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疗法的临床应用

一、在个别治疗中的应用

绘画提供给治疗师一个与来访者进行沟通的更为便捷的方式,是协助来访者进行自我表达的工具,使来访者得以创造性地描述自己的感觉、冲突和期望;更重要的是绘画也提供了快捷进入治疗的机会。来访者不仅可以通过绘画来进行情感的宣泄和梳理,还可经由治疗师的鼓励和协助解决冲突、自我成长,并且绘画还提供给他们改变的舞台。在绘画疗法中,治疗师的主要功能是一个促进者的角色,协助来访者探索和发现自我已拥有解决冲突的能力。如果将来访者在心理治疗中的改变比喻成化学反应的话,治疗师与来访者良好的治疗关系、来访者自己的绘画作品就如同催化剂一样,加速了心理治疗中这个改变的进程。

心理治疗中一个重要阶段就是解决的过程。这个过程可视为解决潜意识冲突与抑制感受的过程,让来访者洞察到自己不适当的行为,并引发他们较适应和满意的经验。下面这个例子就是“解决过程”的例子。

图16-29是四川5.12地震灾区一位12岁五年级女孩在震后第十天,在心理辅导老师的要求下自由绘画的。她说,向日葵是自己和同学;右侧是蝴蝶妈妈、左边是蝴蝶孩子,妈妈没能在她的身边;小甲虫被困在石头下面,好黑好冷好害怕;受惊的小鸟想要逃往安全的地方……对精神上有创伤儿童进行心理辅导有着丰富经验的斯蒂尔曾说过:“你(心理医生)在绘画过程中的作用是鼓励儿童画出自己的经验,讲出自己的故事。在这个过程中,儿童会感到他从自己的恐惧中走出来了,会给你一幅更好的图画,告诉你他们眼里的恐惧是什么。这是一个内部控制感和能力更新的过程。只要你对儿童画表现出好奇和探究,你就能使儿童消除可怕的感觉,并用积极愉快的记忆去替换那些可怕的记忆。”因此,心理辅导老师先是静静地倾听着她叙说着她的恐惧和焦虑,并给她无声的情感支持;待她平静下来后鼓励她再画一幅。对于这些儿童来说,再次绘画其实就是灾难过后一种简单的、对无法抗拒的环境进行象征性控制并建立内部安全感的有效方法。在心理辅导老师的协助下,女孩又画了第二幅(图16-30)。这时向日葵变成了四棵,是爸爸、妈妈、姐姐和自己。因为和家人在一起,内心有了安全感,葵花上的颜色由黑色变成暖色的浅紫色。她说,蝴蝶妈妈和小蝴蝶在一起,妈妈保护着自己的孩子,她们安全了;小甲虫的朋友来救它,它们到了安全的地方(右侧);现在我们一家人也在一起了。因为绘画、因为老师的和蔼、因为老师的倾听与支持,使她内心有了安全感,她有了自我成长的力量。

另一个例子是一个女研究生的故事。秀秀是一个文静的硕士一年级的新生。新的学校、新的室友让22岁的她有些无法适应而走进学校心理咨询室。咨询师了解到她目前学习状况良好,父母务农,下有弟弟、妹妹,家庭和睦。简单的交流后,咨询师请她画一幅自画像,见图16-31。

看着自己的画,秀秀说:“这是现在的自己。我画得很丑的。”

她接着说,画的是一只小企鹅,不会画,所以重新画了个燕尾服,下面是脚,周围是冰天雪地。以前做过一个自画像,但那画的是太阳。自己比较喜欢企鹅。今天画这个可能跟心情也有关系,到一个新环境的时候,感觉周围的环境与以前相差很大。觉得企鹅胖乎乎,可以储存很多脂肪对抗寒冷。可能觉得自己一直在寻找能量对抗周围的寒冷吧。

咨询师问:“秀秀,看到这个站在冰天雪地的企鹅,你有什么感觉?”

