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这样惯孩子了么?

最近两天和朋友聊天,得知孩子离家出走,说是去找同学玩儿去了,实际上是和家长闹别扭。原因其实很简单,母亲和孩子打成了某个协议,说协议完成给孩子一千元钱,不过中间母亲明确说协议终止了,并且孩子也同意过。现在孩子突然想起来,又问母亲要钱,母亲当然不给他了,孩子生气了,摔了东西,离家出走,说是找同学玩儿去了。

朋友得知后,说了母亲几句,他说无论啥问题,就不能拿钱说事。母亲和父亲商量着想妥协,给孩子钱。父亲不同意,说这样其实是惯坏了孩子,纵容了孩子,看着是可怜孩子,爱孩子,说到底是害了孩子。

两个人意见不一致,母亲一心想妥协,父亲说:你这次如果妥协了,以后他还会摔东西离家出走。两三天了孩子还没回来,母亲有些着急,父亲坚持不管他,等他回来再说事。

另一个朋友听了,认为他夫妻俩其实是以前都惯坏了孩子,目前到了该下重手的时候了。他还打了个比喻说:就像一棵树,小的时候长了很多小树杈,这时候轻轻一掰,就能掰掉,树还能长得很直;如果不掰掉小树杈,等他大了,长歪不说,还得费大劲才能把长粗的树杈弄掉,费工费时且不论,树也不一定长得直。朋友的话很明白,但看看父亲,明显没有整治的决心。

听了此事,不觉得由衷地感叹这夫妻俩的爱子之情,从小一味地惯养孩子,不舍的打骂,结果纵容到了如今的地步。

朋友还对父亲说,不仅不能给他钱,等他回来,还要教训他一下,要说说他:父母养育你成人,你竟然连道理都不通,不知道尊重父母,摔东西,赌气出走,这是你成人男子汉做的事么? 虽然朋友说的一本正经,还带着感情,明显很气愤的样子,但看看父亲,还是无动于衷。

由此又想起同院里一个大姐讲的故事。 她的同事最近犯了愁,因为啥事呢?原来是女儿高中毕业考上了一所不错的大学。她高兴的同时也犯了难。说孩子从小长大到现在,连脚都没让她自己洗过,这要是离开父母到了学校该咋办啊? 这位大姐讲的时候,还哈哈大笑,笑她的这位同事真可笑,女儿长这么大,大学都考上了,她母亲竟然没让她自己洗过脚?真是惯得太不像话了,大姐说。

连脚都没自己洗过的孩子,谈何自理?一旦离开父母,该如何适应?这是孩子的错还是父母之错?这样的事发生了,是孩子的悲哀还是父母的悲哀?

诸如此类的问题太多太多,一时半会儿没法一一说明和解答,但无不涉及到每个家庭儿女的教育方式方法问题。子女教育自古以来都是很重要和复杂的课题,上至孔孟,历代的教育家都留下了很多有关这方面的论述和学说,值得每个家庭和父母去深入研究和探讨。

无论采取何种教育,但对懵懂之年的孩子,都不能一味地迁就、纵容和溺爱,如果任之由之,看起来是爱孩子,其实是害了孩子,严重一点的,有的甚至是毁了孩子。

另外,每个家庭也不一样,孩子个体也不同,在孩子教育问题上,都不能千篇一律,照搬照用,有的方法对某和孩子合适,但对于另一个孩子可能就行不通。所以家长也得学会变通,懂得因材施教,因人而异。

还听别人讲过一个真实的事情,这事就发生在某学校。这个学校的某个老师兼任班主任,带的毕业班,结果高考成绩诱人,45个学生有44个都考上了大学,名列全校第一。

谢师宴上,同学们还有家长都很高兴,纷纷向前给班主任敬酒祝贺。谁知道班主任却放生大哭起来,问他哭啥,他说自己是个失败者,众人皆惊,这么好的成绩,班主任肯定是成功的,咋成失败者了?

再细问,原来那唯一一个没考上的却是他自己的孩子。 故事虽然有点好笑,但听起来却很悲伤,很残酷,是啊,教会了全班的人,就没教好自己的孩子,这难道不是个失败者么?你说他是失败者,似乎也不合适,毕竟全班几乎全考上大学了,当然,除了他的孩子。

或许是他的孩子没离开他的身边,或许别人的孩子远离了父母,更容易自力更生,更有利于发挥积极主动性,而他的孩子自始至终在他的羽翼之下,免受风寒,得厚爱于一身,以至于最终名落孙山。当然,这只能是假设和猜测。

做父母的一定要明白,不管你如何爱孩子,都不会陪他一辈子,孩子终将会成为羽翼丰满的小鸟,振翅飞翔远去,天空将是他的舞台,没必要把孩子栓到自己身上,或许孩子离开得越早,越利于孩子成长;孩子离开的越远,他越会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正像是天空飞翔的雄鹰,形单影孤就是它的个性,振翅高飞才是它的本领,只有离开了生他养他的窠臼,才能在苍穹自由地翱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