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六我去公司做直播,回家晚了就带着小小常出去吃,结果意外撞到了一场“人生导师开讲”。
刚一落座,就听隔壁桌的爸爸语重心长地跟孩子说:
“我这可都是切身体验,不学习才真的吃苦。”
“现在没个学历都找不到好工作,你长大了没学历可能连工作都没有。”
面对爸爸这一堆“掏心窝子”的话,男孩实在忍不住了,回了一句:
别说孩子了,连我都想立马换个座位,逃离现场——这番大道理,离着孩子的生活太远,而且像裹脚布一样又臭又长,孩子能听得进去才有鬼。
曾经看过一个知乎上的问题,大意是:“为什么现在的孩子都听不进道理了?”
很真实,但也很残忍,是不是?
大多高赞回答的主旨都是“如今这代孩子的成长环境更为丰富,选择更加自由,因此更有自己的想法”,这话固然没错,但我还想补充的是,既然这届孩子“升级”了,那我们做家长的,讲道理的水平是不是也应该跟着提升才是?
分享两个最近发生在我和小小常之间的小故事吧,希望能帮各位爸爸妈妈们建立一些信心:给孩子讲道理依然有用,全凭我们怎么讲!
很晚了,但就是拖着不想睡觉
每到睡前各种拖延时间,晚上不睡,早上不起,这样的同款娃很多家都有吧!
我曾一度为小小常晚睡的习惯挠头。直到他最近迷上了一本讲人体的书,对人体各大器官结构了如指掌,就像幼儿园时对各种恐龙拗口的英文名字如数家珍,甚至对大脑的结构也有一些简单的了解。
有一天我正在准备自己的《学习力》课程,那一讲是关于睡眠对大脑的影响,当时查了好多资料,从各种角度印证睡得足,对大脑发育有多重要。再想想家里的睡渣,一个想法突然灵光闪现。
我问他:“你知道人的大脑里有个部位叫海马体吗?”
我很诧异:行啊,小子,知识储备可以啊。这下就更好办了,我继续说:
“对,更确切地说,这个部位负责将短期记忆转成长期记忆,而这个转的过程就在睡眠中实现。如果你睡得不够,就会有一些短期记忆没办法转成长期记忆,所以你会发现长期睡眠不足的人,记忆力都很差。”
“你想自己的记忆力变差吗?你想自己变笨吗?如果不想的话,那得赶紧上床睡觉哈!”
他听了以后,一反常态,不争论,立马就乖乖上床睡觉了。
说实话,在开始这番谈话之前我没抱多大希望,还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可看到小小常乖乖上床睡觉的样子,我一边震惊一边不禁反思:
“我以前是怎么讲的?”
后来想了想,发现之前家里人劝小小常睡觉的招数无非是“睡觉晚了对身体不好”“小朋友就要早睡早起”之类。但睡觉晚了对身体怎么不好,以及为什么小朋友就要早睡早起,却从来没有给过逻辑缜密的推导过程。
原来,不是小小常不讲道理,而是做大人的一直没有把道理讲透,没有让孩子意识到这件事与自己的切身利益是相关的。
自然界每个生物个体都有“趋利避害”的本能,人处于生态链的顶端更是如此。
人在做决定的时候,总是会有意无意地选择那个对自己更有利的。孩子也是,当他们知道怎么做对自己更有利时,自然而然就会听得进父母的忠告。
后来,我又在小小常阅读时实践了一次,发现这方法真香,不过这次我的侧重点放在了效用价值上。
何为“效用价值”呢?常爸在《学习力》课程中讲过,激发孩子的学习动力,要充分发挥内在价值和效用价值的促进作用。效用价值,说白了,就是做这件事有用。
换句话说,如果我们希望孩子爱学习,就要让孩子知道学了这个东西有什么用,如果孩子觉得自己所学的内容有用,就能激发孩子的学习动力。
小小常有一段时间特别迷恋漫画书,其中最喜欢的就是《植物大战僵尸》、《在中华寻宝计》系列,每天捧着看得如痴如醉。家里的漫画书至少有个上百本!
一年级的时候我没管,怕限制多了反倒让他对书没兴趣了,但这学期上二年级,他还是每天都要带一本且只带漫画书上学。后来我就规定他看书的配比:
小小常非常不理解,还说:“漫画书里也有字啊,我也能学阅读啊!”他还特地翻开了漫画书的版权页给我看:“上面写着,这本书有XXX千字!”
