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因为磨难,停住你的脚步,坚持住,就会拥有属于你的蓝图。我还是从前那个少年,没有一丝丝改变......”
备考硕士研究生和教师资格证的那段时间,霏霏每当休息下来的时候,就会单曲循环这首《少年》来给自己打气,好在最后霏霏成功被保送研究生,但这个看似幸运的女孩,背后却隐藏着常人无法体会的心路历程。
从一张大学毕业照开始,霏霏讲述起了自己的成长故事。
小时候大人们看到我时总会说:“这孩子大脑门、大耳垂真有福啊”!每每这时我心里就想,我哪里有福了!还总是抱怨幸福离自己太遥远。现在我明白了,因为被爱包围,幸福其实就在我身边。
十岁那年,我来到了齐齐哈尔SOS儿童村,清晰地记着那一天,第一眼看到村里那么漂亮,让我感觉自己像住进了公园,我看着家里各处的设施,这所有的一切,对我来说都是新鲜的,我的小心脏早已在欢呼雀跃:“我住进楼房啦,我可以天天洗澡啦”。
刚进村的时候,我很不适应,想奶奶,还总是晚上一个人偷偷躲在被窝里哭。
来到儿童村时,虽然是家庭里唯一的女孩,但一头短发却看起来像个假小子,可我不敢和妈妈说想要留长头发的愿望,因为从小我就不被允许留长发。
细心的妈妈看出了我的自卑和敏感,默默帮我留起长发。一开始,每天都要花很长的时间一点一点梳,可妈妈丝毫不觉得麻烦,还会变着花样给我扎头发,让我成了同学口中羡慕的存在。
生活上,妈妈把一切都打理的井井有条,学习上对我们也丝毫不懈怠。为了让我们能更加专注于学习,家里的电视就是个摆设,几乎没有开过,小的时候有一些像《还珠格格》、《武林外传》和《甄嬛传》这样的热播剧,我都没有看过。以至于上大学之后和室友聊天,他们还感到非常不解和惊讶。
上高中的时候我住校了,到处都是陌生的面孔,很多事情都需要独自去熟悉,一开始会时常想家,每天都要和妈妈通话,哪怕只是和妈妈的几句简单对话,也能让我心安。
每到周末回家的时候,妈妈总会做我最爱吃的鱼,饭后我们一起刷碗、一起聊天。学习之余,我也会帮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妈妈总夸我懂事,但相比妈妈的付出,我做的少之又少。
二十多年间,妈妈一共养育了25个孩子,其中的艰辛是外人想不到的。虽然现在妈妈已经退休了,但我时常会去看她,生活上遇到问题,也会找妈妈商量,在我心里,她就是我的亲妈,无可替代。
一开始,我是家里最小的孩子,哥哥姐姐们都特别照顾我,有他们的陪伴,让我逐渐开朗起来,也学会了不少东西。
以前学过一段时间的电子琴,是家里的二姐教我的。她那个时候在外面上学,只有周末才回家,而这个周末,就成了我最难忘的时光,时间在琴键上划过,我们伴着悠扬的音符逐渐长大。
长大后,我也成为了姐姐。高中住校,妈妈每周会给我100元的生活费,我都会攒下来,周末回家转车的时候,给家里的弟弟妹妹们买好吃的,因为以前姐姐也经常给我带回来我爱吃的糖葫芦。
之前还一直羡慕姐姐,每天都有糖葫芦吃,直到自己当了大姐姐我才明白,原来都是自己舍不得买,平时把钱攒下来,积攒成满满的爱带回家。
家里的哥哥比较淘气,动不动就“托”我告诉妈妈要看电视的想法,偶尔一两次,妈妈会让我们看一会儿,但时间长了就会觉得我玩心太大,严厉地批评了我。哥哥看到我“背锅”也特别过意不去,从那以后就特别关照我,每天上下学帮我背书包,成了我的“大跟班”。
去年,他也考上了研究生了,我们时常会聊聊学习生活,他还用“过来人”的姿态向我传授经验。
研究生刚刚开学的时候,我还有点不适应,因为环境和作息时间都变了,身边优秀的人太多,一时间觉得自己很渺小,产生了一些自卑的情绪。幸好,我有个“过来人”的哥。
