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啃老”正在蔓延,比“传统啃老”更伤人,很多父母还没察觉

它最早使用于英国,专门指那些不升学、不就业,终日无所事事,靠父母供养的年轻群体。而我国“啃老一族”,大约是在80、90后中流行开来的。

时至今日,我国的啃老族队伍愈发壮大,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他们的啃老方式又在不断更新。

根据中国老龄科研中心统计,我国有65%以上的家庭存在“老养小”的现象,其中大约有30%的年轻人明明已经有赚钱的能力,却依旧依靠父母为其支出部分或者全部的生活费用。

而且可怕的事情是,过去的“啃老”是直接向父母寻求帮助,而“新型啃老”比”传统啃老“更可恨、更伤人。

因为它是在用一种体面的理由,来间接“压榨”父母,以至于很多父母浑然不知,还以为自己的孩子很上进、优秀。

你们一次又一次的“纵容”,喂养了她们的惰性,最终出现恶性循环,等到父母们发现时,已经为时过晚,孩子的内心早已荒芜。

所以,专家们认为,如今流行的“新型啃老”比相比传统意义的“啃老”,对孩子的打击更为彻底,影响面更广。

如果你发现你家孩子有以下表现,可能就是“新型啃老”的前兆,父母们需要留心。

家里一位远房亲戚,女儿考研三次,每次都以失败告终,头两次的时候,全家人还试图安慰孩子,大不了下次再来,反正家里也还养得起。

可直到第三次亲眼看到了孩子的学习状态,才知道她只不过是在“假努力”罢了。别人考研挑灯夜战,日日苦读,不敢有一刻放松。

她嘴上说着每天都在拼命学习,实际不过是在找个地方“摆烂”,书没看几页,游戏已经开了好几局,侄子揭穿她都从青铜打到了王者,成绩却一次比一次考得差。

同龄人已经在工作中扎稳脚跟,她依旧不慌不忙。父母劝她下定决心考一次,要不然就放弃早点去工作。可女儿一听这话,立马到处抱怨父母不愿意为自己投入资金,不愿意支持自己的梦想。女儿的态度,让父母有苦难言。

像亲戚家女儿这样的孩子,这两年也遇上了不少,特别是那些马上大学毕业,或者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孩子,吃不了工作的苦,承受不了一点压力,所以就想要找个逃避的理由。

而“继续升学”一方面满足了父母们的期待,另一方面又能让自己心安理得地躺平。明明已经到了就业的年龄,明明有些并非是真心想要继续深造,只是以“考研”、“考证”为借口,逃避工作,这与“啃老”又有什么区别呢?

作为父母的我们,当然希望孩子能够不断地提升自我,追求更大的舞台,但却不希望她们用这种方式来逃避现实。

2、以自由职业为借口,向父母要“启动资金”

Z时代的年轻人,已不再满足传统的“坐班工作”,她们更追崇自由职业,灵活安排自己的时间和工作,而且工资可能比需要“坐班”的主业还要高。

对于有能力、有本事的人来说,这固然是好事。可就怕有一部分人,只看到了别人的高收益,没看到背后付出的努力。

没摸清市场就盲目跟风,甚至辞掉稳定的主业,就想着要自己创业,当网红博主、摆地摊、开店等等,要不就是成为自由工作者,不断地向父母要“启动资金”。

不过这种也还算是好点的,起码孩子还尝试过了,最怕遇上以创业为借口向父母要钱,结果一事无成,把父母辛苦赚的血汗钱都挥霍掉的孩子。

之前就看过类似的新闻报告:一位年轻的小伙子,告诉父母要创业,父母立马卖了房子,凑足了几十万给他,结果他把钱拿去酒吧潇洒,还跟父母“失联”了,后来还是父母报警找他,发现他在房间打游戏。

通过以上足以看到,并非所有的孩子都体恤到父母的辛苦与不易。当孩子要提出走自由职业或者是自己创业这条路时,父母也不必急着立马支持。

首先,你要让他们先付出行动,看到他们的真心和努力,然后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给出支持,不必打肿脸充胖子,把所有的钱都投进去。

孩子已经成长,他们已经是一个独立的大人,有些时候确实该脱离父母的怀抱,独自去外界的世界闯荡,我们没有办法时时刻刻护他们周全。

如果父母总是舍不得放手,担心他们在外面吃苦受累,往往很难培养出孩子的独立性,他们自然就没办法在外面的社会生存下去,最后就容易成为“啃老族”。

极尽所能地压榨你们的剩余价值,不光是要钱,还让你们帮着带娃,付出再多孩子也不懂得感恩,晚年生活幸福指数大打折扣。

所以希望父母们能明白:在教育孩子的路上,该“断奶”时要“断奶”,必要时刻该狠心就要狠下心来,这样对你和孩子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