秀秀看了一会儿画,沉默了片刻便开始流眼泪。她哽咽了一下,说最近老是困扰自己的一个事情就是寝室关系,四个不同专业的女孩子住在一个寝室,上个星期还发生了很尖锐的争吵,两个室友吵了一个小时,所以觉得每次回寝室都是回到一个很寒冷的地方。她从别的城市考过来,新的城市、新的学校、新的寝室,都让她有些适应不了,她特别喜欢跟她的同班同学待在一起。

秀秀说:“企鹅给别人感觉好像很温暖,但我觉得企鹅只能自己感受到自己内心的冰冷。所以企鹅的衣服像个大斗篷一样的,而且没有看到手。”

咨询师:“企鹅生活在冰天雪地的南极,是极能抗寒的动物,你选择了用它来代表你,说明你对自己‘对抗寒冷’的能力还是蛮有信心的,还特别去掉了那个小小企鹅,而用那个大企鹅来代表自己。你为自己添了大斗篷,可以保暖,同时也包住了你的手。”

秀秀一直在哭,听完咨询师的话,若有所思但是也没说什么。考虑到她是一个领悟能力较强的人,也要给她反思的时间,所以治疗师并没有再多说什么,只是告诉她如果需要可以下周再来。

第二周,当笑容满面的秀秀如约来到咨询室时,咨询师几乎都认不出曾经布满阴云、愁眉不展的她了。一见面她便说,老师,我感到好多了。

秀秀说,画的是冬天,有荷花,有彩虹。后面是一棵树,深秋了,想到家那边的树叶会变得很斑斓,所以画了五彩的叶子。突然想到了音乐,就画了几个小音符。希望自己有信念求知,有活力,即使在这样的冬天也充满力量。手里拿的是一本书、一把伞。

相比上次绘画秀秀只使用了黑色,这幅画里的颜色就丰富多了,天空中出现了象征重新燃起希望的彩虹,太阳再度返照大地;五彩树和跳跃的音符是她逐渐快乐起来的心情;醒目的红舞鞋是她有信心或已经有行动的表示;如果手里的伞大一些,能够聚集更多的能量,保护自己的力量就会更强大一些,脸上的表情将会更加灿烂。冬天就要过去,春天还会远吗?

当看到秀秀的新画时,咨询师只是提供了上述有限的解释,因为重点是让来访者自我发展。听完咨询师的解读,秀秀恍然领悟,她说,没有第二幅画我还真不明白为什么这周心情快乐了许多,因为我在改变、在行动。现在我主动地和室友们交流,主动为大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寝室的氛围好了许多。这把小伞也让我明白我该怎么做了……

总之,藉由绘画,秀秀了解到自己无助的感觉以及与室友建立关系的困难,也了解到自己不适当的处理方式,虽然第二幅画依然显示出秀秀的一些焦虑和逃避,但她已经在改变了,这就意味着好的开始。

综上,将绘画治疗运用到个人的心理咨询和治疗中,能在较短的时间内使来访者发现自己的问题,增强他们的情感表达,并重整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说,绘画是以另一种无声的语言协助来访者开始自主的改变。

在正常的家庭当中,存在着一种均衡的状态,亦即家庭成员间有着清楚的界限,具有解决问题的弹性空间,有着清晰的沟通方式,没有不当行为的增强因素;相反,失常的家庭则可见到家庭阶层规范的破碎、无效的问题解决方式,以及相互回馈的缺乏。在家庭系统中运用绘画治疗就是藉由绘画的进行,诱导出隐喻性的家庭问题、增加自我的探究、增强沟通、改变家庭内的阶层与关系、建立新功能等。由于使用的是不具威胁的绘画方式来帮助情感的表达,可以得到更多的信息,特别是成员之间存在沟通不良的家庭。家庭成员在讲述自己的绘画故事时,很容易促进家庭成员的参与,特别是可以协助某位特殊的家庭成员得以表达自己,让家庭成员相互看到各自在家庭中的“地位”,相互了解各自无法表达的苦恼、需求,了解家庭问题的所在,并重新建立新的家庭互动模式。

在对家庭实施绘画治疗时,治疗师应该在与家庭工作一段足够的时间、可以辨认其中的象征、互动模式之后,才可以进行绘画的解释工作。决不可以在开始,特别是还没有建立与家庭之间的信任即进行解释的工作,因为这样可能过于草率或不准确,或可能触怒这个家庭,而影响到以后的治疗。

在绘画式家庭治疗时,最好请所有的家庭成员参加,交代工作目的及保证不会评论绘画技巧,通常在90~120分钟里完成绘画和“讲故事”。当然,绘画不一定被所有的家庭接受,或不被家庭成员中的某些人接受,可能有各种原因而不愿意画有关家庭的内容,比如缺乏安全感、对家庭生活具有消极情感、害怕泄露家庭秘密,也可能对目前家庭状况很困惑或感到难堪。治疗师必须尊重这个家庭。绘画式家庭治疗不适用于有所防卫的家庭。

