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收到不少马上要进行耳蜗手术、耳蜗开机或者是刚刚佩戴上助听设备的孩子家长私信咨询:
张老师,我家孩子不戴助听器也能听见,是不是不用戴了?
谈话间,我发现很多家长对“康复”这个事情是存在误解的。今天张老师就来给大家分享一下。
听障宝宝由于种种原因,从出生就听不到或者听不好,对声音的感知对语音的识别都存在困难。虽然在助听器和人工耳蜗的帮助下,可以听到声音,但是听得到不等于听得清楚,听清楚不代表听得懂,因此听障宝宝必须要进行康复,并且康复时间越早越好!
无论是助听器还是人工耳蜗,都是通过人工干预的方式使听障宝宝听到声音的,需要通过听力师和康复老师的帮助,让孩子来适应助听设备,与“小耳朵”实现磨合。
对于听障宝宝来说,不仅仅有生理年龄还有听觉年龄,生理年龄从出生之时算起,而听觉年龄则要从佩戴上助听设备算起。
而健康的宝宝在妈妈孕期六个月的时候,就能听见外界的声音,生理年龄和听觉年龄也是相同的。
况且健听孩子也不是一出生就会说话的,他们在母体接受了来自妈妈体内和体外的各种声音刺激,出生之后又得到了成人语音和语义的强化,例如家里人会给孩子说这是什么,然后重复说很多遍,加深其印象;即便如此最少需要经过一年以上的听觉语言经验的积累,才开始咿呀学语的。
而对于听障宝宝来说助听器或者人工耳蜗能够让小朋友听到声音,为他们提供一个充满声音刺激的环境,但宝爸宝妈要明白助听设备不能帮助小朋友理解声音的意义。这也是“听力”与“听觉”之间的区别。
听力是耳朵感知声音的能力,依赖听觉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健全,是先天具有的能力,助听装置能帮助小朋友补偿缺失的“听力”。
而听觉则是我们在听到声音的基础上,通过后天的学习和经验,使大脑建立起对声音的认识,特别是口语的理解。
比如,我们告诉小朋友“吃饭啦!”,助听装置能够帮助小朋友听清楚这句话,要想理解这句话并联想到好吃的东西甚至是口感和味道,单纯佩戴助听装置还不够,还需要专业的康复训练才能帮助小朋友从“听到声音”到能“听懂声音”,以及发展出年龄相当的言语和语言能力。
总而言之,助听器和人工耳蜗只是解决了听障儿童康复过程中“听”的问题,而能否“听清”、“听懂”、“会听”,进而到“能说”、“说清”、“会说”,皆须由学习获得。对听障儿童实施的听力语言训练,就是因循其自身发展规律和特点组织、进行的一种专门化的有声语言学习,是听障儿童获得有声语言能力,实现主流社会回归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