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买玩具就咬妈妈,是惯出来的吗?

这两天网上很热的话题,应该就是那个孩子为了玩具咬着妈妈的胳膊不松手的视频了吧,很多人都在一边倒地谴责那个因为不买玩具就在街头咬妈妈的孩子,说是惯的,还真不一定。事实上孩子之所以这样会和两种教养方式有关。一种的确是溺爱被惯坏了,任何要求都要得到满足。另一种是控制,如果家长只会打骂吼简单粗暴的对待孩子,那么孩子也会这样。

咬妈妈的行为肯定是不对的,但是有谁看到了这个孩子背后的愤怒和无助呢,如果所有人只盯着他的错误行为看而不去帮助他处理这些愤怒和无助的话,那么未来的后果可能更加不可想象。那些因为和妈妈争吵选择了一跃而下的孩子他们也是愤怒的,比起他们这个咬妈妈的孩子把愤怒给了妈妈,而那些孩子的愤怒是无处安放的,他们不相信妈妈所以选择了结束。

无论怎样有一点肯定的是这些孩子的教育都出了问题,所以还得通过教育来弥补,如果让我给这位妈妈提一些建议的话,以下4点。

一帮孩子管理情绪,不着急否定讲道理,先帮孩子用语言来表达感受,比如说你很喜欢这个玩具,虽然今天说好不买你还是很喜欢它。这种共情式的语言可以帮孩子大脑中的杏仁核平静下来,不容易发生在街上情绪升级的那一幕。对于孩子习惯性的咬的行为要提前预防,抓住孩子避免让他咬到,如果咬到了事后要严肃地和孩子复盘,告诉他知道他当时很生气,但是不可以伤害妈妈,这样妈妈很难过,和孩子商量怎样控制情绪的方法,比如说买个沙袋和一个可以咬的东西,当有情绪了鼓励他用这些不伤害人的方式来发泄,妈妈也要以身作则。

二是坚守界限,情绪被接纳了但是要求不能被满足,要平和地坚守界限。

三是倾听陪伴哭,孩子被拒绝的痛苦需要通过悲伤的哭来释放。

四改变教养方式,很多家长是吃穿玩儿这些事儿上无条件的溺爱,在情绪情感上简单粗暴对孩子,这种教养方式要改变,减少打骂吼多给孩子情感上的关注、多高质量的陪伴。事实上这点做到位了孩子咬妈妈那一幕是不会出现的。

也许有人会说打就可以解决的事儿,干嘛这么费劲?我相信你肯定不只想解决孩子哭闹这点儿事儿,而是希望在未来孩子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你们之间能有一个好的关系,那么这个力气就省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