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别人家孩子能够准确喊出“爸爸妈妈”的时候,有些家长心里别提有多羡慕了,可回过头来一看自家这“傻儿子”,他们内心的羡慕又变成了层层的忧愁。
明明都是同样大的年纪,人家的孩子能够喊“爸爸妈妈”,可自家这孩子嘴里却念叨着“PAPA”。
本来还满心期待着和孩子交流交流,结果就因为这问题只能无限延期。
其实关于小朋友吐字不清、发音不准的问题,很多家长最开始并没有太过在意,下意识觉得是不是孩子对发音不熟悉,所以才会这样。
预防吐字不清,妈妈们是否做到这几点
孩子七八个月大的时候,主要依靠舌头来碾碎食物,父母给孩子提供的辅食可以从糊状食物逐渐过渡到煮得比较熟的粥和面。而等到宝宝的牙齿逐渐长出来后,再变成包子、馄饨和质地更硬的小肉块等。
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不同质地的食物可以起到锻炼口腔肌肉和磨合发声器官的作用,保证孩子有发音吐字的“基础”。
即使孩子还不会说话,爸爸妈妈也要每天不停地和孩子说话。虽然他们表达不出来,可宝宝能从家长的表情、肢体动作中体会到父母的关爱和鼓励,这对他们的语言发育也大有益处。
为什么很多宝宝的生活质量很不错,但他们的说话发音却存在着相当大的问题呢?其实就是语言刺激不够,想说却说不清楚。
孩子在学习说话时,一定会有一段发音不准的经历。在这个时期里,家长不能频繁打断孩子的表达并指出他们的发音问题,而是要把关注点放到宝宝所说的内容上,时时给予鼓励才能激励孩子说得更多更好。
不能频繁打断是因为这样容易导致儿童失去表达的兴趣,一旦宝宝失去对表达的兴趣,他们对语言内容、语言信息的重视就会降低,这会严重干预他们正常的语言发育。
总的来说,吐字不清是可以预防的,也是可以通过语言矫正完全康复的,重点在于爸爸妈妈的育儿策略正确与否。虽然每个孩子的语言发育都有不同之处,可整体上的发育规律是不会变的。
如果孩子吐字不清的问题已经持续半年以上了,那么爸爸妈妈应该如何做才能及时挽回孩子失去的发音能力呢?
关于这一点,厦门中心的语言专家给出了这样的友情提示:
首先,家长要尽快带孩子到儿科就诊,以排查可能存在的生理异常,比如构音器官疾病、听力障碍等。医学检查是语言康复的基础,只有在生理器官基本健康的前提下,才能开展下一步的语言矫正工作。
第二步,则是在医生的指导下开展语言康复工作。如果孩子有生理疾病,比如腭裂/隐性腭裂,这就需要手术治疗才能接受语言矫正;如果没有,则要马上开始语言矫正训练。
一般来说,如果孩子发音问题的影响程度较轻时,医生会建议父母在家自行纠正;但如果问题比较严重的孩子,医生会建议家长们去正规、专业的语言矫正机构接受矫正。
第三步,也是经常被我们忽略的方面,即科学的家庭训练。这种家庭训练并不是我们想的那样,父母自己在网上查几个方法就能开展的,而是要在语言矫正师的指导下进行。
家庭训练内容多为辅助性工作,一般是督促孩子完成矫正师留的发音练习,或是配合语言矫正师对儿童进行相对系统的康复训练。
不管孩子是什么样的语言问题,父母的重视总是非常关键的。因为你们是决定孩子语言矫正和语言康复的重要辅助,所以当小朋友语言异常后,你们就要及时为孩子挑选合适的语言机构,这对于孩子的未来很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