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开始羡慕别人,和别人攀比时,你的反应决定了他的人生格局。
校门口,这位爸爸身穿短袖,时不时拿出毛巾擦拭脸上的汗水,为了接女儿放学,他一路赶来,并不轻松。
可女儿上车之后,却急忙用校服挡住了自己的脸,裹得严严实实,生怕被路过的同学认出。
一旁的爸爸看着女儿这样的举动,却只能尴尬的苦笑。
女孩的做法明显寒了爸爸的心,可出乎意料的是,评论区网友却纷纷表示理解。
是啊,心理学上,孩子从5岁就已经开始在意外界的看法,特别在乎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并且能够察觉到社会地位的重要性。
当孩子感觉到自己与周围同学的差异时,难免会心理失衡,滋生攀比心理或变得自卑。
那天接儿子放学,他并没有像往常一样高兴地奔向我,而是一脸落寞的拉着我的胳膊离开。
我正疑惑着呢,他却突然抬起头问我:
我心里咯噔一下,赶紧以给他买了好吃的为由转移了话题。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会出现“金钱观萌芽”,也会经历“物质敏感期”,这个时候的他们,难免会对房子,车子,名牌,票子有错误的比较。
一个孩子的价值观,往往是在生活中的观察和对比中默默形成的。
如何回答孩子这类问题,不仅藏着为人父母的远见,更影响着孩子未来的价值观。
确实,不用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三言两语就能断了孩子念想,还能让孩子体谅家长,简直不要太好用。
我其实从小就是听父母”哭穷”长大的,耳边回响着:
“爸妈挣钱不容易,你要知足,不要和同学比。”
“我们家条件不好,你要好好读书,以后就指望你了。”
因为深知家里不富裕,我从不敢要求父母买玩具、零食,更不敢奢望有零花钱。
初中时,学校组织班级郊游,每人交50元,我几次想开口问妈妈要钱,可话到了嘴里又咽回了肚子,最后,全班就我一个人没有去。
高二时,爸爸到学校看望我,路过一家蛋糕店时,我没忍住多看了几眼,爸爸留意到了,犹豫了一下,还是带着我进店买了一份最小的迷你蛋糕。
我至今还记得蛋糕的价格是20元,因为爸爸当时说了一句“可以抵我们一顿饭了。”
那天,我吃到了这辈子最苦的蛋糕。
如今,我凭借自己的努力,挣到了足够的钱,却始终改变不了心里的匮乏感:
甚至,我还有一种深深的“自卑”:面对漂亮的裙子,昂贵的化妆品,乃至别人对我的好,第一反应总是觉得自己不配。
很多时候,伤害孩子最深的,从来不是家庭物质条件的匮乏,而是父母有意无意的抱怨和哭穷。
物质上的贫乏,只是一时的,心理上的短缺,却是一辈子的。
孩子所有的表现基本上是一个折射,折射出父母的水准。
“我没穿名牌鞋,是因为我不是一个盲从物质的人。”
“我穿普通鞋,是因为我喜欢它的颜色。”
“你迟早会穿不下那些鞋,可你脑中积累的想法,智慧,知识,却能永远启发别人……”
一个穿不起名牌鞋的孩子,却能不卑不亢,句句铿锵有力的回击,父母平日里对他的教育可见一斑。
在《一岁就上常青藤》一书中,大学教授薛涌曾表示:父母的态度,才是孩子正确面对贫富差距的关键。
幼儿园的小朋友便对女儿说:“真是太糟了,你们连住的房子也不是自己的。”
他说,家长如果遮遮掩掩,不仅遮不了穷,反而让孩子看到家长心虚,就觉得穷是低人一等。
一年后,他们经济条件好些了,就从纽黑文的小阁楼搬到了波士顿近郊的一套两卧的房子。
看到爸爸一直努力改善家庭状况,女儿也渐渐对贫富“免疫”,既不嫌家穷,也不羡慕别人家富裕,非常自信快乐。
后来,上了小学,就有个小朋友来家里玩,问女儿:“你家里是穷的还是富的?”
