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安在妈妈怀孕6个多月的一天夜里,毫无征兆,突然发动……仅仅呆了27周就来到这个世界上,出生时只有850G。
因为各个器官都没有发育成熟,刚出生就经历了紧急的抢救,转入了NICU。出生后的安安就在那里度过了生命的头2个月,经历了各种大大小小的挑战。
当父母第一次见安安的时候,巴掌大小的安安孤零零地睡在暖箱里,头上套着帮她呼吸的通气管路,嘴巴插着帮她吃奶的胃管,比大拇指还细的胳膊上插着输送营养的静脉置管……这让妈妈很是自责:“是我没做好,让宝宝早产,而且还这么小只”。
医生说:“生育问题很多不是夫妻所能控制的,要向前看,宝宝太小了,到出院前会有一段艰难的路要走,现在是第一个呼吸关,算是闯过了,之后还有喂养关、感染关、黄疸关……”
很多的专业名词都是第一次听到,根本来不及消化,最后妈妈大致明白,要做好持久战的心理准备,除了担心当前的问题,还担心未来可能会有后遗症、不能像足月宝宝那样健康茁壮成长。
很想经常跟医生沟通宝宝的情况,但是又害怕接到医生的电话,因为很可能是坏消息;
坚持给安安泵母乳,但是精神压力非常大,泵不出奶的时候急得直哭;
好在,经过医护团队的精心护理,安安最终都挺过来了。和众多早产儿家庭一样,安安父母当初那份痛苦、艰辛到磨砺出信心的经历,想必仍然历历在目。而他们也意识到,早产儿出院并不是结束,而是一个新的开始。爸爸妈妈准备得越充分,宝宝回家的过渡也就会越好。
而在保障早产儿的健康成长的过程中,获取必要的资源、做好定期的随访、及早发现问题或者消除不必要的焦虑至关重要。
今天是第十一个世界早产儿日(WORLD PREMATURITY DAY),我们梳理了一些常见的问题和误区,希望把这些知识传递给更多有迫切需要的家庭。
没有达到预产期就出来的宝宝,有时候会被误认为是早产儿。事实上,早产儿是指胎龄在37周以前出生的活产婴儿,他们的出生体重大部分在2500克以下。
此外,同样是早产儿,也有高危和低危之分。
低危早产儿是指:胎龄≥34周且出生体重≥2000克,无早期严重合并症及并发症、生后早期体重增长良好的早产儿。
高危早产儿是指:胎龄<34周或出生体重<2000克、存在早期严重合并症或并发症、生后早期喂养困难、体重增长缓慢等任何一种异常情况的早产儿。
很多早产宝宝的妈妈会不断闪回和追问,“是不是我不应该上班?”、“是不是那天我不出门就好了?”,甚至会想“肯定是我做了不好的事情,结果都报应到了安安身上,都是我的错!”。
这样的一份自罪感,有些妈妈经过家人的陪伴、理解和自我调整或心理疏导,逐渐走出来。而有的家庭,可能沉浸在自罪感中很长时间。
比如,当早产宝贝已经上幼儿园,开始学习独立,仍然会被过度保护,因为爸妈觉得“我们欠了他太多,他比别人吃了更多的苦,我们一定要补偿他”,甚至要把自己的生活全部都奉献给孩子。
事实上,早产的原因有很多不明之处,某些情况下确实是因为孕期的并发症,但是很多时候就是无法预知的早产。但是不管是原因不明的、还是因为孕期并发症,这都不是妈妈做错了什么导致的。
这个世界就是会发生各种好事、坏事,当它发生的时候,机械的因果归因并不能找到答案,而盲目的过度归咎于自身,可能让自己、家人和孩子长期处于负面情绪和思维当中。
这会导致严重的产后抑郁,影响母乳喂养和至关重要的母婴依恋的建立,对于宝贝长期认知的发展,这些都是负面的。
当我们发现自己陷入深深地自罪感中,并且已经开始过度关注孩子,说明我们可能需要给自己的心松绑了。
找回一些时间给自己,跟家人坦言自己的深深自责和痛苦,必要的时候积极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当妈妈自己情绪良好,宝贝才会更好地成长。
