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有更多的父母开始推崇相对温和一点的教育方法,这与传统教育理念中的“棍棒底下出孝子”有着明显的区别。当打骂教育成为过去式时,家长们在教育方法的探索上更加倾向于挖掘、激发孩子的内在驱动力。
于是,赏识教育成了部分家长心中的“理想选择”,父母们认为通过“表扬+鼓励”的方式可以让孩子在积极的环境刺激作用下成长得更好。
不过,真正的赏识教育并非如此简单,不合时宜的“表扬”反倒容易在孩子身上留下“捧杀”的副作用。
王女士的儿子一直都在家上网课,原本“母慈子孝”的家庭氛围也因此变得有些“剑拔弩张”。看到妻子为孩子的学习而窝火,王女士的老公自告奋勇地表示,“以后孩子的学习就交给我吧!你那套教育方式早就过时了,说到底还得是我提倡的赏识教育最有效。”
王女士不懂什么叫赏识教育,但是听到丈夫说愿意接管孩子的学习,她倒也乐意配合。一天,孩子上网课时特别不认真,王女士刚想批评孩子,一旁的丈夫就抢先一步凑上前去,“我儿子可真厉害,不用认真听讲就能听明白老师教的内容!”
爸爸的表扬很“突然”,这让一贯挨骂的孩子异常高兴,小家伙当即点名以后都让爸爸来辅导自己学习。就这样孩子在王女士丈夫的赏识教育下度过了非常“顺心”的半个月。
王女士的丈夫洋洋得意地向妻子炫耀说,“你看,谁说管教孩子就要把家里闹得鸡飞狗跳的,我就能和孩子处得不错。”可话虽如此,王女士心里却有些隐隐的担忧。
“孩子和咱们的关系确实缓和了,可是我看孩子的学习状态倒是越来越差劲了,以前上网课时还是偷偷玩,现在直接改成明目张胆玩了!”王女士的话让丈夫一时有些哑然,不过他还是梗着脖子坚持道,“你得给孩子点时间,慢慢孩子就会改变的。”
就这样又过去了半个月,在月末测验的时候,孩子的成绩虽然没有排名,但是给孩子检查试卷的时候,王女士却被气个半死。“这些题目明明很简单,你为啥都不会做呢?我看你这段时间根本就没好好学习!”
面对妈妈的批评,王女士的儿子并不在意,“我爸爸说了我是最聪明的!我这么聪明不学习也不会被其他同学落下的!”孩子理直气壮的样子让王女士十分恼火,而一直躲在洗手间的王女士的老公此刻连大气都不敢出,他心里嘀咕着,“这孩子真是打我脸,为啥赏识教育放到自家孩子身上就失灵了呢?”
赏识教育指的是,家长通过赏识孩子的行为表现,强化正确行为对孩子产生的积极影响,在赏识的过程中,激发孩子身上的兴趣和驱动力。
基于此有部分家长把赏识教育看成是表扬+鼓励的结合体,认为通过表扬和鼓励的方式可以对孩子进行全面的教育引导。
但是显然,真正意义上的赏识教育绝非盲目地表扬和鼓励那么简单,赏识教育看起来容易,但是大部分父母却也容易陷入到盲目应用的误区之中。也就是说,有很多的家长并不懂得如何正确地表扬孩子。
通过贬低他人的能力和成绩来抬高自家孩子,通过推卸责任来帮孩子逃避错误,通过过度吹捧来教会孩子盲目自信,当父母嘴里的表扬变了味儿时,孩子无法从中获得恰当激励,最终受困于父母的虚假捧杀之中。
表扬和捧杀是两回事,如果家长把握不好尺度只会坑了娃
其实,表扬和鼓励只是赏识教育的一部分,如果家长们不能够把握好表扬的尺度和分寸的话,那么这很容易导致孩子对自我的认知存在偏差。自视甚高、盲目自大,这样有失偏颇的自我认知体系很容易成为限制孩子不断进取的阻碍。
没有原则和底线的表扬只会让孩子尝到“捧杀”的恶果,显然这与父母赏识教育的初衷已经背道而驰。
表扬不是讨好,一味地恭维孩子的行为表现,这只会让孩子更加看不清自我,父母作为成年人,但是却任由孩子牵着鼻子走,这已然是一种教育的失职。
在孩子小的时候,一惯捧杀的父母会让他们养成不可一世的性格特征,同时这也使得他们无法拥有迎接风浪的超强逆商。当父母为其营造的“虚假世界”被现实锤碎时,被迫面对现实的他们只能是不堪一击。
思想一:塑造正确的自我价值观,欣赏自己和欣赏他人同样重要
在进行赏识教育前,家长们有必要引导孩子认识到,肯定自我的能力和认可他人的成绩一样重要。只有不自怨自艾、不盲目自大时,赏识教育才会成为孩子懈怠、退缩时的驱动力,才不会在赞美中迷失自我,不会在落败中嫉妒他人。
思想二:正确认识失败和挫折,既不轻视失败也不放大挫折造成的伤害
失败和挫折让人痛苦,但是却不能将人打败。当孩子可以正确看待失败和挫折时,他们在遭遇不如意时便有了勇敢应对的勇气。
在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在挫折中磨练心灵意志,不放大挫折的负面影响才能够让孩子们在鼓励中汲取力量。
竞争和比较时刻存在,如果只是因为害怕“比不过”就逃避躲藏,那么接受再多的表扬和激励都会无济于事。只有孩子拥有抓住机会,勇于迎接挑战的志气时,他们才能够真正地实现自我成长。
有远见的父母不会执着于某种教育方式所带来的投机取巧,他们更懂得磨练孩子的心智,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自我价值观,在适当的情形下给予认同和鼓励,成为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真正的助推力。
父母在对孩子进行赏识教育时,应该把握好时机和分寸,过度的表扬并不会有益于孩子的成长,没有原则和底线的捧杀只会让孩子在夸奖中迷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