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买盲盒上瘾,如何引导孩子理性、健康消费?

盲盒——是不能提前得知具体产品款式,只能盲选购买的玩具盒子。因具有随意性、惊喜性,备受年轻人追捧。盲盒逐渐也从一种产品变成了一种概念,万物皆可盲盒。

买盲盒是一种“文化消费”,每一种盲盒上都有孩子们喜欢的卡通形象,每次都有惊喜,还有隐藏款。孩子们喜欢盲盒,一方面是喜欢这种惊喜感,另一方面可能是社交的需要,大家一起交流讨论,享受被大家围观、关注的感觉。未成年人自控能力较差,对盲盒中不确定的产品会产生较强的期待感,这种期待感可能会逐步“成瘾”。

商家以盲盒的形式促销文具,抓住了孩子的好奇心,以及孩子在收集过程所获得的成就感。这让他们很容易沉迷其中,过度消费,需要加以引导。

1. 在开盲盒体验和按需购买之间做好平衡:商家利用孩子们的好奇心和随意性所带来的期待心理进行营销,这符合商业逻辑,但很容易违背教育伦理。教育需要培养孩子的理性能力,即按需购买,需要什么文具就购买什么,让孩子学会判断,学会自控。在满足孩子开盲盒的体验与按需购买上进行平衡,可以引导孩子根据家庭经济条件和消费计划购买玩具盲盒进行游戏体验,而对文具的购买还是采取按需购买的原则。

2. 降低给孩子买盲盒的频次,减少及时反馈的快感:一般来说,十几块钱的盲盒文具家长都会给孩子买,但是当孩子买得停不下来,家长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家长可以采取逐渐降低购买频次的方法,减少孩子得到那种及时反馈的快感,慢慢地孩子的兴趣就淡了。

3. 跟孩子算算账是个不错的选择:文具盲盒等类似产品容易诱导学生产生赌博心态,对于孩子来说,这是非常糟糕的心理暗示。另外,如果盲盒开出来的文具不是自己想要的,也容易造成学习用具的积压。针对这种情况,跟孩子算算账是个不错的选择。比如给孩子出几道题,比较一下买一支自己真正需要的笔的价钱,以及盲盒抽出自己想要的笔的价钱,通过计算引导学生做出理性科学的选择。

4. 引导孩子们正确认识诱惑,从而抵制诱惑:除了迷恋文具盲盒,不少孩子对其他类型的盲盒也有浓厚兴趣。在开学第一课谈到“抵制诱惑”的话题时,不少孩子也提到自己忍不住买盲盒的问题。她认为,作为老师,要引导孩子们正确认识诱惑,从而抵制诱惑。“比如用自我对话法,让接受诱惑的我和拒绝诱惑的我进行对话,这个过程实际上是在引导孩子进行思辩,做出理性选择。”

1. 要强化风险意识。消费者充分认识到盲盒、文具盲盒的不确定性本质,认清并防范商家过度营销的套路,理性消费、量力而行。

2. 要加强教育引导。广大学生家长要积极配合政府有关部门加强教育,主动揭示文具盲盒的营销特点和规律,将相应风险讲明白、讲透彻、讲到位,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摒弃投机心理,避免过分沉迷,防止盲目跟风、攀比消费。

3.要慎重选择购买。消费者选购盲盒时,应注意查看适用年龄、警示说明等信息,不要购买无检验合格证明、无中文标签标明产品名称、生产厂名、厂址的产品。

5.对于具有特殊部件的盲盒内置产品,如果含有小零件、小球等,外包装上应标注警示用语。家长要提前查看外包装并告知儿童,避免发生儿童在使用中意外吞咽、窒息等情况。

6.在使用盲盒中的产品前,家长要仔细检查产品是否清洁干净、是否有锐利边缘、尖端、突出物、刚性材料上的圆孔等易对儿童造成伤害的部件,及时进行防范。

7.家长应注意防止孩子在玩耍过程中误舔盲盒中的玩具,且养成玩耍后及时清洗盲盒中的产品,并洁净双手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