校正年龄是指以胎龄40周(预产期)为起点计算校正后的生理年龄,早产儿体格生长和能力发展的评估,应根据校正年龄来进行。
比如,胎龄28周的早产儿,目前实际年龄为出生后4月龄,那么其校正年龄如下:
早产周数 = 40周-28周=12周;校正月龄=4个月(16周)-3个月(12周)=1个月。
也就是说,该早产儿校正月龄为1个月。在评价宝贝目前的生长发育和能力评估时,采用1月龄婴儿的标准。
比如,宝贝的预产期是10月17日,但是宝宝8月17日就出生了,那么到11月17日,宝宝的出生年龄为3个月(11月17日减去10月17日),而校正年龄是1个月(11月17日减去10月17日)。
对于校正多久,尚没有明确的共识,因为“追赶生长”的速度和持续的时间因胎龄、出生体重、种族/民族及其他因素而异。
使用校正年龄评估生长发育至24月龄。但28周之前出生的超早产儿,可能需要校正到3岁。
而某些中晚期(指32周-36足周)早产儿,至少应校正至12月龄,之后根据孩子自身的发展情况决定是否继续校正。
强化喂养指的是,虽然母乳是早产儿最佳的奶源,但是其能量和营养元素可能达不到早产宝宝追赶生长的需求,因此有时需要加用母乳强化剂,或者采用母乳结合早产儿奶粉或早产儿过渡期奶粉的方式,来满足宝宝的营养需求。
早产宝宝需要根据出院时的情况,选择合适的喂养方式,一般在出院前医生会给予初步的喂养建议。随着宝宝月龄的增长,喂养的方式也需要进行个体化的调整。
“个体化”是指根据宝贝目前的喂养方式、营养摄入和生长情况,制定出因人而异的喂养方案。
比如说,有的宝贝出院时给予了强化喂养,到校正3月龄的时候,生长指标已经追赶到超过同年龄、同性别的第50百分位以上了,那么医生就要根据宝贝生长的情况降低奶的能量密度,减缓过快的增长。
而如果发现宝贝没有出现预期的追赶生长,则需要加强强化,促进宝贝的追赶生长。
在去除生长障碍的各种因素之后,比如严重并发症、不能经口喂养、能量摄入不足等因素,早产宝宝快速地生长,迅速接近或回到原来的生长轨道上,这个生长加速的过程即称为追赶生长。
但是,并不像很多家长想象的那样,要尽可能快地追到同龄人甚至超过同龄人才能满意,为了达到这个目标,甚至到处求医,或给宝贝尝试各种强化喂养的方案。
事实上,当各项体格发育指标都匀称增长,包括体重、身长和头围,适于胎龄早产儿达到校正年龄的第25-50百分位(P25-P50)、小于胎龄早产儿>P10就可视为满意的追赶生长。
如出院后喂养得当、有充足均衡的营养摄入、无严重疾病因素影响,大多数适于胎龄的早产儿在1-2年内会追赶上同龄的婴幼儿。
在这个过程中,宝贝的粗大运动、精细运动、沟通、解决问题等能力都发展良好,没有并发症,少生病,就不需要过度焦虑。
这些内容的评估,都可以交由定期的新生儿随访和规范的儿保随访来保障,及时发现真正的追赶不佳、生长迟缓,及时接受干预。
这个误解可谓谬之千里。以往确实存在一些对早产儿接种疫苗的顾虑,但主要是因为,早产儿免疫系统不成熟,担心打疫苗不能产生足够的免疫效力,而不是顾虑安全性。
目前的研究发现,早产儿对常规疫苗接种的安全性、耐受性以及免疫应答的效果,与足月儿相比没有显著的差异。
因此,国内外的疫苗接种相关指南,都是建议早产儿可以接种各类疫苗,应按照出生年龄来进行常规的免疫程序接种,除外以下两种情况:
1. 早产儿胎龄大于31孕周且医学评估稳定后,可以接种卡介苗;胎龄小于或者等于31孕周的早产儿,医学评估稳定后可在出院前接种。
2. 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或不详母亲所生的早产儿应在出生后12小时内接种乙肝免疫球蛋白,并在24 H内尽早接种第1剂乙肝疫苗。
后续乙肝疫苗剂次如下:若出生体重小于2000G,那么在接种之后1个月,再按0、1、6个月程序完成3剂次乙肝疫苗接种;若出生体重达到2000G及以上,完成后续1、6个月程序即可。
