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听到过这样的感慨,人老了,不中用了;帮不上什么忙,净添乱,讨人嫌;只能吃不能干,没人稀罕啦。
这些话语里流露出一丝丝的无奈与凄凉,令人心生怜悯和心酸。
那人老了,为什么不招儿女们喜欢呢?难道只是因为没有了付出的能力吗?
“你是我身上的一块肉。”母亲对儿子说,“你别负了我,否则我跟你拼命!”
“你是我辛苦养大的孩子。”父亲对孩子说,“你要是不听我的话,我就把你踢出去!”
由此可见,父母为孩子付出了很多很多,但同时也是有所期待,有所要求的。
换位思考,当孩子听到这样的警告时,他们心里会怎么想呢?刘墉先生的答案是,他们会把父爱和母爱当成“两颗大炸弹”。
年轻的时候,父母付出得多,索取得少,“炸弹”很安全。可一旦上了年纪,父母对儿女就有了依赖,每次不合心意的交流或沟通都可能变成“炸弹引线”。
这种情况下,父母之所以不招儿女喜欢,除了无能力付出之外,更重要的是,他们敏感而又自以为是的情感认知,不能被儿女接受,比如以下的3句话就很伤人。
“我是为你好,你爱听不听!”
这话是不是有点熟悉?相信很多老人都说过。站在自己的角度,看孩子们的所做作为,经常会感到不满意。
一时忍不住就想提点意见,说上两句,被认同了,便很有成就感;倘若被反驳了,就会发飙,耍脾气。
孩子是你亲生的,也是你一手带大的,但他不是私人财产,不能任意支配。
在他们眼里,你说得对,或者不对,有时根本不重要,因为绝大多数人都是“顺毛驴”,不希望别人指手画脚。
“我怎么养的你,你怎么还给我!”
这样的要求说起来简单,听起来也合理,但在实际生活中,想真正做到就太难了。
邻居大妈聊到这样一件事情。她去参加外孙子的周岁生日宴,跟亲戚们说话大声了一点,女儿就连连摆手说:“妈妈,小声点,宝宝睡着了!”
可是当大妈累了,想在沙发上打个盹时,几个大孩子在屋里嬉笑打闹,女儿却没有说:“轻一点,姥姥睡着了!”
这说明每个人对孩子的爱,与对父母的孝顺是无法等同的,也不可能等同。因为人们都是“孝顺孩子”比“孝顺父母”多。
“带孩子是情分,不带是本分!”
如今父母帮忙带孩子,不仅是隔代亲情的体现,更是儿女安心工作的保证。计较应不应该,会不可避免地影响家庭关系。
当时孙子还没出生,小两口挺痛快地答应了。然而真有了孩子后,儿子儿媳的态变了,一天到晚催着去帮忙。
她自然不高兴,直接说,带孩子是情分,不带是本分,结果互相之间闹得很不愉快。
人老了,对儿女有所期待或要求是可以理解的,但在说话做事方面要考虑周全。
儿女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难处。作为父母,不能倚老卖老,固执己见,尊重儿女的选择,也是对自己的尊重。
所谓:“过往如何,皆为过往。”付出的已经付出了,未必能得到相应的回报。不苛求,不计较,放开心胸,才能化解怨气与不满。
社会在发展,观念在改变,每个人都在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但现实没有想象得那么简单而美好,需要自己随机应变。
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这条“路”未必是捷径,却肯定会好走一点。
人老了,儿女是一个希望,是一条退路。虽说养儿防老越来越不靠谱了,但无论如何,血脉亲情是永远割不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