母子关系:母亲对儿子溺爱,儿子则对母亲有较多的行为和语言攻击。

叶子一家的故事源于她自己的求助。她因为儿子越来越难管教、学习成绩越来越退步而走进咨询室。咨询师通过与叶子的第一次沟通发现,这个家庭的互动出现了问题。在咨询结束时,咨询师建议她全家人一起来做绘画式家庭治疗。于是,在一个大雪纷飞的周末,叶子拉着丈夫和孩子一起走进了咨询室。

在简单的寒暄之后,咨询师介绍了绘画的方法和要求,然后请叶子一家开始绘画。全家人很配合,大家都画得很认真。半个多小时结束了绘画,随后大家开始解读自己的绘画。

爸爸作为一家之主先谈起了自己的自画像,见图16-33。他说,他希望的是笑口常开的状态,也是对孩子的期望,但工作、家庭、孩子的压力很大;现在并不希望孩子能到优秀,仅和别的孩子一样就好。咨询师问“什么叫一样”,爸爸面露难色,不知道要如何表达。爸爸说这么多年来为家庭付出这么多却得不到需要的效果,他感觉到痛苦,经常失眠。其实爸爸的画已将这种状态展露无疑。稀少的头发,撑起的肩膀,可以想象爸爸身上背负了多少压力和责任,竖起的头发表示了他的愤怒,而上扬的嘴角还依然流露出对儿子深切的期望。

从爸爸的自画像来看,整篇的红色就是爸爸这种愤怒情绪的表达。而人物上下比例的失调,也能感受到爸爸那颗在沉重压力下满腹的无奈、心痛和艰辛,细小的腿脚几乎难以支撑他的身体,而爸爸刻意撑起的肩膀表达了他的努力。值得注意的是,爸爸的双手是插在口袋里的。一般情况下手不完整,可以表明绘画的人在回避某些问题。但从这个家庭来看,却有不一样的解释。爸爸说他把手放在口袋里是一种理想状态,希望儿子可以看到这样的状态就自然地乖乖地去做自己的事情,而不是要我像以前一样打他。咨询师明白了,原来把手放在口袋里,是爸爸希望自己不要再打儿子,而且也已经在努力控制自己。

在第二幅绘画(图16-34)中,爸爸说,这是我们家庭的真实场景,一家人在一间小屋里,我和儿子在下棋,妈妈在厨房做饭,这是我喜欢的状态。只是我和儿子两个人下棋总是很愉快地开始,不愉快地结束。爸爸还说,他觉得无论是玩耍还是学习都是可以学到东西的;在玩的时候,他总希望儿子能够开动脑筋学到东西,以至于儿子在玩的过程中如果犯了低级错误,就会忍不住批评他。咨询师询问了孩子在与爸爸下棋时的感受,孩子说他觉得任何时候都是在学、学、学……不是玩,不想和爸爸下棋或是做其他游戏。爸爸解释说,自己只不过是在耐心地教儿子而已,并不是批评他,希望儿子在自己的教导下领会、成长。

咨询师说:“你的房子门前有小径,说明你还是很容易走近的一个人,但为什么在家庭互动中会有这样的局面出现呢?”画中的儿子和妈妈是没有表情的,而爸爸只画了一双睁得大大的眼睛。可是只瞪大眼睛看,而不关注家人心中的感受,又怎会有轻松愉快的沟通和互动呢?在画里做饭的妈妈远离了父子二人,表明她并没有参与他们的活动。

房子右侧的大树枝繁叶茂、硕果累累,显示爸爸在事业上有不错的发展,但树冠与树干之间却被截断了。咨询师问:“爸爸是不是在事业上遇到瓶颈?”爸爸连连点头。旁边几棵尖尖的小树印证了爸爸的说法——他是个较真的人。这种个性特点可以帮助他在工作上有不错的表现,也有可能成为发展的制约。而事业的瓶颈爸爸并没有细说。屋顶上一排展翅的大雁表明了他对自由和个人发展的向往。

第三幅动态家庭图(图16-35)里,爸爸在看书,儿子在写作业,两人相对而坐。但是却是两张分开的桌子。如上图一样,妈妈还是不和父子在一起,她背对大家。整个图画是咖啡色的。

爸爸很爱儿子,什么时候都总希望把儿子拉在身边,但分开的两张桌子似乎意味着爸爸已经觉察到和儿子之间的这种“裂痕”。棕色的画笔透出了爸爸对于这种状态深深的焦虑。妈妈在另一个电脑桌前上网查资料。回顾上一幅屋-树-人的画,爸爸在画门的时候画了两个把手,可见爸爸还是很希望能和妻子成双成对的。但为何在两副画里,妻子总是背对着他和儿子,而且总是离得远远的呢?

