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出生到长大,经常会经历一件事情就是打针。其中从他们出生的24小时之内就要开始注射第一针乙肝疫苗了。
除了有一些必打的针剂,还有一些自费的针剂。每个孩子从出生那一刻起就有一个小本本,这个小本本也会伴随孩子进入小学,俗称“接种育苗本”。
今天又到了我家二宝打疫苗的日子,这一打疫苗,我是浑身紧张。带大宝打针的时候,我都没有这么费力过。
我家二宝每次打针就会弄得医生和我们一头汗。于是每次打针都成了我家二宝不能言说的痛。我想每个宝妈宝爸一定也都深有感触。
其实最直接的原因是对打针疼痛的恐惧。第一次打针的时候,父母没有引导。孩子会对打针造成恐惧,害怕疼痛。
除此之外,在打针的过程中,等待的恐惧也会造成孩子惧怕打针。在等地的时候看到身边小伙伴,被长长的针头打进去后,哇哇大哭。于是产生焦虑、恐惧等情绪。其实打针没有什么可怕的,只是在等待过程中脑子里浮想联翩所引发的恐惧。
生活中一些父母错误的引导和语言暗示,让孩子惧怕打针。比如父母经常说:“你再不听话我就带你去打针”,这样暗示和引导都会引发孩子的哭闹。
孩子害怕打针,父母在带他们打针的时候。过于信任孩子,如果他们总是乱动,在打针的时候反而会更容易受到伤害。因为他们上蹿下跳地乱动,使其其他部位也受到伤害。这样过于信任的方式,会造成孩子在下次打针的时候更为抗拒。
打针的时候,父母不是哄就是骗,要不就是使用暴力。经常在打疫苗的时候看到一对父母按着一个哇哇哭泣的孩子只是为了打针。
要不就是买了一堆气球、棒棒糖等只为让孩子能够乖巧地接受打针。这些方式都是错误的,也许只是暂时改变了。
但是却不是长久之道。慢慢地还会丧失孩子对父母的信任,安全感也会降低。所以不要再用错误的哄骗和暴力来带孩子打针了。因为这样对孩子只是一种伤害。
家长在带孩子打针的时候,有的孩子会哭闹不止。甚至在家里就开始了,但是大多数父母全然不顾孩子情绪崩溃。依然还会强行带孩子去医院,然后用暴力或者呵斥、哄骗的方式带孩子去医院。这样做的结果,只会让孩子越来越恐惧打针。
很多家长,还会用一个方式来让孩子不哭闹。那就是蒙眼睛的方式,这种方式看起来,家长自认为很不错。因为我们不是常说吗“眼不见心不烦”。于是将孩子眼睛蒙起来,认为这样可以减少伤害和惧怕。
让孩子打针不哭不闹的好办法
不想让孩子哭闹,其实是可以使用一些方法和技巧的。只要父母耐下心来,合理使用方法,就可以让孩子改变哭闹的习惯。
多带孩子看一些绘本图书,讲一些关于打针的好处,直接告诉孩子打针其实并不可怕。爸爸妈妈都是这么过来的,对我们的身体会有很多好处的,可以让我们不得病。帮助孩子正确认识打针,绘本故事的方式只适合大一点的孩子,所以家长要依据年龄再确定此方法是否可用。
当孩子要打针的时候,父母不要总是大惊小怪的,比孩子还紧张。因为父母的紧张情绪会传递给孩子,有的聪明孩子见到父母过于紧张,还会故意哭得更厉害,而博取父母的妥协。所以父母稳定好自己的情绪也可以帮助孩子稳定情绪。
当孩子出现哭闹的时候,父母要做好安慰和安抚。多抱抱他们,并且轻声地告诉他们,打完针就不生病了。
妈妈会在你身边陪着,疼的话哭一下是可以,但是妈妈会爱你会陪伴你。利用这种方式,弱化打针的恐惧,安抚孩子的情绪。
控制好时间,不要让孩子等待的时间太长,可以尝试打一个闪电战,当他们还没有反应的时候就已经结束打针了这一点也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避免等待带来的恐惧。
当孩子打针的时候,家长在抱着他们的时候,可以使用转移注意力的方式。让孩子忽略打针的出现,比如说说阿姨带来了什么?周围好奇好玩的物品等。这样的方式,可以帮助孩子情绪稳定,如果遇到动作娴熟的医生,在与孩子的对话中打针就结束了,哭闹的情况也会降低。
当孩子打针之后,父母要及时安抚孩子的同时。不要忘了鼓励孩子,跟他们说你今天真的很勇敢,妈妈为你感到骄傲。每次鼓励孩子都能感受到不一样的力量,而且哭闹的行为也会一点点地改变。
孩子打针总是哭闹,对于他们来说是一种正常的心理表现。父母想要改变孩子这种哭闹行为,就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不要让自己的焦虑和紧张变成孩子哭闹的“助力剂”。避免错误的引导方式,利用转移注意力、安抚情绪,在打针的时候和打针之后做好鼓励,孩子的哭闹行为会一点点地改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