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难养的“坏”小子,内心也是渴望能被人温柔以待的。
不过,只要洞悉了男孩“难养”背后的真相,用男孩认可的方式教育他们,那个让人头疼的坏小子,也能成为父母暖心的小棉袄。
自从生了儿子后,我就经常被他的破坏力、坏脾气和不开窍弄得狼狈不堪,甚至一度怀疑人生。
如果我们总是拿自己的成长经验去要求男孩,反而会伤害他们。
所以,我想向大家分享8个关于养育男孩的小故事,希望能够帮助到那些和曾经的我一样焦虑的妈妈。
就是永远都不说“我不喜欢你了”
3岁那年,儿子偷偷来到厨房,想要给还没回家的妈妈泡一碗牛奶麦片。
却不小心打翻了碗,牛奶淌了一地。
“妈妈,是不是只有我乖乖的,你才爱我呀?”
“如果我弄乱了房间,把玩具丢了一地,你还爱我吗?”
“当然爱,不过,你得收拾好房间。”
“那如果我用水彩笔在小狗身上画画,弄得红一块,蓝一块,你还爱我吗?”
说话间,妈妈来到了厨房,看到了满地的牛奶,她摸了摸儿子的头:
但别担心,我永远不会改变对你的爱。”
可实际上,他们比谁都需要安全感,还总是会通过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问题确认父母对他们的爱。
如果可以的话,我只会更加爱你。
“我们怀疑你的儿子有多动症,在板凳上连三分钟都坐不住,你最好带他去医院检查一下。”
回家后,儿子一脸紧张地问妈妈,老师都说了些什么。
“老师表扬你了,说宝宝原来在板凳上坐不了一分钟,现在都能坐三分钟了。
特别是跟同龄的女孩相比,男孩就像一个上蹿下跳的“皮猴子”。
但如果我们总是用自己的标准来判断男孩,难免会忘了,正是男孩的生理特点决定了他们的成长规律。
而我们要做的,就是接纳他们的慢,把他们当作一只努力的蜗牛。
只有这样,男孩才有了变好的可能。
“宝宝,妈妈也觉得很害怕,你能牵着我的手,保护我走过去吗?”
没想到,上一秒还在哭闹的儿子,竟然立马点了点头,主动牵起了妈妈的手,小心翼翼迈出了第一步。
“跟紧我,不往下看就不怕,一直看着我就可以了。”
在养育男孩的过程中,父母可以适当向他们示示弱、撒撒娇,让他们感觉自己被需要,从而变得更加勇敢、坚强。
就是你张牙舞爪,我却笑着不发飙
距开学只剩三天时,才回到自己的家。
妈妈检查了一下儿子的寒假作业,却发现,儿子不仅没写几页,写了的那一小部分也是错误百出。
可儿子写着写着却发起了脾气,把课本和文具摔了一地,哭喊着:
“写不完了,我再也不想上学了!”
而男孩的前额叶天生不如女孩发育得那么完善,在发育速度方面,也落后了一大截。
潜移默化久了,男孩子自然也会变成小绅士。
有一天,吃饭的时候,妈妈又问儿子:“‘春风又绿江南岸’的下一句是什么?”
咽下最后一口饭菜后,儿子就像一匹挣脱缰绳的野马,飞快躲进了自己的卧室,回避着自己答不上来的问题。
等儿子出来后,妈妈找来了蜡笔和白纸,邀请儿子跟自己一起画古诗、讲故事。
为了让我们的男孩能够适应考试的要求,父母可以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图像信息,帮助他们理解、记忆。
引导孩子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并给予及时的肯定,才是养好男孩的最佳秘诀。
就是你犯了错,我看破不说破
因为在他心里,这样是好学生的标志。
可爸爸却什么也没有说。
带子断了,就帮儿子缝起来;再断了,再帮儿子缝起来……儿子觉得爸爸好像是在等待着什么。
等爸爸缝了几次后,儿子心软了。
从那天起,他主动将不用的练习册减了大半。
面对一个犟得像头驴的儿子,不少父母的第一反应就是打压。
然而,和男孩硬碰硬的结果,就是激发出他更加强烈的逆反心和攻击性。
“如果你只能给儿子一样东西,那就给他尊重。”
所以,与其硬碰硬弄得两败俱伤,不如后退一步,在不涉及原则问题的前提下,尽可能尊重孩子的想法。
有一回,儿子又跟几个同学一起出去上网。
随后,跟同学打了声招呼,就回学校上晚自习去了。
不仅如此,儿子后来再也没逃过课。有同学喊他一起玩游戏,他总是摆摆手,说“戒了,等高考完再说吧。”
原来那天晚上,儿子无意间看到了蹲在网吧门口的爸爸。
爸爸没有责骂他,只是递给他一件外套,说“穿上,夜里凉,别生病了。”
从前那个总爱黏着自己、会事无巨细跟自己汇报生活中每一件小事的男孩,好像一下子就不见了。
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沉默、易怒、敏感的少年。
这一阶段,再正确的道理,对他们而言都如同噪音一般刺耳。
等出了成绩,儿子发现自己考得还不错。于是,一家人欢天喜地商量着该如何报志愿。
没想到,三口人的意见却出了分歧:
爸爸考虑到儿子未来的职业发展,建议他去北上广的热门院校;
“作为一个民主的家庭,我们投票决定吧,我这票投给儿子。”
终有一天,当他醒来,他会成为一个男子汉,而不再是一个小男孩。”
岁月的列车,从来不曾为谁停下。
“我爱你,所以给你选择的权利。
希望你能在经历和体验中,学会对自己负责。”
而是要给他提供一个平台和机会,让他长成属于他自己那个样子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