儿子说这幅自画像(图16-36)画的是他上幼儿园大班时的样子,那个时候最开心了,可是后来爸爸总是没有道理地打自己。儿子这一番简单的叙述足以刺痛爸爸的心。在爸爸看来,他已经在循循善诱地教导孩子学习、做事,是在实在怒不可遏的状态下才打孩子的,而在孩子这里看来竟是毫无道理的打。

不难看到,爸爸对儿子一直满怀期望,虽然逐渐调整自己的教育方式,但目前仍是按照小学六年级儿童的标准来要求儿子的。但事实上,通过其他的测试,孩子现在的发展状态是滞后的,正如他的自画像一样,他似乎还是一个停留在幼儿园大班的孩子。爸爸的“教导”对一个“大班的孩子”来说要求太高,他无法理解,所以儿子不明白爸爸为什么总会“没有理由”地打自己。

儿子的自画像里没有脖子,而脖子更多象征一种联结——思想和行动的联结,这种联结能力正是儿子目前所欠缺的。孩子的眼睛画得很空洞,没有眼神,这样的眼睛自然看不到爸爸的努力和进步,而留在他记忆里的仍是昔日挨打的委屈。

对于这个孩子,爸爸确实还需要有更多的耐心等待他的成长!

在儿子的屋-树-人图画(图16-37)中,原来是画有鲜亮太阳和飞翔小鸟的,最后都被孩子用乌云遮盖了,然后开始画漫天大雨。自由和希望都被孩子抹杀了,不得不叫人心痛,曾经的阴影在孩子的心头挥之不散。独自一个在家做着自己最喜欢的事情——看电视,画面的却是灰暗的,原本最让人快乐的事情也变得如此令人忧郁。他把父母画成两棵长满果实的树——两个有能力的人,可他们却不在自己身边,也许这就是他和父母的心理距离吧。房子紧挨着纸的底边,画出了孩子和父母间那份不安全的亲密感。天空中飘着如针般的雨滴,是孩子内心的哭泣。这样的感受、这样的阴云,是需要家庭的温暖、合适的治疗慢慢来消释的。

在儿子的动态家庭图(图16-38)里,画的是一家人去浇花,但孩子却站在了离父母很远的地方。从儿子屋-树-人图里的双开门和这幅图里父母在一起浇花就能理解到,孩子是希望爸爸妈妈能够成双成对的,也希望全家能在一起。“但只是希望大家能一起玩,是真正的玩,爸爸妈妈不再有这样或那样的要求,这才是轻松快乐的时候。”

画面上的三个人表情各异,孩子脸上是布满笑容的——因为这是他最想要的状态;而中间的妈妈没有五官,也许是孩子没法理解妈妈吧,黑黑的辫子——难道孩子也感受到妈妈的烦恼和忧郁了吗?爸爸在画面的最右边,眉目尚且清晰,但却被“丑化了”(孩子的原话)。儿子没有给爸爸画头发,咨询师玩笑似地说:“爸爸气得连头发都没有了吗?”,说毕,全家都笑了。没有画头发——这或许也表达了孩子潜意识里的愿望:爸爸不要再生气了!

妈妈的自画像(图16-39)画面很模糊,脸庞清晰却低眉顺目,唯独缺少了耳朵,是不愿听到孩子的无理取闹,还是不愿意听到丈夫的要求呢?没有脖子,没有肩,双手也合握在身前,还有细细的脚尖,战战兢兢的样子,可见叶子现在情绪状态是多么糟糕。从整个画面来看,线条都是断续的、不连贯的,她说在日常生活中自己是个少有主见的、柔弱温顺的人。说这些的时候,她流下了眼泪。

叶子画的房子(图16-40)是一个两层的小别墅,这是叶子理想中的家。与大大的房子不相称的小门上面写了个“门”字,却没有把手,别人进不去的,正如她的心门一样是紧闭的(不能走进)。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在爸爸和儿子的图画里妈妈从来都是没有表情、远离父子的,看来他们互相都没有真正理解。