在我看来,血缘关系只是一个证明亲情纽带的存在,但是彼此的陪伴,才是情感的真正建立。虽然我们兄弟姐妹之间并无血缘关系,但是在一起生活的这些年里,家人的身份,早已刻进了我们的心里。
从小到大,我的学习成绩都比较优异,参加过几次协会组织的夏令营活动,游览过长城、红旗渠、清明上河园等很多景点,还参加了在南京举办的青奥会开幕式,看起来好像是“别人家孩子”的存在。
但“考前焦虑症”一直困扰着我,无论大考小考,我都很紧张,甚至紧张到失眠、拉肚子。高考那年,因为政策改革变化大,我的压力比平时更大了。
尽管在本校考,考试期间可以住校,算是一个主场优势。但还有个不利因素就是学校食堂不开,外面的餐馆也不营业,吃饭成了个麻烦事。
我特别感谢室友的爸爸,每天都会做好饭,准时送到学校来,变着法儿给我俩改善伙食。
一点小事都让我在考试前紧张不已,果不其然,数学考试没等出考场,我就绷不住哭了。我平时的数学成绩比较好,所以对自己的期望挺高,结果那份卷子答的并不理想,有一些本来应该得分的大题,也因为紧张没有做出来。
那天,舅舅也打电话来关心我的高考情况,听到我在哭,不停地在安慰我:“今年就是题难,好多从考场里走出来的小孩都哭了,没啥丢人的,其他几门正常发挥就行。”
后来我才知道,其实舅舅根本没有看到别人哭,他只是为了让我宽心才故意那样说的,这样别样的安慰,让我感觉生活如沐春风。
如今,读了研究生的我,进入人生又一个重要阶段,身边还有不少默默帮助我的爱心人士。他们的关爱,让我拥有了一个小孩在童年时的全部温暖,让我能够记得,除了家庭里的妈妈、兄弟姐妹之外,还有这样一群人在牵挂着、帮助着我。
大学假期,我时常会回村里看弟弟妹妹们。
2018年的暑假,村里来了一批小志愿者们,和村里的孩子一起做游戏。我对一个叫涵涵的小志愿者印象特别深刻,当时只有十二岁的她活泼开朗,带了做手链的材料和大家一起DIY,并和村里好多孩子成了朋友。
几个月前,从村里的工作人员那里得知,如今涵涵已经上初三了,她托自己的妈妈再次联系到了儿童村,并且决定将自己的零花钱拿出来,每个月给村里捐一些,她想通过这样的方式,和弟弟妹妹们保持联系。
后来我也联系到涵涵,在聊天中她和我说,儿童村有两点很打动自己,一个是家庭的温情,孩子与妈妈之间、兄弟姐妹之间的互相牵挂,很温馨,就像是夏日的一束晨光,虽然大家都没有血缘关系,但真心当成一家人在生活。
第二点用她的话来说,是一种社会责任感,因为她觉得在儿童村,大家都没有放弃一些东西:“我的同龄人们没有放弃对生活的期盼,政府和国家也没有放弃他们每一个人,我希望每一个人都能过上一个很幸福的生活。”
一个十五岁的孩子说出这样的话,我既惊讶又感动,原来儿童村里满溢的爱意,不止让我暖在其中,更是鼓舞了其他人。
我一直都关注的一个网络博主,最近她也加入了儿童村的月捐行列,还号召大家一起关注儿童村,鼓励大家通过学习改变命运。
一时间,我有一种感觉,儿童村的爱很小,小到只是姐姐带回来的一根冰糖葫芦;儿童村的爱又很大,大到被社会各界所牵挂。
往后的日子里,我会努力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也要为家里的弟弟妹妹们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
在SOS儿童村生活了十几年,我收获了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
是你们,让我们这些孩子享受到了家庭般的温暖,让我们和其他有父母的孩子一样,健康快乐地成长。希望那些缺失家庭关爱的孩子们,都能像我一样幸运,得到妈妈的疼爱、兄弟姐妹的友爱和爱心人士的关爱,不再孤单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