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几个朋友约好了带娃逛博物馆,到点了有个朋友还没来。
大约四十分钟后,迟到的朋友带着她家8岁的儿子小七才出现,一个劲地跟我们道歉说,都怪小七太拖拉了,叫他收拾好自己东西总是磨磨蹭蹭的,出了门才发现忘带儿童手表了,又跑回去拿……
被妈妈教训的小男孩估计也觉得不好意思,低头摆弄着自己的手表不说话。
说实话,不止小七,相信不少孩子都管不好自己的东西,不管是七八岁还是十几岁。
记得前段时间大考,就看见好几个家长把学生送到考场后,骂骂咧咧地说要回去给娃取准考证啥的。
可以说,丢三落四、拖拖拉拉的坏习惯不仅让孩子自己没脸,也给家长老师平添许多麻烦。
上篇文章我们说到了自我管理的第一步是时间管理,这篇文章我们来聊聊如何教会孩子整理好自己的物品,这也是儿童自我管理这一课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仔细观察就能发现,喜欢丢三落四的孩子,他们的房间里、桌子上通常也都是乱七八糟的,因为乱所以东西找不着,因为乱所以经常忘了自己要带啥。
孩子所处的环境是这样,可能有两个原因,一方面可能是家里本身的环境就是乱糟糟的,孩子潜移默化中就受到了影响。
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因为家里没有人跟孩子强调整理物品的重要性,或是一边叫孩子整理物品的同时,家长一边又忍不住自己收拾了,导致孩子没有培养成这方面的能力。
孩子习惯了混乱的环境,不仅会养成丢三落四的习惯。更严重的是,这种无序的混乱感很有可能会影响孩子今后的学习,如学习中养成抓不住重点、无法专注的毛病。
我们常常会跟孩子说的一句话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而这个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第一步就是要学会收拾自己的东西。
在国外,孩子上幼儿园有一项很重要的教学目标就是,教会孩子能够自己收拾自己的东西。
他们认为,通过让孩子整理自己的东西,可以培养孩子的自主性。
你会看到外国孩子在学校里,会把书包放进教室后面的储物柜,把鞋子整整齐齐地摆放在指定地方,玩完玩具后把玩具放到储物箱等等。
这些整理和收拾物品的规矩、技能,其实都是在培养孩子自立能力。
相信很多父母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照顾好自己,比如早上起床了知道要自己叠被子,刷牙洗脸后把牙膏牙刷都放好,吃完饭后能想到手上碗筷等等。
在这些日常生活小细节上面学会了照顾自己,不仅能够让孩子培养自理能力,还能够让孩子成为一个有自律、自控能力的人。
上面聊到孩子不习惯自我整理的原因时,谈到了一点,那就是不少家长习惯于一边抱怨孩子一边帮孩子收拾东西。
如果家长有这习惯的,千万先要改掉自己的这个习惯。
要知道,这样边抱怨边帮孩子收拾的做法,其实做法完全起不到教育孩子的作用,相反,孩子会产生反正爸爸妈妈都会收拾,自己不收拾也没什么的想法。
我们家在孩子的房间专门开辟了一块游戏区,这块区域的东西如何摆放由孩子自己安排,当然如何收拾也由她来主导。
在孩子明确了自己需要收拾这块区域后,比如她玩完积木的时候,就会自己屁颠屁颠地把东西装进收纳积木的小桶,根本不需要家长再提醒。
此外,家长给孩子下达收拾的指令的时候,可以具体一点,一边示范一边耐心地教孩子方法,指导孩子养成收拾的习惯。
比如看到孩子书桌乱糟糟的时候,不对孩子说“赶紧收拾一下书桌”,我们可以说“把书桌上的书放到书架上”之类的含有具体指示动作的话。
记得小时候妈妈最常和我们说的一句话就是:“东西放回原来的地方。”
虽然听的时候觉得妈妈很唠叨,但是按照这句话来做了以后真的很有效。
东西只要用完后,放回到原来的地方,下次拿来用的时候才不至于找来找去找不着,而且规定了每样东西的位置,家里才不会乱糟糟的。
上面说到的这些小建议,其实在《小学生自我管理教育漫画》这套书中都有提到。
这是一套针对小学低年级的孩子培养自我管理能力的书。
书中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树立安全意识和学会处理人际关系4个方面展开,通过搞笑漫画的阅读方式,让孩子自觉、轻松地沉浸式阅读,从而形成自我管理认识,提高学习效率,拥有更好的个人品质和更安全的行为习惯。
举个例子,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一书中,跟随漫画主人公的脚步,让孩子们意识到写作业拖拉、容易走神、害怕考试等这些学习习惯存在的问题,同时也为孩子们展示了什么样的学习习惯是对的,帮助孩子们端正学习态度,逐个攻破低年级学生容易出现的学习问题,让孩子变得更积极、主动地学习。
又比如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中,为孩子们讲述了为什么要勤俭节约、珍惜时间,并且介绍了尊老爱幼、拾金不昧等良好品德。让孩子从树立正确、积极的价值观开始,逐渐培养明辨是非的能力和善良正直的好品质。
因为这套书是用孩子最喜闻乐见的漫画形式讲述,所以不用家长催着看,孩子也会主动拿来读,并且在读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引导和影响,学会如何进行自我管理。
当孩子学会自我管理,家长可就省心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