在叶子的画里丈夫在看报,却没有画自己,只用文字标注了“妈妈在厨房做饭”,儿子在树下玩耍。一家人隔得很远,这种时候才是家里最安静的时候。画里的房子摇摇欲坠,透露了她对这个家庭结构的深深担忧。儿子是个小火柴人,在叶子的心里孩子还没有长大。希望儿子能在自己这棵“树”下得到庇护——不被丈夫打。可是这棵树却头重脚轻,站立不稳。

在叶子的动态家庭图(图16-41)里,叶子画的一家三口各自静静地坐在椅子上看电视,像爸爸和儿子的画一样,叶子的画中三个人的形象也是很模糊的,看来她们一家三口相互之间真是缺乏了解、有效的交流和互动。在叶子眼里,丈夫是一家的主心骨,她很希望丈夫能够起到一个中心的作用,所以她把爸爸画在正中心的位置。图画上最显眼的是中间大大的取暖器,虽然叶子解释说是冬天到了,一家人需要烤火,但那却昭示着叶子内心非常渴望家庭的温暖。

从小在军营长大的叶子,现在虽为人妻为人母,却还习惯于家人的保护。当她面对儿子的挑衅、丈夫的不满时,就像她的自画像一样竟然如此无措。叶子哭着告诉咨询师,她总觉得自己拿不了主意。丈夫是父母介绍的,但也还满意。可是当自己的小家出现问题时,她就会如实地告诉自己的父亲。在叶子看来,告诉父亲的目的是希望能从自己父亲那里得到一些有用的经验,帮助丈夫少走弯路。可她却忽视了,丈夫的成长要靠自身的力量!

在儿子小的时候,叶子因为工作忙,儿子是由丈夫照顾的。在小学二年级时,由于丈夫认为儿子的学习不好,所以经常打他。尽管不同意丈夫的教养方式,叶子却只能看着孩子挨打,没办法采取什么措施。她在父子矛盾难以调和的时候“接管”了儿子,可是儿子并不领情。她觉得自己在孩子挨打的时候只在旁边看着,什么也不做,所以现在儿子是在“报复”她,处处与她作对,在语言和身体上也时时攻击她。这让她很痛苦。就像自画像里没有肩膀的自己一样,她现在感到筋疲力尽、无力承担,也不知道怎么办。她是不安全的,没有依靠的。

两小时的治疗结束了,爸爸、妈妈和儿子都通过绘画和倾诉看到了自己和家人的状态和问题——儿子知道了自己对待父母的态度和行为是一种很幼稚的方式,父亲不再像过去那样只会打人,也在改变自己教育的方式;妈妈理清了自己的思路,明白了自己的状态及问题产生的原因,她需要积极地去面对自己家庭的问题,她的领悟给了她自身成长的勇气;爸爸明白了自己在妻子心中主心骨般的地位,但却没有给她足够的安全感,也认识到自己对孩子的过高的要求和期望。这些感受足可以变成他们改变自己的动力。

爸爸在第一次的绘画结束时,就希望和咨询师单独会谈。爸爸坦言:为了家庭、为了孩子,他放弃了很多次的公干和深造,也就失去了很多升迁的机会。由于对家庭的付出,迫使他不得不舍弃很多东西。而他这一切的付出,却没有得到美满的家庭——理想的夫妻恩爱和孩子的优异成绩。他在言谈中露出了很多失落与失望。结婚初期,他很注重交流,很多事情都会告诉妻子,但妻子总把这些秘密告诉她的父亲,这样让他很难堪,所以后来也就渐渐不愿意与妻子交流了。在爸爸的画里,妈妈总是远离父子,爸爸认为妈妈在家里是最不愿意与人交流的一个,其实是爸爸自己在逐渐远离妻子。谈到这里,咨询师再一次引导爸爸去看妈妈头重脚轻的树、摇摇欲坠的房子,使他感受到了妻子能量的不足,她是需要保护和支持来建立安全感的。

对孩子的不满曾经让爸爸不得不一次次动手打孩子,所以导致了父子间的“对弈”——对抗和冲突。但是孩子存在不满意的地方,并不是孩子的问题,而是爸爸的过高要求。比如在爸爸看来,六年级的学生了,字却还写得不好,很让人生气。读了孩子的画,听了孩子的故事,爸爸明白了孩子并不是主观上不想写好字,不是态度问题,而是孩子的视-动协调能力还需要慢慢培养。孩子很多方面的发展是滞后的。爸爸忽视了儿子的成长是需要等待的!

