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科 无小事——记曲靖市第二人民医院儿科

儿童健康,关乎民族未来。《人民日报》曾报道我国儿科医生紧缺,儿科发展面临严重制约,需要相关部门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决;中央电视台曾推出《小儿科 无小事》节目,直面广大群众儿科挂号难、住院难现状;而曲靖市第二人民医院长期没有儿科,也曾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如今,这种短板正在得到修补,人生健康的起跑线正在不断夯实。

为了满足人民群众的就医需求,曲靖市第二人民医院突出公立医院的社会效益,先后投资1000多万元,2019年5月成立儿科,设新生儿病区及普儿病区,2021年5月获得国家儿童哮喘标准化门诊授牌,2021年10月建成儿科新住院区,集门诊、急诊、住院于一体,打造儿科“一站式”服务体系。

近日,记者走进曲靖市第二人民医院儿科新住院区,只见这里环境温馨舒适,富有人情味。输液室有文化墙、卡通画,童趣盎然;雾化室有动画片放映设施,可以舒缓患儿紧张的情绪,更好地为治疗提供辅助;卫生间有儿童洗手设施,小巧精致,像“七个小矮人”的童话世界。

曲靖市第二人民医院儿科主任雷永恒感慨地说:“曲靖市第二人民医院高度重视儿科的建设和发展,为儿科配备了呼吸机、除颤仪、可视喉镜体外自动排痰仪等先进仪器。同时,派出多名专业技术骨干到上海、重庆、南京、昆明等地知名儿童医院进修学习,为推动医院儿科发展注入了动力。”

曲靖市第二人民医院儿科与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儿科结成帮扶对子,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儿科专家定期到曲靖市第二人民医院儿科坐诊、交流、授业,一方面为患儿提供优质服务,另一方面开展“传帮带”活动,不断提高医院儿科诊疗水平。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在家门口附近就能给孙子看病,真是太方便了!”2022年6月13日,家住石油小区的赵女士带着孙子来儿科就诊时高兴地说。

随着三胎政策的不断完善与落实,释放了广大妇女的生育需求,但高龄孕产妇的生育愿望也给医护人员带来了巨大挑战。

沾益区41岁的杨女士想生第三胎。怀孕早期,她时常头晕头痛、恶心呕吐,以为是妊娠期反应,就没放在心上。怀孕中期,杨女士到医院产检,才发现了问题的严重性:妊娠期高血压、重度子痫前期、部分视网膜脱落。一下子掉在“冰窟窿”的杨女士在丈夫的陪同下来到曲靖市第二人民医院。医院立即集合各科专家为杨女士拟定手术方案。为确保母子平安,医院决定让杨女士提前终止妊娠。2021年5月23日,曲靖市第二人民医院产科为杨女士实施剖宫产手术。伴随着一声微弱的啼哭声,这个孕期28+3周、体重只有1.2千克的早产儿出生了。

早已“秣马厉兵”等候的儿科医护团队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迅速拯救这个身体仅有成年人手掌大、胳膊只有成年人小手拇指粗并伴有低温硬肿、嘴唇绀紫、呼吸困难的早产儿。

在早产儿封闭治疗期间,儿科主任雷永恒悉心解决早产儿胎龄小、器官发育不成熟、适应环境差、免疫力低下等棘手问题。针对早产儿喂养困难、呼吸功能障碍、体重轻、难以维持自身体温等实际,医院儿科医护人员实行24小时监护,在监护期间,早产儿多次出现呼吸暂停、败血症、酸碱平衡紊乱、电解质紊乱、代谢性骨病等情况,但都被儿科医护人员逐一化解,创造了早产儿生命奇迹。经过儿科医护人员47个昼夜的精心呵护,这名婴儿体温稳定、呼吸功能稳定、经口喂养良好,度过了危险期,体重由1.2千克增至2.2千克。2021年7月10日,早产儿康复出院,杨女士小心翼翼从护士怀里接过健康的宝宝时,不禁热泪盈眶。

婴儿死亡率是反映一个地区儿科医疗状况的重要指标。降低婴儿死亡率,是维护家庭幸福的纽带。

磨刀不误砍柴功。他们适时举办“危急重症新生儿复苏培训班”,组织医护人员学习先进的医学知识。同时,结合大量的事例,对危重新生儿的识别、救治、分级管理进行研讨,对气管插管、复苏急救技能进行模拟实操,对新生儿复苏的整个流程进行演练,进一步提高儿科医护人员临床应急处置能力。

PICC导管静脉供给是“迷你宝宝”出生后一项重要的生命支持方式,是拯救危急重症新生儿的首选。曲靖市第二人民医院儿科主攻新生儿PICC静脉置管技术,为需要长期静脉高营养治疗的新生儿,特别是出生体重极低、超低的新生儿提供中、长期安全有效的静脉治疗通道,筑牢了危急重症新生儿的生命安全大堤。

2022年7月26日,一个怀孕仅28+3周的“迷你宝宝”出生,该患儿的身体组织器官和胃肠功能均发育不成熟,生存能力低下。“迷你宝宝”被立即送进儿科新生儿重症监护室进行悉心护理。7月27日,在护士长董静的带领下,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护理团队通力配合、精准操作,为患儿实施了PICC置管手术。在儿科医护人员的悉心护理下,“迷你宝宝”闯过了呼吸、感染、营养等关卡,最终生命体征平稳,恢复良好。

“迷你宝宝”出院后,关爱仍在延续,雷永恒和董静等医护人员定期进行电话回访,在得到“一切正常”的回答后,一种成就感、幸福感在“白衣天使”们心中油然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