有句话说得好,贫富差距不是真的差距,教育的差距才是真正的差距。
作为父母,我们要明白: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才是给孩子最好的答案。
也要孩子明白:贫与富从来不是评价一个人的全部指标,能定义我们的只有自己。
教育专家付小平说,孩子从3岁就开始和别人的小朋友比高低,比好坏了。
父母们,如果你的孩子也正在对金钱敏感,对物质困惑,请不要焦虑,先看到积极的一面:
孩子已经开始在观察和思考生活了。
也请你坐下来,坦诚地和他聊聊“贫富差距”这件事儿。
看过一位网友的分享,有一次,儿子闹着要买3000元的某牌手机,她没答应,儿子就扔东西,绝食,甚至没良心的控诉她:“别人家孩子都是几千元的手机换着用,就你给我买个几百元的。”
她当时没有作答,第二天一早带儿子出了门,对着车来人往的街头说:
“你看,3000元,对于那些开豪车,开公司的人来说,或许不算什么,可对于这些早出晚归的上班族来说,就是大半个月的工资。
你要知道,这个世界就是不讲道理的,有的人一出生就坐拥很多家产,不用为生计发愁,而有的人出生在贫穷地区,可能连温饱都难以解决。你所拥有的,已经是妈妈在能力范围内能给你最好的了。”
自此,儿子再也没有说过类似的话,在生活上懂事了许多,在学习上也越来越努力。
为人父母,我们要尽早告诉孩子生活的真相,让孩子了解到家里的真实情况,才能帮助孩子更好地定位自己,找准方向。
在大学开学的自我介绍时,她幽默自信的介绍道:“我叫蔡畅,性格非常好,我一直有个外号叫蔡胖,可以看出来我的体型。”
她接着说:“我家是收废品的,父母很累,我有个特别土的梦想,就是给我妈买个大别墅……”
其实小时候的蔡畅也曾自卑过:“为什么别人家的父母做其他的工作,收入也挺高,你们却要收废品?”
但很快她就释怀了,虽然收废品又脏又累,还没有节假日,但她的父母却一直认真乐观地去生活,这种积极的心态教会了她坦然面对一切。
平日里,她有空也会在父母的收废品摊上帮忙,父母便教她与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培养了她开朗幽默的性格。
在兴趣上,不论是学琴、学舞蹈还是写书法,父母总是给她支持和鼓励,让她在自己喜欢的领域发光发亮。
给予孩子精神上的富足与内心的丰盈,才是孩子成长最好的养料。
3. 告诉他,你的未来,掌握在你自己手里
是啊,人生而不平等,但我们可以选择用力活出自己的人生,去改变命运的走向。
她家家境并不好,姐姐体弱,弟弟年幼,父亲白天跑运输,晚上还要做兼职,母亲则要操劳一大家子的日常生活。
可即便生活艰难,她却从不抱怨,反而积极向上,朝着自己的梦想一点点努力,她说:
“出身并不是我们能决定的,个人的知识越高的话,这些事情以后都会被我们自身的光芒遮盖掉。
是啊,眼下的生活都是暂时的,选择成为什么样的人,过什么样的生活,都要孩子自己去努力。
所以请大大方方告诉孩子:好东西谁都想要,但是要靠自己的本事去争取,你的未来就掌握在你手里。
高赞的回答一针见血指出:一个家庭最重要的不是有多少钱,而是孩子能感受到多少爱。
是啊,穷养富养,从来不是培养孩子的标准,爱和陪伴才是。
房子的大小不是最重要的,一家人健健康康在一起,才是一个家最温馨的地方。
车子的种类不是最重要的,有父母相伴着回家的路,才是孩子最美的回忆。
愿父母们都能积极乐观的去看待贫富,给孩子正向的引领,用爱去浇灌孩子的成长。
*本文系女儿派原创。我家有女儿,有女万事足。百万父母关注的育儿平台。*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于图虫创意。
亲爱的,如果我们的文章对你有帮助,就把我们“设为星标”★吧!这样就不会错过每天推送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