在这次再读绘画的过程中,爸爸领悟到妻子需要安全感,自己要用温暖去开启那扇紧闭的心门。他也明白了对于儿子过高的要求,正是父子矛盾和自己的烦恼所在。其实妻子和儿子都需要成长的空间和时间!那一行大雁飞过的天空,是一家人都需要的一片成长天空。

结语:这是一个有意思的家庭,其实家里的每一个人都很爱护这个家庭,很希望建设一个幸福温馨的家庭,但每一个人都显得很疲累,很无助。不是没有爱,而是不懂得更好地去爱。这个家庭的改变将从这个主心骨般的爸爸开始!

团体治疗的作用在于协助成员拓展自己对其他人的了解和察觉,在此基础上认识自己的问题所在,并发现解决冲突的可行性策略,确认自己的目标与行动,澄清与调整个人的价值。在团体中运用绘画的最大贡献在于想象的分享,也就是察觉个人潜藏于内在层次的感受。有效地运用绘画可以提供成员澄清紊乱想法和表达感受的形象方法。绘画为团体建构了一个框架,可以直接着眼于主题,解释也较不具威胁性。完成绘画作品也可以增加自我的价值与成就感、协助建立自我肯定的基础。利用绘画还可以创建轻松的团体氛围,在愉悦中达到良好的团体互动效果。

绘画开始进行时,治疗师可以先提供一个不具威胁的绘画方法,让团队成员呈现各自内心的感觉与冲突,画完之后可以让成员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画作故事。然后是与其他成员探索和发现问题所在,并在团队互动中找到自己的目标。这时候可以让团队成员轮流作画,最后完成一幅画;也可以让团队成员在一张大画纸上集体作画;还可以让成员轮流在他人先前的作品上再加上一些画;等等,在这个过程中各个成员都会或多或少产生自己的顿悟,并藉由其他成员的分享和建议生成自己解决问题的策略。

下面是七位学习困难儿童家长的一次团体绘画治疗活动。在这次活动中,这些画激发了成员们许多独特的联想,给这个团体增加了丰富性。在解读绘画和“轮画”的过程中,父母们意识到了他们各自的家庭互动问题,在别人所添加的画作的提示下,以及成员们的相互“建言献策”中,他们幡然领悟到进行改变的策略和目标,这些绘画让他们回家后都有了变化。

活动主题:用柔软的心,做温暖的父母。

活动要求:每人画一幅水族图,可以用水里的任何动物、生物来代表家庭的成员,除此之外,还可以画自己想画的任何东西,要求画在横放的纸上。在每个人讲完了自己的故事后,大家再来一次循环行动:在别人的绘画上添点什么,要求大家为其他人表达一点建设性的建议。

绘画和讲述。在规定的二十分钟内,家长们很积极地完成了绘画,并且分享各自的绘画故事以及家庭烦恼。

妈妈说:画之前也没想清楚一定谁代表谁,只是把想到的都画上。

画的是个鱼缸,有水草,有小细沙,想画海螺,但画得不像(曲线)。热带鱼(黄色的三角形)是爸爸,下面颜色亮一点的鱼(紫色)是自己,后面皮肤色的鱼是孩子。旁边的虾(右上,绿色)没想过是谁。左上角的是蟹(红色),是奶奶,手脚多,会做事。虾代表小姨吧。画海螺只是希望丰富点。最下面乌龟代表爷爷,年纪比较大。

从画面上看,在这个鱼缸里,全家人的方面还是一致的。三口之家是中心,会做事的奶奶在前面忙手忙脚,代表爷爷的乌龟在最下面,举着两把大夹子的小姨对家庭的作用妈妈没有说,还有些浅绿色水草。这个家可真是有点挤啊!让人有点喘不过气来的感觉。

主要问题:家里有一个慢吞吞的、总也完不成作业的、害怕看书的三年级女孩。

妈妈说,画的是海,中间红色的海星是宝贝儿子,红红的,是家里中心。反正觉得一家人能在一起的时候讨论得比较多的就是他。上面黑色的鱼代表爸爸。绿色的鱼是自己,最下面的是爷爷,是虾米,有胡须,后面跟着的是奶奶。全家人都是围绕着一个海星。爸爸在家很严肃,但对孩子的教育主要是自己,感觉很累、比较辛苦。

