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朋友们在疫情期间有一个共同面临的问题,就是孩子要通过手机或者电脑上网课,然后就出现了孩子面对屏幕时间长,玩游戏越来越上瘾的现象。这些负面影响不仅给孩子的身体带来了危害,同时也给家长带来了很多焦虑和不安。
昨天正好和一位家长做咨询的时候聊过这个话题,她说孩子三年级了,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成绩下滑,平时没有感兴趣的事情,只喜欢玩电脑或者看手机里的小视频,没有时间观念,生活作息也不规律。她担心孩子继续这样下去身体会出问题,成绩也会更差。
电子游戏到底该不该玩呢?现在孩子接触电子产品很多,完全杜绝孩子接触电子游戏也很困难。所以我认为我们家长不要一味的控制打游戏的行为,而应该控制打游戏带来的负面影响。如果能减少电子游戏带来的负面影响,那就可以适当让孩子玩,但是具体玩什么、玩多长时间要和孩子定好规矩。
其实家长都知道电子游戏带来的危害有很多,有的父母看到孩子打游戏不去管心里很着急,但听别人说不要给孩子太大压力又管不住孩子,所以家长最难做的是把握好“管教”的这个度。
这里我们家长要先了解一个大脑的工作原理,就是当你用强制的方式不让孩子玩游戏时,他的情绪很容易爆发。因为这时孩子大脑中的杏仁核在起作用,而不是负责思考理性的大脑皮质层在起作用。有的家长发现强制的方法在短期之内有效果,但是长此以往又发现孩子的自律会被完全破坏掉,你越管他,他的情绪波动会更大,还会更加容易走向失控的方向。所以这个方法不符合科学道理,看似表面的行为没有了,但是会给孩子产生很大的心理阴影。
先接纳孩子的情绪,可以耐心的和孩子说妈妈知道玩游戏很开心,其实妈妈也爱看电视,你知道为什么吗?因为色彩鲜艳的画面和游戏闯关机制会刺激我们的大脑,让我们上瘾,这时负责思考、集中注意力、解决问题的理智脑就不工作了。妈妈希望和你想出一个办法,让我们享受快乐的同时不要伤害眼睛,不要影响睡眠和学习。
我们可以给孩子讲明白这个道理,让孩子知道背后的原因,父母管你并不是不让你快乐,而是因为父母爱你、担心你,这种过度的快乐会给我们产生负面影响。
我们要让孩子知道规矩不是给他一个人制定的,是要大家一起遵守,互相督促的。比如玩游戏的时间和内容可以跟孩子商量,这里建议每次不超过15分钟,内容尽量是益智的。如果担心执行中出现不遵守的情况,那就要把惩罚的方案也商量出来,比如今天超时了就减少第二天的游戏时间,这样孩子做的时候会更配合。
家长要发现孩子的兴趣点是什么,每个孩子的气质类型不一样,喜欢的事情也不一样,比如偏内向的孩子喜欢比较安静的事情,比如阅读、下棋、画画;活泼好动的孩子喜欢打球、跳绳、踢球等。具体用什么活动去替代转移玩游戏,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商量。常有的活动比如户外运动、看书、搭乐高、做手工、亲子游戏等都可以。
最后我们要让孩子生活在一个不恐惧、不焦虑、不紧张的环境下,方法才会产生积极的强化作用。比如我们坚持一周了,周末要奖励,庆祝这个方法给我们带来的改变。这样做不仅给孩子和家长带来积极的情绪,同时还会促进孩子大脑的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