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刚刚拥有“人类幼崽”不久的宝妈都有类似经历吧,当自己要上班的时候,小宝贝都会“撕心裂肺”地哭喊着妈妈别走,连门都出不了。
当然,很多老人会以各种方式帮忙哄好小宝贝,也会给宝妈出主意,快走、偷偷溜走、狠下心就好了……
切莫低估了孩子一声声“妈妈别走”的呼唤,如果处理不当,很可能在幼小的心灵留下一道伤疤。
一位宝妈很用心地记录了小女儿在不同月龄,与自己分别的时刻。
在女儿刚刚蹒跚学步的时候,每天早上妈妈出门上班,小宝贝都要一路追一路哭,一路目送妈妈远去,那种伤心和无奈从表情中展现得淋漓尽致,实在让人看了又好笑又心疼。
不过当孩子慢慢长大,三四岁的时候,妈妈再出门上班,小宝贝已经可以微笑着与妈妈说再见,还会送上甜蜜蜜的飞吻。
这种变化证明了孩子在长大,也证明了她与妈妈之间的信任度在不断加深,不哭是因为她知道妈妈只是短时间离开,一定会回来的。
为什么小宝贝与妈妈或爸爸分开时,会将悲伤表现得如此强烈呢?了解他们行为背后的心理,居然觉得有些暖心。
因为他们在对世界的认知还不够完全的年纪里,单纯地认为只有自己看到的摸到的才是真实存在的。
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会发现原来玩具被妈妈收起后还是存在的,只是换了一个地方而已,爸爸妈妈也是一样,离开后还是会重新回到宝贝身边的。
因此,父母在面对孩子与自己“伤感离别”的时候,只要用对方法对孩子进行一定程度的训练,就可以帮助宝宝很快适应与爸爸妈妈的短暂分别。
这其中最奏效的就是,让孩子相信爸爸妈妈一定会回来的,并且约定一个时间。
关键就是父母一定要遵守约定,出现在孩子面前,增强父母在孩子心理的信任感和安全感,当孩子经过几次分别重逢后,便对父母的离开和回归有了认知,自然就不会上演“伤心欲绝”的离别大戏了。
例如,可以在妈妈上班前,向孩子讲清楚自己要做什么去,大概什么时间回来,让孩子期待着与父母的重逢,这份期盼在父母的配合下,会变成一家人的美好欢聚。
其次,父母可以在下班回家或外出回程的路上,给孩子准备一个小玩具或者一本新书,让小礼物成为父母与孩子重逢的小惊喜,当几次经历过后,宝宝便会知道爸爸妈妈回来会给宝贝带礼物的,这份天真无邪的美好期待,无论如何也要保持他的纯洁性。
最关键的一点,是目前大多数父母面对这种“小离别”,似乎都用错了办法。
很多奶奶、姥姥都会偷偷告诉宝妈,快藏起来、偷偷溜走……这种策略的确每一次都奏效了,但却存在很大的隐患。
例如,妈妈总是不辞而別,孩子是否会猜测,爸爸妈妈还要自己吗?父母还爱我吗?这种心态如果不能得到及时干预和调整,很容易影响孩子一生的成长,他们很可能存在缺乏自信、缺乏安全感的问题、不会爱别人的问题。
因此,面对人类幼崽的“催泪”大戏,父母及家中其他成员要多注意观察,多多引导和教育,增强孩子思维灵活性、对事物认知的完整性。
宝爸宝妈还需要多多努力,才能让孩子感受到爱和温暖,破涕为笑,为父母一天的辛勤劳动加油打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