从画面上看,这个妈妈鱼前后方各一条线,一条拉着爸爸鱼,一条拖着儿子鱼,一拖二,把妈妈的辛苦,非常形象地表现了出来。再看妈妈鱼的上下飞溅的水珠,累得妈妈流的是汗呢还是泪呢?黑黑的爸爸鱼,有一个尖尖的长嘴巴,不但严肃,而且还经常喜欢批评。宝贝海星还有一个舒舒服服的“床”,即便是有爷爷奶奶的帮忙,妈妈对这个家庭所付出的辛苦仍然可见一斑。

主要问题:能说会道的、没有学习目标的、只知道玩的、不主动做事情(作业、自己的生活小事)的三年级的宝贝儿子。

外婆说,我也没有跟他们(女儿一家)商量过,只是从我的角度来看。前面最大的鱼(紫色)是我姑娘,后面跟着的鱼(红色)是外孙,最后面的是女婿(黄色),平时女婿比较忙一点,照顾孩子的事主要是我姑娘,而且男同志粗心一些。姑娘的确比较辛苦,工作单位也比较远,管孩子也要靠她,家里都靠女儿掌舵,鱼也大一点(大家笑)。有时我也帮帮他们。

看画面,果然女儿鱼真是最大的一条。掌舵的女儿鱼带领大家跃出水面,游在家庭的最前头。各方面达不到妈妈要求的儿子,让她伤透了脑筋。画面上我们也看到,其实那个红色的外孙鱼紧紧跟在妈妈后面奋力在游,可是总也达不到妈妈所设定的相对他而言是过高的目标(追不上妈妈)。画女婿鱼使用了黄色,几乎让我们看不到爸爸的存在,而且与家人也不在一条线上。忙于工作的他,在家里对孩子的教育问题上所起的作用在画里也明白地告诉了我们大家。

主要问题:四年级的儿子,接受能力比较慢,在学习上虽然用功,但确实相当吃力。

4号妈妈说,我们家各自性格都比较鲜明,没有办法达到我想要的互动。我带不动他们之间的联络。我很难影响到他们,他们会影响到我,感觉超级累,这种累更多的是心灵上的不配合,不协调(叹口气)。孩子不听妈妈的话,越来越像爸爸,做事总是先做后想。像爸爸一样,反应很慢,十万火急的事,总要半天才有反应。画了两个水草,刚开始画的时候是想表现很温馨,可是画上去后就觉得特别扎眼,很刺,现在看起来觉得很不协调。上面咖啡色是孩子,下面绿色是自己,后面红色的是老公。

其实,这个海洋图更像运动场上的比赛跑道。一家人基本方向是一致的,但各自在自己的跑道上,大概是代表妈妈所说的,各自性格鲜明吧,也或是妈妈感觉的“不配合”。那两株针型叶子的海草确实没有让人感到温馨,反而有点“扎人”的感觉。是否代表了妈妈想表达对家人的美好互动要求,却让大家感到“不自在”?前也不是、后也不是,还是待在自己的“跑道”比较好。没有达到妈妈的预期,全家人不在一条跑道上,“没有办法达到我想要的互动”,这就使得妈妈感到超级的累。

5号妈妈说,以前我曾经画过一次类式的图,上次三条鱼是按顺序排的,自己在前面。这一次画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孩子的爸爸,然后是我和孩子。前面这条大一点的鱼是爸爸,后面哪个是我哪个是孩子也无所谓。上面是天空,我想生活在比较开阔的地方,大自然的感觉,很休闲,比较温馨。把孩子的爸爸放在比较重的位置,是希望孩子的爸爸在最前面,虽然平时这个家里我操心的事儿比较多,但大事还是会跟他商量,希望由他来做主。

画里我们看到,一家人在一起,从距离上看比较紧密,三条吐着泡泡的鱼,像三个快乐的人哼着歌儿向前走。蓝天、白云、绿草,还有结伴玩耍的小鱼都透着一丝快乐和温馨。妈妈知道,随着孩子的成长,还会有困难、艰辛,就像左下方的礁石,但一家人会团结在一起去共同面对。

6号妈妈说,我画得简单一点,可能我的生活也单调一些。爸爸在上面,下面是我和儿子,儿子在前面,我总是跟在孩子后面追(大家笑)。爸爸跟我们不在一条线上,爸爸跟我们性格不一样,比较不爱说话,但是我和孩子吵架的时候,他就出来管。他比较喜欢批评我,他会当着孩子的面说我,觉得我的教育方式不对。所以自己总是很委屈,虽然我的方法不对,但是你又不管,要是爸爸帮一下,我也就不会大吼大叫了。但是真的让自己不管,我还不放心。

