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贪便宜的人一起吃饭,实在难下咽。网上看到一个有趣的经历:小何是大二学生,因为社团中的学长帮了自己一个忙,就打算邀请学长去校区里最贵的一家人均200的餐馆吃饭。
当时被社团里另一个妹子听到了,说听者有份,也要一起去。小何觉得自己单独请学长吃饭,有个女生一起,也可以避嫌,于是就答应了。结果没想到那个妹子,不打招呼就带着她的两个舍友一起来吃饭。
小何一看既然人都来了,也没好意思多说什么。拿了菜单,打算自己负责点菜,就问:你们有什么忌口的嘛?
结果那个妹子和舍友,直接拿过了菜单,也不顾忌价格,爱吃什么就点什么。
小何也没好意思拦着,就这么默默地吃了一顿饭。结账一共一千七,小何安慰自己,就当自己做慈善了。
付钱的时候,那三个妹子理所当然地“不为所动”。等小何付完账后,学长开口问:“多少钱?我微信转给你。”
学长说:“不是啊。小何只是问我要不要过来这家店一起吃饭。所以当然是AA”。
学长按照平摊后的价格,微信转账给了小何,留言道:请客的事,下次再说。
最后那三个妹子板着脸,凑了一千转给了小何。
同样是大学生,小何感念学长的帮助,想要表示感谢;
学长看到小何被欺负,机智化解;
这三个人的道德水平很不同。那么人是怎么发展出不同的道德水平的呢?
其实在我们还是婴儿的时候,就已经具备了天生的道德感。《从波波玩偶到棉花糖:改变儿童发展心理学的13项经典实验》中的一个实验是给六个月和十个月的婴儿播放动画片。
一部动画片是帮助人的情节,另一部动画片是妨害人的情节。
结果显示不论是六个月大的婴儿,还是十个月大的婴儿,他们绝大多数都选择将目光注视投注到帮助人的动画片上。
这个现象被解读为婴儿与生俱来有道德天性。
所以后天对于孩子的道德培养,会对一个人起到很大的改变作用,也会影响到孩子将来的人际关系。
现作为【宠粉活动第113波】的活动礼品,我将赠送《从波波玩偶到棉花糖:改变儿童发展心理学的13项经典实验》,抽奖免费包邮送给我的粉丝们即日起至8月17日9:00,扫码即可参与活动。
《从波波玩偶到棉花糖:改变儿童发展心理学的13项经典实验》描述的这些实验不仅涉及儿童间的合作与冲突关系、儿童的观察与模仿学习,还涉及儿童对父母或成人的依恋情结、儿童的专注力与移情行为、理性活动与善恶判断的起源等问题,几乎涵盖了所有儿童心理重要的方面。
13项经典实验就如同13副药方,即便不能解决所有的儿童心理问题,也足以让读者获得充分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