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健委:指导地方逐步将无痛分娩纳入医保

南都讯见习记者赵霖萱 记者吴斌 发自北京 “国家将指导地方综合考虑医保(含生育保险)基金可承受能力、相关技术规范性等因素,逐步将适宜的分娩镇痛和辅助生殖技术项目按程序纳入基金支付范围。”8月16日,国家卫健委等17个部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积极生育支持措施的指导意见》(下简称《意见》),提出要进一步扩大分娩镇痛试点,提升分娩镇痛水平。

生产过程中的过度疼痛不仅会增加女性生育风险,还会增大产妇患产后抑郁症的风险。据国家卫健委2018年文章显示,西方发达国家分娩镇痛率达85%-98%;而在我国,不同地区分娩镇痛率差异巨大。经济发达地区、一线城市部分医院可达70%以上,但更多经济欠发达地区及大部分综合性医院,分娩镇痛率仅约为10%。

2017年,“榆林市绥德8•31产妇坠楼事件”引起社会轰动。产妇马某某在等待生产的过程中,从备用手术间窗口跳楼自杀身亡。尽管产妇家属与医院对造成产妇跳楼的根本原因各执一词,但双方均认可,疼痛致使产妇本人烦躁不安、情绪波动极大,是导致悲剧发生的直接原因。这一事件之后,无痛分娩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受到全社会更多关注。

2018年,国家卫健委发布《关于开展分娩镇痛试点工作的通知》,在全国范围内遴选了913家试点医院,于2018年至2020年开展分娩镇痛试点工作。据国家卫健委文件披露,项目的试点医院,必须满足五点要求:“一是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或妇产医院;二是具备产科、麻醉科诊疗科目;三是具备开展分娩镇痛的专业技术人员;四是具有良好的椎管内分娩镇痛基础,椎管内分娩镇痛率≥10%;五是医院给予必要的人员、硬件和政策支持。”同时,国家卫健委也组织了相关行业专家,为试点医院提供技术教学、帮扶培训等支持措施,以提高医院的分娩镇痛技术水平。2019年,试点医院的平均分娩镇痛率达到了50%。

不过,推广和应用分娩阵痛技术并不容易。分娩镇痛技术需要专业麻醉医师进行操作。并不是每一个孕妇都能使用分娩镇痛药物。在生产前,麻醉医师需对产妇情况进行评估,根据个体情况确定是否使用镇痛及药物剂量。在生产开始后,如遇特殊情况,比如需要临时由顺产转为剖腹产,麻醉医师需要及时调整麻醉药物使用,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因此,拥有麻醉医师的数量,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该地可能达成的分娩镇痛率。

2018年,国家卫健委发布《关于印发加强和完善麻醉医疗服务意见的通知》。据官方披露的数据,2019年,我国麻醉医师数量达9万余人,数量占各国之首,但每10万人口麻醉医师数仅达到中等收入国家水平。

此外,各地区间差异较大,据财新网报道指出,“北京每10万人口麻醉医师数已接近世界先进水平,西藏每10万人口麻醉医师数仅为3.1人”,每10万人口麻醉医师数与经济发展水平息息相关。这也造成了不同地区之间分娩镇痛技术普及率的差异。

据悉,国家卫健委确定的目标是,“到2030年,麻醉医师数量增加到14万,每万人口麻醉医师数接近1人;到2035年,麻醉医师数量增加到16万,每万人口麻醉医师数达到1人以上并保持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