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开设学习困难门诊的消息上了热搜,相关话题引发网友讨论。
“第一次听说这样的科室,长见识了”“要是自己小时候也有就好了”“上班困难科室了解一下?”……尽管网友们调侃颇多,但其背后的医学原因值得更加严肃地思考。
说到“学习困难”,你的脑海里浮现出什么场景?
也许是深更半夜窗外传来的家长怒吼:“作业不多,怎么大半天了还没写完?”“错了错了又错了!都教了多少次了?”也许是小时候班级里看起来有点调皮捣蛋的同学,总是被老师点名“上课开小差”“学习不认真”,考试成绩总是不理想。
朋友圈里,家长愤而吐槽辅导熊孩子学习的N宗罪;新闻里,有的家长甚至都被气得脑溢血或心梗,送到ICU抢救。孩子学习成绩不好,真是狠狠“拿捏”住了家长的情绪。
大家总是容易给学习困难的孩子打上“学渣”的标签,动辄埋怨他们不够认真、不够努力,叨叨孩子“不省心”“坐不住”,顶多反思一下家长没有从小好好引导和教育,却从来没有想过学习困难可能是一种病。
是病,就得治。这不,“学习困难”门诊突然就火了,给大家好好上了一堂科普课。
虽然大部分人都第一次听说,但实际上,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的“学习困难”门诊早在2020年9月就开设了,属于心理科。该门诊只有每周四下午1点半开放,限号20人,费用为25元。近两年来,该门诊已接诊和帮助1500多名学习困难的孩子,为他们的学习成长之路提供更多帮助。
该“新晋网红”并非现在才“一号难求”,而是开设至今一直很“抢手”。而“学习困难”门诊也并非独此一家,除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外,北京儿童医院、南京儿童医院、武汉儿童医院等医院也有。
据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学习困难”门诊医生介绍,门诊接诊患儿后,医生会详细地和家庭进行访谈,了解孩子的学习、生活情况,以及孩子本人的情绪、发育状态等,充分收集信息,找出可能存在的问题。然后,根据访谈结果,开出一些标准化的评估和检查,包括心理测试和各种类型的躯体检查,来详细鉴别孩子的困难所在,获得一些量化的指标。完成检查后,医生会帮助家长解读检查结果,帮助家长去理解问题所在,和家长一起选择最适合的治疗方法。
专家表示,“学习困难”其实是一个在很多因素的作用下,造成孩子学习状态不好、成绩不良的结果。据国内外研究报道显示,学习困难发生率约为20%左右,男生发生率比女生多一些。
导致学习困难的原因有很多,例如各种神经发育问题、情绪和精神心理障碍、文化和环境不利因素、家庭教育不当等等。
第一种神经发育问题造成的“学习困难”,实际上是有一系列的生理原因的。这些生理问题在诊断上可能包含“学习障碍”(包括阅读障碍,书写障碍、数学障碍等)、“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精神发育迟缓”、“孤独谱系障碍(自闭症)”等,这些都是和神经系统发育有关的问题。
第二种情绪和精神心理障碍导致的“学习困难”,往往存在“学校适应障碍”“焦虑抑郁”等。尤其在中学阶段来就诊的孩子中,情绪问题的比例很高。情绪状态会影响学习状态,出现精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畏难、缺乏自信等情况。
这两种情况是比较常见的,但前者往往会被家长和老师误解成“小学渣”或者“小懒虫”,后者常常被误判为“青春期叛逆”。实际上,如果及时进行干预指导、治疗和康复训练,是能有较大改善的。
而由于环境因素造成的“学习困难”,出问题的不在孩子,而在于家长不恰当的教育方式。比如与孩子的沟通方式简单粗暴,反复教训、贬低孩子,导致孩子丧失自尊心、自信心;或者粗心大意,很少和孩子沟通交流,不了解孩子的在校基本情况和情绪变化;或者望子成龙,每天只盯着学习任务,孩子学习时间和娱乐时间太少;等等。这种情况下,最重要的是家长调整教育方式,给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帮助孩子发挥出最好的学习潜能。
“学习困难”问题的危害不容小觑,如果拖延不干预,可能会导致孩子出现社会认同感差、缺乏自信、抑郁、偏激等人格缺陷或者障碍,持续影响孩子的学业成绩及远期成就。所以,及早发现“学习困难”苗头,及早干预非常关键。
要“对症下药”,但也不能“病急乱投医”。“学习困难”门诊的根本逻辑在于,分清孩子是“不能学习好”还是“不愿意好好学”,并且搞清楚孩子因为什么“不能学”,又为什么“不愿意”。
这是医生“治病”的思路,也当是家长日常教育孩子“解题”的思路。放下固执与偏见,调整期待值与功利心,让医学的归医学、教育的归教育。该看病就医时不含糊,相信科学、积极配合治疗;该改善教育方法时不回避,给予孩子足够的信任和支持,用“心药”破除孩子可能遇到的“心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