的确,现在有很多漫画书,其实字是不少的,而且里面也融入了许多知识点,所以我一直以来都没有反对孩子看漫画书。但我反对孩子只看漫画书。
我就对他说:“你说的没错,这里面的确有不少字。但是,漫画书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情节推动全靠画面和对话,而不是靠文字的起承转合。
你刚开始看书的时候,我同意你只看漫画书,是因为那时你的重点学习目标是认字,通过大量阅读漫画书,也可以巩固你的字词积累。
但是,到现在这个阶段,只读漫画书对你阅读能力的提升是有限的。你现在需要知道句和句之间是如何起承转合的,段和段之间是如何起承转合的,文章的逻辑框架是什么,谋篇布局是什么。
这些知识,看漫画书是很难实现的。所以我要求你看桥梁书。桥梁书上虽然也有图片,但这些图起的是辅助作用,整个情节的推动,还是靠文字来实现,对你提高阅读能力是很有帮助的。”
给小小常讲清楚读桥梁书的效用价值后,同时给他挑了一些有意思的桥梁书以后,小小常就没提反对意见了。现在他已经习惯了每天都带一本桥梁书去学校。让我没想到的是,有时候他回家后会接着挑其他的桥梁书看,忘了自己还能再看一本漫画书做“奖励”。
就这样,我们顺利地从漫画书过渡到了桥梁书,照目前的进展来看,继续过渡到全文字的书指日可待。
道理讲清楚了,孩子自然愿意听。当然,在讲道理之前,还有一个重要的前提:孩子情绪稳定。
有句很有名的话,叫“你永远也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同理,你也无法说服一个正在闹情绪的人,尤其是一个正在发脾气的孩子。
这个道理其实并不难理解。一直跟着我们《学习力》课程的父母们一定记得我们是如何从脑科学角度,解释孩子“发脾气”的原因:
在孩子闹脾气的时候,他的上层脑和下层脑就失去了联结,他的大脑并不处于正常工作的状态,他本人也是身不由己。
(大脑正常工作时,上下层脑处于联结状态。而发脾气的时候,这种联结就失去了)
所以,孩子并不是故意乱发脾气,而孩子在发脾气的时候,家长再耐心地讲道理,孩子也听不进去。想想也是,他的情绪处在失控的状态,又怎能好好听什么大道理呢?
我们在电视剧(尤其是偶像剧里)更是经常看到这样的桥段:女主情绪激动,即将在崩溃的边缘,而男主非但没有采取安抚女主情绪的手段,反而一遍遍说“你听我解释”;
而女主呢,一遍遍说,“我不听我不听我不听”……
说真的,可能恋爱中的人感觉这样又虐心又甜蜜,但在常爸看来,这分明就是不了解脑科学所做的无效沟通嘛!
对于家长来说,正确的做法是什么呢?先平复孩子的情绪,等孩子的上下层脑联结上了,再给孩子讲道理。
关于如何平复孩子的情绪,常爸在《学习力》课程里,提到了几步方法:
表达安慰的方式有很多种,比如和孩子进行肢体接触,拥抱孩子、抚摸孩子的后背等等。另外,还可以陪伴在孩子身边,而不是一走了之,即便不说话,也可以让孩子感受到你的关心。
除了表达安慰之外,我们还要让孩子知道我们听到了他们的心声,要对孩子的情绪表示认同。
举个例子:比如说一个孩子弄丢了一个自己喜欢的玩具,有的家长会说:丢了就丢了吧,没什么大不了的,回头再买一个。这种做法看似安抚了孩子,但并没有认同孩子的情绪,没有和孩子“共情”。更好的做法是:我明白你很难过,你很喜欢你的玩具。
还可以说:我知道你现在很不好受,我能看出来你真的很难受。孩子感受到家长对于他情感的认同,那根紧绷的弦才会慢慢放松下来。
先做情感联结,再解决问题。通过以上这几步,和孩子建立起情感联结之后,再通过讲道理,让孩子明白是非对错。
常爸经常听到家长抱怨,“给孩子讲道理都是对牛弹琴”“鸡同鸭讲”,甚至有家长干脆放弃了给孩子讲道理,“嘴皮子都磨破了,愣是一句话都听不进去”。
其实“讲道理”是教育当中的重要一环,之所以感觉没用,只是家长还没找到合适的方法。
要知道,无效的讲道理等同于“啰嗦”和“唠叨”,只有在合适的时机,选取适当的办法,才能事半功倍。
最后总结下,如何升级自己讲理的能力?不妨在孩子情绪稳定的情况下做好以下三点:
1、考虑孩子的知识储备,用孩子理解的东西讲道理。
2、考虑孩子的人生阅历有限,用孩子能看得见的事物讲道理。
您给孩子讲过什么让他们能听得进去的道理吗?快来留言区给我们分享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