早产是生长和发育迟缓的高危因素,因此规律的随访特别重要,随访频率相较于足月宝宝更高。这能够给宝贝及时的全面评估,不仅仅是长得好不好,还包括神经系统方面的检查、发育里程碑的情况等。
一般出院后1-2周内进行一次随访,之后如果宝宝生长顺利,那么每月一次随访至校正6月龄;校正7-12月龄,根据宝贝自身的情况,每1-2个月随访一次;校正13-24月龄,每3个月随访一次;校正2周岁之后,每半年随访一次。
儿保随访的频率则相对低一些。
出院一个月以内要进行第一次随访;校正6个月内,根据个体情况,1-2个月进行一次随访;校正7-12月龄内,每2-3个月随访1次;校正12月龄后至少每半年随访一次,根据随访结果酌情增减随访次数。
早产儿的儿保随访确实比足月儿要复杂,尤其是高危早产儿。上一条介绍了早产儿的随访频率,这是高于足月儿的。
这是衡量早产儿整体发展的重要评估内容,主要是评估孩子认知、运动功能、语言、社交发展和行为能力。在早产儿校正18月龄及实际年龄30月龄时,进行语言和社会/情绪/适应性行为的标准化筛查,在卓正我们使用的是年龄与发育进程问卷:社交-情绪 (ASQ-SE)。
发育性筛查未发现异常者,也建议在校正12、24月龄和实际36月龄时进行诊断性发育量表评估,这个一般是在较大的新生儿中心开展的早产儿随访门诊进行多学科合作的评估,不同中心会采用不同的量表,如GESELL婴幼儿发育量表、第3版GRIFFITHS儿童发育量表等。
视网膜的发育在孕32-34周发育成熟,在此之前出生的早产宝宝,因为各种危险因素(早产、长期吸氧治疗),导致视网膜发育的异常,就称为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因为可能导致未来的斜视、视力下降、高度近视、散光等,因此倍受重视。
具有高危因素的早产儿在校正胎龄31-32周或生后4-6周开始进行ROP的筛查,并根据病情进行眼科随访治疗。在校正年龄9-12月龄时,建议由眼科医生筛查上述视力问题。
具有听力损失高危因素的早产儿,出院前会完成耳声发射和自动听性脑干反应来检测有无听力损伤。即使初次筛查通过了,仍应在3年内至少每年进行1次听力筛查。
早产儿发生自闭症的风险会高于足月儿,因此在校正18-24月龄期间,需要做自闭症的筛查。确有问题则需要及时转诊行为发育专科进行干预。
早产儿的父母很可能比围生期顺利的家庭存在更多产后抑郁的问题,不仅仅是妈妈需要更多理解、支持和关爱,很多早产儿爸爸也存在抑郁的问题。
因此,在定期而儿保筛查产后抑郁的情况,及时发现、沟通、寻求必要的心理支持,对于改善整个早产家庭的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目前国内尚未有成规模的早产儿随访系统,而这对于全面提高早产儿的生活质量是有重大意义的。
我在多伦多大学附属SICKKIDS医院的新生儿科进修期间,跟诊过SICKKIDS的高危儿随访门诊,对他们的随访系统艳羡不已。
加拿大有一个全国范围的新生儿协作网,参与的NICU会持续更新和共享信息,不管改进诊疗的措施,以期尽可能地给早产宝宝一个更光明地未来。
新生儿随访专科和初级保健医生,在不同的层面给予早产家庭帮助,这使得加拿大的早产儿的诊治水平在全世界范围内首屈一指。
国内新生儿领域的专家和同仁们,正在竭尽所能提高早产儿的诊治水平,并且建立了我国的新生儿协作网络,但是对于早产儿出院后的随访,尚未形成体系。
医院的高危新生儿随访门诊重点评估早产儿神经发育情况,而全面的初级保健,还有赖于专业和完善的初级保健系统——这也是我们卓正儿保不断在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