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好你自己不要管别人”,是对娃最没用的一句话

小伙伴跟我分享了一个让她尴尬症发作的小故事:

有一天她带娃出门坐地铁,有个人全程公放抖音,本来很安静的车厢,一下子变得特别刺耳,3岁多的娃,忍不住大声对那个人说:叔叔,地铁里不能大声说话的,放歌,不可以的!

朋友当时就尴尬得脚趾抠地,但也觉得拦着孩子说也不太对。 明明我们都是从小告诉孩子要遵守规则。

我听完就觉得太真实了,我也是从小D 2岁多就遇到过这样的情况,而且时不时会发生。

自己教育孩子的和外界不符怎么办?一般来说有两种情况:

很多时候我们会下意识地说,管好你自己,不要管别人。但说实话,这句话既没有教育意义,也没有解决孩子的疑惑。

我从一开始要么尴尬无措要么愤怒战斗,直到现在才慢慢形成了一套比较自洽的处理方式,和你们分享。

-- 这是我们的家规

一开始,我给小D树立规则会习惯性地说,你看,这个姐姐在餐桌上吃饭很专心,我们也要学习。你看,这个弟弟外面走路不乱跑,让爸妈牵着。

这么做的确好使,毕竟这是榜样的力量啊。但后来才发现,这样的沟通方式给自己埋下了一些坑。

慢慢地,小D总能看到反例,这时她就会提出疑问,妈妈,你看这个弟弟就是边吃饭边看手机,我为什么不可以?

所以后来再和小D建立规则时,我不偷懒了,我一定会多做这两步。

1、说清楚规则是什么,并且强调这是我们家的家规;

哪怕之后我还是会向小D指出榜样,我都会再次强调这两步,

1、你看这个姐姐吃饭的时候很专心,这也是我们家的家规;

那么之后小D想“钻空子”的时候,我就不用花费心思告诉她,管好自己,不要和别人比。我只需要态度坚定地告诉她,这是我们家的家规,在我们家就需要这么做。

我觉得这件事蛮重要的,我们每个人心中的道德律,并不是通过“和他人比较”才做的,而是哪怕“周围其他人都不做,我也选择这么做”,因为这是我认同的行为准则。

教育是每个家庭的个人选择,也是我们父母的三观传承,而所谓“三观”,其中就包括了道德律。

“别人是错的,我要制止”

那么道德准则深入孩子心里后,相应的问题也来了,就是文章开头的故事,大家肯定也不少见吧。

这件事的处理更加棘手,我们如果只是简单说一句,你管好自己的事,或者自己表现得很尴尬了,这就容易让孩子产生疑惑——他们发自内心深信的东西,为啥自己指出了,反而没得到正向反馈呢?

理论上肯定要给孩子撑腰,支持孩子的。但现实社会并不如书本描绘的那样,每个被指出不对的人,都会同样礼貌对待我们。

我的做法原则是:态度坚定支持,行动见机行事。

孩子主动去制止他们认为不对的事情,肯定是突发事件。面对突发事件,我们经常容易自己懵住。

所以,我们自己也需要提前演练一下,第一原则,支持孩子,但也要保护孩子。

比如对我来说,我每次都会第一时间先把小D拉回我身边,但拉回来的过程中,我会对小D说,是的,公共场所不能把音乐放那么大声,这会打扰别人。

我其实是做了两件事,先确保孩子的安全,毕竟我们无法掌控别人怎么反应,万一真有人打骂孩子了,这个影响太大了。

这点我相信,大部分父母都会本能这么做,但是很多人边拉边说的就是,你别管闲事。

那这就容易让孩子觉得是自己做错了,所以拉回来的过程中,要明确告诉孩子我们的态度,哪怕小声一点,但要确保孩子听到。

接下来,我会带着小D去找规则制定者求助。我们找过图书管理员反映有人在那边吃东西,我们也找过商场保安反馈有人抽烟。

这个过程中,其实也是在强化小D的规则意识,我让她看到,这样的行为的确是不被允许的,她是对的。而且这样的行为不仅仅妈妈觉得不对,还有很多人都觉得不对。

当然啦,在这件事上我是走过弯路的。之前好几次,我带着小D去反馈,从管理员的表情上,我就看到了,他们不想管的态度。

我有过几次会挺生气的,但后来让我想明白的是,这其实也是我们为人父母要帮助孩子理解的,这个世界并没有那么美好,不是所有的人或者事都能按照我们希望的运行,但并不妨碍我们坚持做对的事情。

所以千万不要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为此生气动怒是不值得的。我们做了该做的,我们让孩子看到了我们的态度,更加看到了以后遇到类似的事情可以怎么处理的策略,就足够了。

那么如果遇到没有第三方可以反馈的事情呢?比如小D就在餐厅当面对着其他小朋友说,你吃饭看手机是不对的。

我的处理方式大原则不会改变,我会先把她拉回来并且告诉她,对的呢,我们家规是吃饭要专心,不能看手机这些。

划重点,保护孩子安全,但态度上要给孩子坚定的支持。

你们看,这么一说,是不是处理起来就很简单了。

但你们别看我现在说起来云淡风轻的,我当年可是纠结过很多的。不知道你们做过自我对话吗?

反正后来我发现,我的所谓“处理起来很尴尬,非常棘手”的问题,说到底就是我自己的不纯粹:

别的孩子不遵守还获利了,我孩子吃亏了怎么办?

孩子这是管别人闲事,这个习惯养成了以后要被人说的。

这些想法都加入了很多其他的问题,那么自然就把问题复杂化了。所以后来遇到这样的棘手问题,我就先定义问题。

我到底要解决什么问题?我要解决的是,孩子的规则意识。那么我就先问问自己,我对于规则意识的根本态度:对的规则就是对的,并不能因为别人破坏,我们也破坏。

那清楚了自己的根本态度后,我们就先从自己的态度来行动,至于之前的那些顾虑,只是我们行动的策略调整。

有的需要自己思考,是吃亏吗?想明白我们对于规则的认知,为什么要遵守这个规则。当然思考清楚后,我们也可以推翻之前的规则,选择不遵守。

有的需要我们行动灵活,就像我上面谈的,任何时候先把小D拉到自己身边,保护她的安全。但态度还是可以从其他方式让她明白的。

不夸张地说,当时这个解题思路想明白后,我顿时觉得天地宽广,一通百通了。

以前我会因为“别人没做到”而愤怒,而现在我深刻明白,“别人”和我们无关,我们所有的“行为”或者“不为”,都是为了让自己的三观整合,内心自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