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岁叛逆期“预示”未来亲子相处模式,三个“雷区”,父母别碰

在2岁孩子的妈妈讨论中“叛逆”和“可怕”绝对是出现频次最高的词,家有两岁孩子的妈妈,大概都对家中的“小炸弹”头疼不已,甚至像一位网友这样,第一次体会被孩子气哭的感觉。

相信从上面的描述中,大家都能感受到这位妈妈的崩溃,孩子吃饭慢还不让妈妈收碗,说吃却不吃,让这位辛苦做饭的妈妈感觉非常挫败。

除了和爸爸妈妈“对着干”外,两岁宝宝的情绪还格外容易崩溃,这就导致这段时间里,亲子关系面临空前的挑战。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在叛逆期如何经营亲子关系,平稳度过。

翻开我写下的亲子日记:有一天两岁的妹妹在客厅爬爬垫上玩小汽车,我刚刚坐下来准备和他一起玩,没想到妹妹突然大哭起来,边哭边喊“我的!我的!”

我莫名其妙,搞了半天才明白,原来他认为爬爬垫是她的,我不能坐。当时我觉得非常伤心,那个凡事依赖我的小宝宝,开始把我推开了。然而,这也标志着,孩子和我们之前的亲子关系开始“重构”了。

一方面,宝宝开始明确和他人的界限。有一种说法是“真正的育儿从两岁开始”,因为只有到了两岁左右,宝宝们才能真正把自己和外部世界分离开,教育才能在两个个体中展开。

正如精神分析学家玛格丽特·玛勒的比喻:两岁前的婴儿,就是蛋壳中的小鸡,精神层面并没有真正的“诞生”。

正是为了从混沌中真正产生自我,2岁的宝宝才需要不断的重申“这是我的”,才需要用叛逆去对抗爸爸妈妈。

另一方面,父母开始学习放手和退后。也正是因为如此,我们曾经很习惯的亲子相处模式也遇到了挑战。比如在2岁之前,爸爸妈妈对于宝宝来说,是完全的照顾者,孩子会全心全意的依赖我们,甚至认为“妈妈就是我,我就是妈妈。”

育儿小贴士:从2岁开始,一切都改变了,站在家长的角度,会觉得宝宝变得不听话了,但宝宝正是通过一次次叛逆期,渐渐完成心理独立的。同样地,第一次叛逆期,对于我们来说也是学习“放手”和“退后”的契机。

说起和第一次叛逆期的宝宝相处,几乎每位妈妈都有一肚子苦水要吐。出现这种状况,原因自然并不都在宝宝身上,正如上文所说,爸爸妈妈要真正做好和一个“日渐独立的人”相处的准备。如果能避开这三大雷区,相信两岁叛逆期,也能平稳度过。

凡事包办是我们对待婴儿的态度,在生命早期,这是建立安全感的需要,只有需求被迅速满足,刚出生的婴儿才能够建立起内心的安全感,这样他才能不断成长,走向叛逆期。

从这个角度来说,2岁宝宝的各种“状况”其实值得庆贺,这是内心足够安全的表现。

当孩子已经2岁,父母凡事包办的相处模式,就会让他们觉得不舒服。在照顾他们时,妈妈们会发现宝宝希望完成一些事情,像是把小球放进瓶子、把拖鞋拿给爸爸之类。建议在这种时候,即使宝宝不是很胜任,我们也要适当给宝宝们证明自己独立的机会。否则,这种独立的诉求被压抑,在后面的叛逆期中,爸爸妈妈可能会受到更加强烈的抵抗。

有次我带着妹妹在小区里玩,游乐场里还有一个两岁的宝宝,努力地将小木棍插进花池的小孔里,试了几次都失败了,他瞬间躺倒在地大哭起来。站在一旁的妈妈,马上拍打着他说:“哭什么哭,这有什么好哭的。”

没有自我,也就没有挫败地体验,自我意识的发展就意味着拥有了很多“内部情绪”,比如自责、挫折、愤怒等等。爸爸妈妈也需要调整养育的重点,从关心吃喝和健康,转为关注情绪和行为。

因此,在叛逆期的宝宝情绪失控时,像上面那位妈妈一样否定孩子的感受,会让他们对自己的感觉产生怀疑,这种亲子间情绪处理的模式如果继续下去,孩子往往会更在意别人的看法,而非自己的感受,变得自卑和敏感。

在一次培训中,我问妈妈们都如何处理孩子的叛逆。很多人都说,理解爱说不、对秩序有追求,爱哭闹是2岁孩子的正常现象,让着点就行了。然而这恰恰踩中了“没有底线”的雷区。

在《关键期关键帮助》中,李跃儿指出:自由过多的时候,孩子反而不自由了。

对于2岁的孩子而言,叛逆不仅是个人意识的发展,而且也包含着探索“我者”和“他者”边界的意味。

举个例子,二宝叛逆期有次弄翻了水杯里的水,他很生气,扬手就要打我。这时如果我如果不能马上阻止他,他可能会去用更激烈的方式,比如咬人等来试探这个边界。

因此,对于叛逆期的孩子,虽然要理解,但也要温柔和坚定、不断重申规则,这样他们才能更顺利的成长。

一边是自我意识不断觉醒的宝宝,一边是还遵循原来相处模式的父母,宝宝时长崩溃,家长非常无奈,这就是发生在大多数2岁宝宝家庭的事情。但大家普遍没有意识到,有冲突代表着调整,而首次叛逆期,我们和孩子的互动,从某种意义上,也是独特亲子相处模式形成的开端。

当妈妈们向闺蜜吐槽自家叛逆的2岁宝宝时,她们或许会说:“没事儿,2岁的孩子就这样,熬过去就好了!”“放轻松,顺着他就行了。”事实上这也是大多数人能做的,孩子哭闹就哄一哄,想办法满足他。

正如上面所说,孩子探索不到边界,自我就会无限膨胀,而父母一让再让,形成惯性。最终发展成为放任型的亲子关系。在这种关系之下,孩子很容易成长为自控能力差、缺乏意志力和无法控制情绪的“窝里横”。

跟上一种类型的爸爸妈妈正相反,有些人根本不相信“可怕的两岁”,认为孩子就应该管束才能听话,作天作地的两岁,必须用雷霆手段立规矩,孩子日后才好管。这种相处方式下,亲子关系会根据以后的叛逆期调整状态,形成权威型或专制型的局面。

在这种亲子关系中,父母会不断控制子女,忽略孩子内心的真实感受,导致孩子内心的力量被削弱,出现敏感、不自信的表现。

在这种模式下,父母能够理解孩子的处境,倾听他们的想法。从自我意识萌生的2岁,这种模式就包含在爸爸妈妈处理叛逆的态度中。

让我们回到文章开头的场景中,妈妈为自己的做的饭宝宝不好好吃而愤怒,想要扇孩子两巴掌,却没有站在他的角度想:“这顿饭到底好吃吗?”孩子为了吃饭反复无常,或许只需要妈妈给他一定选择,一些空间。

叛逆期每个宝宝都会经历,但正如纳兰词中所写“当时只道是寻常”,当大宝二宝已经顺利度过,回头再去看,其实很多相处模式在当时就已经奠定下来了。所以如果你的宝宝进入了叛逆期,就是正式经营亲子的关系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