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吃是一种语言流畅性障碍,表现为语言频繁的有非自愿的重复、停顿和拖长音,它也包括说话前的反复犹豫或停顿和某些语音的拖长。其实,我们所看到的口吃表现并不是口吃的全部,口吃者对某些特定音素、场景的恐惧更值得我们关注。
不同于常人的认知,口吃其实可以分为儿童口吃和成人口吃,而成年人的口吃多半是在幼年时期就存在的,只是因为种种原因耽误了口吃的矫正,以致延续到了青年时期乃至中年。所以,爸爸妈妈们有必要对口吃进行全面的了解。
今天,小编就选取了家长私信问得最多的几个问题来进行解答,大家看看你长期以来的疑惑是不是也在其内。
2-3岁的孩子正处于语言发育的爆发期,因为词汇量和构句能力有限,神经系统对发音器官的肌肉控制不足,孩子说话时有些停顿和重复是比较常见的现象,但这并不能算作口吃,只是语言发育期间的正常情况。所以,不是所有孩子都会经历口吃。
因为大脑发育天生有差异,女孩的语言能力要比同龄男孩子强上不少,她们罹患口吃的几率也要比男孩子要低得多,很多调查数据也都证明了这一点。
大部分口吃被称为“假性口吃”,是幼儿语言发育期间常见的一种情况,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假性口吃”会逐渐消失。但还有一部分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口吃逐渐常态化,演变为“真性口吃”,即已经固化、难以自愈的口吃,这就需要语言矫正的介入了。
引发儿童口吃的原因有很多,也很复杂,虽然神经系统和大脑发育的不足是导致幼儿口吃的因素,可后天家庭环境更值得我们关注。孩子长期压力过大、父母频繁吵架和突然的家庭变故都有可能让孩子突然口吃。另外,口吃另一个重要来源是模仿,当生活半径中有口吃者存在时,孩子会因为觉得好玩而去模仿口吃者的语言状态,进而使得错误的表达方式固化,形成口吃。
口吃并不会直接导致智力发育迟滞,口吃首先会影响孩子的社会适应性和学习能力,这两点的缺乏会进一步导致孩子智力发育的不足。人们觉得口吃儿童不太聪明其实是一种误解,磕磕绊绊的语言状态有时会让他们显得比较迟钝,但一些口吃的孩子可能倒比同龄人更聪明。
在看到孩子说话磕磕巴巴时,我们总会嘱咐孩子“慢慢说,不着急”,其实放慢语速对缓解口吃并没有很明显的效果。孩子在张嘴之前总是比较紧张的,他们内心知道自己想说什么,可一张嘴还是不顺畅,这是他们状态不稳定的结果。这种“稳定”一是指身体器官的放松,二是指内心的平和,所以“保持身心稳定”才是解决口吃的方法。
口吃一旦形成,仅凭父母的育儿方法是解决不了的,必须要有专业人士的介入才行。口吃不止在语言表达方式上存在问题,它还和孩子的心理和性格有关,家长只关注语言状态的改善是远远不够的,而专业语言矫正师却能从孩子成长的各个方面入手,不仅能帮助宝宝改掉错误的语言状态,还能让孩子建立起说话的自信。
口吃是一种语言问题,没有任何一种药物可以减轻或消除口吃问题,可如果孩子有共患病的话,则需要吃药来治疗共患病。另外,年龄稍长的孩子可能有严重焦虑情绪或自闭倾向,家长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给孩子喂药。
9、除了送孩子去做语言矫正,有没有什么是我们家长可以做的?
爸爸妈妈对孩子的语言引导也许没有矫正师专业,却胜在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可需要我们注意的是,这种语言引导并不是随时打断孩子进行纠正,而是要着眼于孩子表达的内容,表达方式的纠正倒在其次。另外,在口吃初期,孩子很少能注意到自己的口吃问题,所以父母要防止孩子对口吃产生自我意识,减轻和消除消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