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妈妈快来看,家庭育儿中的各种错误育儿细节,家长要注意

导语:别让老一辈的经验害了娃。学员小米妈妈给我讲了一个她和母亲之间不愉快的一个事情,前几天,他的孩子小米突然发高烧,母亲没有带孩子去医院,也没有第一时间通知他。而是使用的一个民间偏方给这个4岁的孩子喂了大碗姜汤,厚棉被发汗,一天下来不仅没退烧,还出现了其他病状。幸亏小米妈妈那天早下班,及时把孩子送到医院治疗,没有造成更大的后果。

像母亲这样按农村偏方,传统法子治疗儿童疾病,很多出现好心办坏事的情况,但不都是每个孩子都像小米一样那样幸运避免了严重后果。

比如北京一位奶奶,经常把饭嚼碎喂孙女,孩子因感染病菌死亡;陕西一位奶奶用锅底灰给满月的孙子擦乳牙,孩子因引发败血症被感染导致死亡;河北一位爷爷让三岁的孙子喝酒强身,孩子昏迷送到医院发现脑部发育受损。国家卫健委统计,5岁以下儿童都是离开了这个世界,大多数因为照顾不周,而患病致死的概率不到其中的56%。

自古流传下来的一些育儿经验,有些确实好用,但更多的是缺乏医学根据,如果全盘接纳使用,不仅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还很危及孩子的生命健康安全。

长辈总想为孩子准备好一切,而年轻的父母则想让孩子更好的成长。长辈用过来人的经验去养孩子,带孩子,年轻父母则通过网络课本学习科学育儿。虽说想法做法不太相同,但是殊途同归都是想把孩子培养好,双方互相理解包容,达成共识,才能让孩子培养得更健康。

一个宝妈对我讲,闺女一点都不听话,撒泼打滚儿啥都会,是不是长辈把她带坏了。带坏孙女的事,老爷子不背这锅。有个育儿专家说,在怀孕的时候,孩子姥姥就跟她商量,咱家养育孩子这件事要分开,我们老人帮你们养孩子,你们两口子要负责教育孩子把他扶正。

这样家里人分工明确,不至于互相埋怨。长辈们有耐心责任心又强,负责承担孩子们吃穿问题,长时间的陪伴也能满足孩子的心理情感需求。年轻家长学习能力比较强对新鲜事物接受能力也比较强,应承担起孩子的心智开发,性格培养这方面的责任,毕竟父母才是孩子的第一监护人。

一个人的性格往往可以决定一个人的高度,如果性格不好很难融入集体,所以为了孩子未来的发展,父母要一定要重视对孩子性格的培养。推荐两套培养孩子好品质的书籍。《儿童情绪管理双语绘本》通过经典童话故事帮助孩子养成十大好品格。

《儿童情绪管理双语绘本》让孩子知道分享、学会控制情绪、能够承认错误等好品质,让孩子拥有高情商。

在一个综艺节目中,小米和小虫的姥姥给家里制定了一个家法,两个孩子因为调皮经常挨打。妈妈虽然不太理解姥姥的做法,但都是尽量和姥姥试着沟通商量,从没有正面反驳过姥姥。她一直认为这个家是大家的家,对于姥姥的强势可以理解包容,都是为了给孩子和大人营造一个和谐的家庭氛围。

但是在生活当中,很多年轻人对父母老人都不太温柔:“ 妈,这个不行,不能给孩子吃果冻,你怎么老是不听呢?”“ 爸,不要再惯孩子了,那他啥时候独立啊,去了幼儿园怎么办?”

我们应多理解一下长辈的想法,多给予一些沟通和包容。比如“妈,你今天辛苦了,多注意休息,今天听同事讲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吃果冻不好,免得噎到孩子”,“爸,你孙子快去幼儿园了,要学着自己吃饭啊,不然吃不饱挨饿的可是他”。我想说些这样客气的话,长辈应该更愿意接受我们的建议。

一次我在吃饭的时候, 看到一个小孩一不小心碰到了桌脚疼得哭了起来,孩子奶奶立刻用手拍打桌子,赶紧说道:“桌子坏,碰到我的宝宝,打你。”孩子妈妈,在看老人安抚完孩子后,拉着孩子到桌子旁讲道:“刚才我们用手打了桌子,不仅我们手疼,桌子也会疼的,我们也来安慰桌子一下吧。”

孩子想了想说道:“妈妈,桌子更可怜,我以后不打桌子了,我走路小心点,免得桌子也挨打,这样我们都不疼了。”这位母亲的处理方式非常机智,既有自己的想法,也没有反驳长辈的方法。

每个子孙儿女都是长辈的牵挂和希望,老人跟随孩子来到陌生的城市,默默地付出了很多,一心想着帮扶子女,放弃了对家乡的牵挂。可以说每位长辈的心中,都有一座大山,担起了自己的家庭。

当然长辈经历了一辈子,他们的思维想法已经成型,年轻的父母需放下成见,多些耐心多和父母沟通,多包容他们,毕竟年龄大了,学习思维能力都比较弱了。

结语:在培养孩子这条路上,我们这些做晚辈的应对长辈们多一些关爱耐心,沟通,互相学习,互相协作,填补年龄代沟,让孩子成为家庭和谐的纽带,老有所依,少有所养。也让家庭因为孩子更有活力有动力,老少同心一起打造幸福美满的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