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深夜,在江西省九江市,消防队接到求救电话。电话的另一端传来微弱的声音,一位老人说:他一个人在家中,感到很不舒服。想去医院,但他的腿脚已经动弹不了。
消防员询问了老人的地址并迅速赶到现场。到达时,老人躺在床上身体动弹不得,消防队员和医务人员一起将老人抬上担架。见到消防员后老人的一句话令人心酸,老人说“我本来是想等天亮再打电话,我怕自己昏过去会死掉。”
他非常虚弱,还在懊悔深夜给消防员打电话,他觉得是自己的电话让这些善良的孩子们在深夜忙个不停。如果身体允许,他想一个人待到天亮。但是他有太多的事情要担心。他害怕晕倒,再也不会醒来了。他害怕没有人知道他的死亡。他的孩子们呢?家人呢?为什么他在最需要人陪伴的时候只能求助于消防员?
老年人的经历引起了网民的讨论,有些人说,似乎看到了自己的未来。生、老、死是自然规律,没有什么可怕的。但假如有一天,我们成为空巢老人,独自在空荡荡的房间里忍受疾病甚至死亡的威胁,绝望地等待最后一刻,这是最可怕的事情。
在这条报道下面,有一句话特别令人心碎:“在老一代的观念中,我们要等到天亮、等过节后、等孩子们长大……这种等待伴随着一生。”这句话道尽中国老年人的辛酸。我不知道这位老人是否有孩子,也不知道他的困境是否与家庭的忽视有关。但我知道中国有很多这样的老人,他们有孩子,却走动得比远亲还少;他们有家庭,却过着悲惨而孤独的生活。
这是如今很大一部分中国父母的缩影。年轻的时候,拼尽全力抚养孩子,供孩子读书,帮助他们结婚和买房,把生命中所有的价值都奉献给了孩子。孩子们飞了出去,临了只剩自己一个人呆着。每天从日出到深夜,都期待着孩子的敲门声。
中国社会科学院调查报告提出了一种现象,称为“代际剥削”。是什么意思?让我先讲一个故事:有一位老太太,年轻时和丈夫做生意。生意稳定后,她回家照顾孩子。当孩子们长大后,他们为孩子们开了一家商店,老太太一直帮孩子处理账目。帮助了第一个,就要帮助第二个。后来,她帮孩子们买了新房子,讨了老婆。然而,丈夫找到了一个保姆,每天在家里眉来眼去。正好她的孙子出生了,她被儿子们接了过去,带完一个孙子接着带第二个。她终于向儿子们坦白,说自己身体不好,干不动了。儿子们很失望,责怪她不带孙子孙女,不要指望他们将来给她养老。她回到从前买的小房子里,儿子没有给她生活费,于是她找到了一份保洁工作。一天,儿子们直接决定卖掉这所小房子,说父亲身体不好,保姆也跑掉了,让她去照顾。在听到孩子们的决定后几天,她独自一人死在小房子里,身边空无一人。 有一条评论非常尖锐:被儿子吃干抹净的一生。
像这位老太太一样,许多中国父母从有孩子的那一刻起就准备为孩子做“长期工人”。努力工作,为孩子买房、娶妻生子,然后继续照顾孙子孙女。在被挤出最后一点剩余价值后,许多父母在物质和情感上得到的反馈却很少。
中国空巢老人的数量正在逐年上升。据报道,到2030年,中国空巢老人数量预计将增加到2亿多人,占老年人总数的90%。这背后是数百万被“代际剥削”的老年人。人们的情感趋势是向下的,成年后,人们将大部分精力集中在小家庭和孩子身上,很少有精力分配给父母。大多数人会为孩子牺牲一切,但只有少数人愿意为父母牺牲。空巢正在成为我们的父母,甚至是未来你、我、他的常态。
如今,养老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作为子女,我们所能做的就是不要让父母感到心寒。我们总是忽视父母正在迅速衰老,曾经健康的身体,现在满身病痛;曾经乌黑的头发,现在已是银色;他们的记忆力越来越差,行动也越来越不便。他们逐渐成为需要照顾的对象,就像小时候的我们一样,但是有多少人能回头好好照顾父母呢?
不要总认为时间还很长,父母可以等我们尽孝。人生如逆旅,过去之后再无法挽回的,是岁月。那个生下你并养育你的人,仍然在等待儿女们给予的温暖,不要让他们在孤苦中度过余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