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中心:小朋友口齿不清,99%的父母做错了这些

但与此同时,一部分家长也发现了隐藏其中的问题,比如同样都是三四岁的年纪,有些小朋友说起话那叫一个流畅自然,可有的小朋友一句话至少有一半的字音是说不清楚的。

带着孩子去了医院后才知道,原来是口齿不清。

可是,因为生理问题影响的口齿不清毕竟是少数,更多的孩子主要和后天因素相关。

这下不少家长迷惑了,孩子该吃吃该喝喝,什么都没有亏待,怎么就说话发音出问题了呢?其实小朋友口齿不清,可能是你们在这些方面用错了方法。

99%的父母做错了这几点

在宝宝出生后,母乳成为大多数家庭的第一选择,而当宝宝开始长出乳牙的时候,喂养方式就得变一变了,比如有的家庭开始用奶粉。

而随着宝宝的年龄更大一些,牙齿更多一些的时候,许多家庭就开始为宝宝准备一些软烂的食物,比如芝麻糊、土豆泥等等。这是正确的选择,但这种喂养的方式要随着孩子年龄的变化而变化。

当宝宝到了两岁半后,原本软烂的食物需要逐渐降低比重,稍坚硬、可多次咀嚼的食物比重要上升,因为宝宝的口腔需要通过咀嚼食物来锻炼,这有利于他们发音吐字的清楚和准确。

但是,许多家长习惯了处理软烂食物,或者估计错了宝宝食谱转变的时间,于是长期让宝宝食用软烂的食物,结果造成了宝宝口腔机构锻炼不充分,口腔内发声器官配合不足,结果导致了口齿不清。

大部分家庭在教导孩子学习发音的时候尽管有些小错误,比如单字词一起教导,但对于孩子整体的语言发育并无太大影响。即使孩子短期有发音不准的表现,但会在之后慢慢恢复。

然而,有部分家长在教导孩子发音的时候却过于“图快”,比如今天教导孩子认识几个音节,明天就要让孩子来句话,或者就是一会儿声母,一会儿韵母,一会儿其他的发音。

对于尚未形成完整语言体系的儿童来说,混乱的语言教导只会导致一系列的发音问题,比如平翘舌不分、NL不分等等。

现在很多家长为了让孩子开拓国际视野,争先恐后地早早为孩子报名各种语种的学习,原来是卷英语、法语这些语种,现在则是把一堆小语种也卷了进来。

学习双语不是个坏事,科学研究证明,双语学习能够促进儿童智力的发展,并且有效提高孩子的认知。但是,这一切都基于孩子的年龄基础,因为双语学习的最低年龄要求是三岁。

母语还没有掌握熟练,再去学习一门外语,这种混乱的语言学习对一个两岁多的小朋友不仅是一个折磨,还容易引起口齿不清这样的问题。

我们小时候没有手机,放学回家要么是写完作业出去玩,要么是在家里看电视。但现在很多小朋友的业余生活相当充足,不仅有电视,还有手机上的各种短视频。

浙江大学的研究证实,三岁以下儿童每天接触手机、平板等超过半小时,发生语言障碍的风险将大大提高,3-6岁儿童最好也不要使用超过一个小时。

孩子不应该长时间接触手机是共识,但我们的父母是怎么做的呢?下班回家,做饭的时候手机给孩子玩,吃完饭躺沙发上和孩子一起看手机,晚上躺床上也是看手机。

别说一年两年,就是半年时间,孩子的语言情况也得大打折扣。

专家建议:近些年小朋友口齿不清的情况越来越多,尽管很多小朋友会在后期自行恢复,但还有很多小朋友在面临说话的问题。所以,家长们在发现孩子有口齿不清的情况时,最好还是带着孩子去医院,或咨询一下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