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当父母的人来说,孩子是自己生命的延续,很多父母甚至把孩子的生命、喜乐,看得比自己的还重要。
然而,如果家长不仅生育了一个孩子,而是生了两个,甚至是儿子女儿,那么家长应该如何做,才能维持家庭的和谐,不让其中任何一个孩子伤心难过呢?
《唐山大地震》,是一部很感人的电影,尤其是灾难来临的时刻,亲人、爱人之间的互相拯救、互相安慰,令人潸然泪下。电影中的主角,元妮一家的遭遇,更令人心酸无比。
不过,感动的同时,元妮在生死关头,选择不救女儿救儿子的那一幕,也引起了大众两极化的评价。
地震来临时,丈夫为了救妻子发生了意外,而一儿一女也被埋在了废墟底下。因为情况特殊,而且还有别人等待救援,所以需要元妮立即做出抉择,儿子女儿只能救一人。
经过了痛苦的思想斗争,元妮最终崩溃大喊:“救弟弟!”也就是说,救了儿子,基本上女儿就等于没了。妈妈的选择,也被废墟下的女儿,听了个清清楚楚。
万幸的是,女儿最终侥幸存活了下来,并且被别人收养。可是,元妮却不知道,对于女儿,她充满了歉疚。
再见到女儿时,她向女儿忏悔,希望得到女儿的谅解,然而,女儿该不该原谅,不同的人却有不同的看法。
很多人觉得,元妮的“重男轻女”思想,自始至终都存在着,这一点,从分西红柿那一幕就能看出来。
家里有两个西红柿,弟弟已经吃了一个了,按理说,剩下的那个,应该给姐姐,然而弟弟还想要剩下的那个。
这种情况下,公正的家长,会选择跟儿子讲道理,把剩下的西红柿给女儿,或者一切两半,两个孩子均分,和和气气的,省得闹矛盾。
然而电影中的妈妈,丝毫没有犹豫地把剩下的西红柿给了儿子,却告诉女儿,自己明天再买给她吃……
虽然在妈妈看来,这是小事,但对年幼的女儿来说,却是无形的伤害,甚至可以记一辈子的那种。
这样的母亲,小事上偏心儿子,到了生死关头,大事上还是选择儿子。她放弃救援女儿的那一刻,就等于彻底失去了女儿。
孩子侥幸活下来,跟妈妈一点没关系,孩子长这么大,也是养父母的功劳,跟妈妈也没有关系。
所以,即使女儿成年后一直不肯原谅妈妈,其实也是能够理解的。这要换成普通人,真正能做到体谅、放下的,估计也只有少数。
2、妈妈不是不爱女儿,只是无奈之下的选择,孩子该体谅
也有人认为,妈妈之所以这么做,是情势所逼,并不是不爱女儿,为人子女,应该学会体谅父母的难处。
首先,丈夫是为了救妻子才遇难的,妻子应该为丈夫留下香火传承,而男孩更符合这个条件;其次,妈妈原本是想两个都救的,也各种请求救援人员了,但是情况特殊,只能救一个,所以也是被逼无奈;最后,儿子的呼救声音更大,而女儿动静小,所以相较之下救儿子,也可以理解。
再者,做母亲的,也一直活在愧疚之中,甚至给女儿下跪道歉了,这种情况下,女儿应该原谅母亲当时的所作所为。
“儿女双全”的家庭,也有自己的难处
虽说大多数家长都羡慕“儿女双全”的家庭,但不得不承认,这种家庭模式,有好处,也有难处。
就像元妮一家子,地震没发生之前,可以说过得还是挺幸福的。虽然妈妈有一些偏心,但基本上还是很爱两个孩子的,夫妻俩也在努力给儿女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
但即使如此,对儿女来说,有比较就有伤心之处。如果是独生子女,没有比较,父母的爱全在一个孩子身上,那么面临抉择之时,父母不会痛苦,孩子更不会难过。
但是,有了兄弟姐妹,有了比较,父母要真正做到公平公正,不偏不倚,实际上非常困难,总会有些偏心的。
这种时候,家庭矛盾,父母和子女,以及两个孩子之间的矛盾,就这样产生了,想要消除隔阂,真的很不容易。
人都是有主观感情和个人喜好的,所以,想要当父母的,一点不偏心,完全一视同仁,其实也不太现实。尤其面临二选一的时候,家长内心的折磨,不比孩子的少。
所以,为人父母,最好能够学会自我监督,平常生活中,小事上、细节上,最好能够公平对待每个孩子,显眼的错误不要犯,明显的偏心行为不要有。
比如吃零食,一分为二最合适,不要总让其中一个让着另一个,家长可能觉得没什么,但对孩子来说,却是无形的伤害。
家长必须要求自己,即使不能做到绝对公正,但至少不能过分,更不要让任何孩子伤心和不满。
男孩有男孩的好处,女孩也有女孩的优点,家长完全没必要,将两个孩子互相比较,以论长短,这样对两个孩子来说,都不好。
一旦孩子伤心,或者家人之间产生隔阂,反而不利于家庭关系的和谐,和孩子的积极上进。正确看待儿子、女儿的不同,淡然待之,才是家长该做的。
兄弟姐妹之间,相亲相爱、互相团结,才是最理想的局面。作为父母,不管男孩女孩,也不管谁大谁小,都应该鼓励两个孩子之间互相着想,互相体谅。
而不是女孩一定要让着男孩,老大一定要让着老二,互相付出,互相谦让,才是最正确的教导方式。
如果兄弟姐妹之间能够做到这点,那么当父母的也省心。即使面临抉择,两个孩子都为对方着想,家长也不用有那么大的负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