设置亲子更衣室。 小编走访了市内多家游泳馆,发现场馆内没有亲子更衣室,部分“异性”带娃家长表示,确实很不方便。
原本专为女性准备的更衣室里,突然闯进来一个“大龄”男孩,此场景真是尴尬难受。 现实中,“大龄”男孩进入泳池里,出现在女子更衣室的情况,并不少见。 父母之所以带孩子进出异性更衣室,无非就是方便、省心。 尤其是单独带娃的妈妈们,觉得孩子还小,所以如果让孩子一个人去男更衣室,难免会担心安全问题,甚至会担心孩子会不会洗澡换衣服。与其这样,还是直接将其带进女更衣室比较好。 但是,“方便”并不意味着“合适”。
“大龄”孩子进入异性更衣室,不仅会给别人带来尴尬,还会影响孩子自身的成长。 研究表明,在3至4岁之间,42%-86% 的男孩和女孩逐渐意识到男女之间存在差异,并开始认同自己是男孩还是女孩。 如果父母经常带孩子进入异性更衣室、厕所等私密场所,可能会给孩子不当的刺激和引导,不仅不利于性别意识的建设,还会影响孩子的正常发展。为此,很多游泳池规定3岁以上的儿童不能进入异性更衣室洗澡或换衣服。
从这个角度来说,不带孩子去异性更衣室,既是尊重他人,也是保护孩子的心理健康。 显然,在维护孩子心理健康成长、尊重个人合理诉求、化解更衣室“性别尴尬”的基础上,政府、行业、家庭需要共同合作,寻找双赢的解决方案。
首先,性别教育至关重要。 有专家建议,孩子从三四岁起就应该尽量独立洗澡,“男孩归爸爸,女孩归妈妈”。 对此,家长应发挥各自的作用,包括带孩子使用公共和私人空间时,爸爸带男孩,妈妈带女孩,让孩子从小树立性别意识和隐私保护意识。 这也涉及到对自己的尊重和对他人的尊重,都需要父母精心培养。
其次,人性化的设施必不可少。 根据住建部《城市公厕设计标准》的要求,目前城市街道、景区、商场的很多公厕都配备了“第三卫生间”,方便家属 异性陪伴不方便单独行动的家人上厕所。 游泳池还需要有一个“亲子更衣室”。 相关部门不妨加强政策引导,增加泳池亲子设施,既能避免“性别尴尬”,又能体现城市温度。
三是细化行业标准实施。 目前,虽然不少游泳场馆都贴出了“不允许家长带女生进男表”和“不允许家长带男生进女表”的贴文,但依然无法被淘汰。 这就要求有关方面细化行业标准,也要求经营者加强管理,优化服务,引导家长自律,恪守公共界限,认真落实相关规定。 只有各方共同努力,才能在城市文明进程中不断化解“性别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