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媳妇最近不太正常,有事没事找我茬,我都有点害怕回家了。”姑姑家的表弟发微信说,“我们家最近特别不太平,孩子不听话,媳妇儿易怒。”表弟的声音很无奈。
我想起表弟家女儿刚过了两岁生日,便说道:“你娃怎么不听话呢?具体表现有啥?”
根据表弟的表述,我很确定他女儿已经开始了人生的第一个叛逆期“可怕的两岁”。而他媳妇儿正是因为孩子突然的变化,也开始焦躁易怒。换言之,这位新手宝妈在育儿上遇到了麻烦,一下找不到出口,所以才会迁怒于老公。
表弟听完之后着急地询问孩子的这些问题应该怎么解决才好。我笑着说别急,孩子的可怕两岁势在必行,真正需要修炼的是父母,尤其是妈妈们。
关于孩子叛逆期的阶段,相信不少宝妈都有所耳闻,最早的一次是在两岁,之后分别是7岁到9岁和12岁到18岁。
叛逆期是孩子如期成长的标志,说白了,这三次叛逆期,没有一次能逃得过。而两岁的这次,是孩子初次学着成长,学着适应世界。
孩子从一岁半到三岁,开始经历人生中第一次叛逆期,两岁时最为典型,所以我们称之为“可怕的两岁”。此时自主意识萌芽,推动孩子进入全新自我探索的阶段。
这种自我探索很原始,孩子会表现出“狂风暴雨”式的叛逆。一言不合就躺地上哭闹,父母还没来得及解释原因,孩子就已经进入状态。
同时也感受到了语言的力量,最为常见的是“不”。这个单字发音简单,又具备一定的力量感,备受两岁叛逆期的孩子青睐。
人们形容孩子两岁的情况,会用“小天使变小恶魔”。孩子行为变化之大,从饮食、睡眠、如厕、情绪等方面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状况,让父母措手不及。表弟媳妇就是这种状况,面对孩子的变化,她不知道该怎么应对,内心压抑却找不到释放的方向。
出现这种家庭混乱状况很正常,两岁是孩子成长的重要阶段。父母的真正育儿之路也是从两岁开始,这个阶段能够过渡好,直接影响孩子性格的形成,以及日后育儿方式的树立。
每每提到“可怕的两岁”,大家都会乐此不疲地分析出现的原因,以及孩子的一些表现。然后开始要求父母要理解孩子,调整自己去迎合孩子的变化。而当我们提出这些要求时,往往忽略了父母们内心的真实感受。
诚然,孩子势必要经历两岁阶段,会变得叛逆,变得不乖,这些表现都是他们的成长必经之路,作为父母必须接受。但父母也是第一次当爸爸妈妈,面对孩子突如其来的变化,可能会焦躁,可能会“逆来顺受”,可能会不知所措。
无论采取怎样的处理方式,父母都会经历一段时间的难熬阶段,尤其是妈妈。父母要探寻和孩子的相处模式,想要努力和孩子和解,但也许是没有GET到孩子叛逆的原因,也许是采取的育儿方式不太正确,也许是自己的情绪焦躁,导致无法理性思考。
总之在各种原因的影响下,会逐渐导致父母情绪失控,或许会认为能让孩子暂时安静一段时间的方式只有吼叫打骂。而种种迹象都表明,这种暂时的和平,换来的是未来无尽的吵闹。
最先沉不住气的可能是妈妈,也许日常生活中很小的一个点,就会引爆妈妈的情绪点。继而喜欢“大吼大叫”就成为了妈妈的标签,孩子哭闹,妈妈吼叫,爸爸也会很难控制自己的情绪。
我非常理解面对撒泼打滚、油盐不进的孩子时,那种深深的无力感。有人说:“我自从生娃以后,就再也没有了以前的温柔,嗓门一天比一天大。”
父母并非圣贤,也没有人有资格要求父母永远情绪稳定。所以,当面对情绪失控的父母时,请接纳他们的不完美,正是因为努力想要做好父母这个角色,才会这样纠结的。
父母可以发泄,可以抱怨,但育儿路漫漫,孩子的情绪稳定来自于家庭的给予。想要未来拥有一枚真正乖巧懂事的孩子,在承认自己不完美的同时,也要努力树立良好的育儿榜样。
可怕的两岁,是一个重要的过渡阶段,上文中提到了,能否过渡好,会影响孩子的性格养成,也会决定父母应对未来两次升级版叛逆的方式。
对于两岁的孩子来说,他们的叛逆只是字面意义上的“叛逆”。所表现出来的行为也只是单纯地发泄情绪,孩子此时需要的是父母的关注和理解,道理可以慢慢讲,但父母的情绪稳定,则是给予孩子最好的爱。
面对妈妈的情绪崩溃,爸爸要站出来带娃,让妈妈有喘息的时间。在某视频平台上,看到一位妈妈独自旅行的VLOG。她说自从有娃以后,和老公的矛盾越来越多,深思熟虑后,她觉得自己需要出去喘口气。老公则请了长假在家带娃,感受和孩子相处的日常。
旅行归来,妈妈神采奕奕,爸爸也体会到带娃的不易。当再次面对孩子的问题时,妈妈不再是孤军奋战,爸爸也能及时出现分忧解难。
“夫妻同心,其利断金”,用在育儿中也很合适。父母育儿理念一致,是最好的家教方式之一,爸爸能理解妈妈带娃的不易,也是给孩子传达爱的讯息。在一个充满关心和爱护的家庭,孩子的叛逆期自然而言就会顺利度过。
面对孩子的变化,父母出现焦虑情绪很正常,别太苛责自己,接受发生的一切,但要努力跟上孩子成长的步伐。父母的情绪稳定,是送给孩子最难得的礼物,未来也会成为孩子成长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