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是无价的,但学音乐是有价的。对于孩子来说,自身的天赋、艰苦的训练及机遇都必不可少。
但是讨厌钢琴,却可能是很多习钢琴的孩子有过的一个阶段。
或因父母的指责而逃避、讨厌练琴。
或长期枯坐于钢琴前反复练习基本功而厌烦。
很多家长为孩子的学习操碎了心,但却常常没有一个真实有效的方法来帮助孩子。做好这9点,为孩子营造更好的学习氛围,会更容易帮助、支撑孩子度过那个艰难的阶段。
练琴应该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就像我们不再强调呼吸和饮食一样,不用老是提醒孩子不爱练琴,或是炫耀孩子多么爱练琴。
不是为“我会你不会”而得意,而是为了理解他人情感,感知生命。知道强弱之间可以相互转换协调地奏出,知道长与短之间只有一步之遥,知道好听与动听并非像别人所理解的那样,能有自己的判断。
许多家长想多陪伴孩子,但就是架不住小朋友追根问底,只好动用威权让其闭嘴,或者用“没看大人忙着吗”来逃避。对于孩子来说,跟孩子一起学习音乐、共同成长,言传身教,比单单看着孩子练琴、训斥更有必要。
培养孩子的专注从你开始
未来这一代人的竞争,是专注力、自我管理能力、时间精力分配能力等方面童子功的竞争。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在学钢琴过程中啃“大部头”的作品能力,这个功夫如果小时候没培养起来,长大了更难。也就是说,不要总是打断他,把音乐分解的支离破碎,而是强调弹琴的整体感,然后抠细节。车尔尼雪夫斯基说,我成为钢琴家的秘诀就是没人打断我。
把练琴当作游戏通关。告诉孩子,认真练会一首曲子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
父母的总是考虑孩子“应该”练什么,先是哈农练指法、音阶、再是练习曲,最后才能弹乐曲,其实观察孩子的练琴反应同样重要。适度地让他们自主练习,弹一些喜欢的,效果可能会更好。
不要轻易地把弹不好琴归咎于不够努力,很可能小朋友欠缺的是自我管理能力,静观和倾听的习惯,专注和自制的能力,以及因好奇心、想象力而激发出来的自我渴求的动力。不具备这些,不仅学不好,也玩不好。
不要把“在练琴”和“没有练琴”两种状态截然分开。即使不是在弹琴,孩子听听音乐、晒晒太阳,观察生活,照样会像海绵一样,汲取成长所需的能量。学会思考、感受,比傻练的效果更好。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千万不要对孩子说:“只要你好好练琴,其他事儿都不用管”,“只要你练琴,我受多大苦都值得”。这会让孩子觉得可以直接从“练琴”这样的行为中获利,无需真正用心弹琴,只要摆出一副在练琴的样子,就可以逃避许多苦差事,视责任感如无物。长此以往,弹琴只会成了一种作秀、装饰和逃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