儿子在学校没有纪律概念,也不懂得与同学玩耍的游戏规则,想怎样就怎样,喜欢的东西就会拿回家,也不管人家同意不同意,同学们都不愿意与他一起玩;妈妈最头痛的是,儿子要买喜欢的食品或去别人家看到自己喜欢的东西的时候,说一不二,不管什么场合只要不满足就大吵大闹,无所顾忌,让妈妈感到很没有面子,多半就会依着他。

正如妈妈说自己是一个单调的人,从绘画中我们看到整个画面她几乎就只用的蓝色,只是在儿子鱼上描了一点黄边,大概想表达儿子和自己不一样,喜欢好动吧。两边的水草加深了绿色,希望给孩子一个界限,不要乱跑。爸爸鱼游在儿子鱼和妈妈鱼的上方,天上三朵云,像家里三个焦虑的人。画里面基本看不到暖色。

主要问题:二年级的“调皮捣蛋”儿子,学习成绩从来不用操心,但有很多让老师和家长头痛不已的行为问题。

7号爸爸说,上面这个金鱼是我姑娘,下面的鱼是妈妈,有很多鳞片,最下面这个蹲着的青蛙是我。当时只是想到什么生物就画上去了。金鱼前面是荷花,没想太多,只是觉得有青蛙的地方就应该有荷花。现在觉得荷花的角度不对,它应该在水上面的,不应该和鱼在同一水平面,特意把女儿鱼的尾巴画长一点,是希望女儿的生活能够悠闲一点。

我们在爸爸的笔下看到的女儿是一只很沉重的、不快乐、不悠闲的金鱼。爸爸、妈妈很无奈地看着她,多么希望女儿如同那朵美丽荷花,无忧无虑啊。

主要问题:三年级的女儿,经常完不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每天都有改不完的错题。

团体成员在讲述完自己的绘画后,领导者让大家来一次循环活动,在别人的画作上“添画”,以表达对他人的建设性的意见。当绘画者不明白别人绘画的意思时,可以询问。团体领导者再次强调:只能是建设性的意见,不能持批评态度。于是,出现了新的画面。

(1)1号妈妈被修改后的画(图16-49):

鱼缸被去掉了,生活在一个更广阔的天地里。绿色的箭头是希望妈妈往后退一点,让孩子和爸爸靠得更近一些。1号妈妈看罢,拿起画笔在蓝天上加了一朵云彩,说“我觉得舒畅了”。

(2)2号妈妈被修改后的画(图16-50):

水草会使全家更加休闲一点。众星捧月,让家里的气氛太紧张。去掉妈妈身上的两根线,既然大家是一家人,就应该一起使劲,而不是谁拉谁。爸爸鱼前加了箭头,希望他能游得更快一点,和妈妈鱼一起努力,共同承担教育孩子的责任。加上了太阳,这样更温暖一些。

图16-49 1号妈妈被修改后的画

图16-50 2号妈妈被修改后的画

(3)3号外婆被修改后的画(图16-51):

加了太阳,这个家就更有温暖。添了乌龟,是因为既然家里有老人,老人也应该参与到家庭的活动中,而且还可以“托”着女婿往前走。添了一条黄色的鱼,是为爸爸鱼加油的,让他快点游,好与妈妈鱼一起并肩照顾自己的孩子。

(4)4号妈妈被修改后的画(图16-52):

添上箭头是给爸爸鱼提示,你要游得快一点哦。妈妈鱼如果能耐心地等一等,这样爸爸鱼就能和你游到一条“跑道”上来了。太阳,让画面有温暖。

图16-51 3号外婆被修改后的画

图16-52 4号妈妈被修改后的画

(5)5号妈妈被修改后的画(图16-53):

什么也没有加,刚才妈妈讲故事的时候,大家已经给予了掌声。看来已经是一个比较理想的状态。妈妈自己添了一抹阳光。

(6)6号妈妈被修改后的画(图16-54):

妈妈和爸爸两条鱼之间添画了手牵手。这是说,夫妻之间是需要交流的,除了用语言,还可以用非言语的方式进行呢,比如手拉手也传递着彼此的温情。箭头提示妈妈鱼,你可以退后一步与爸爸和孩子靠近一些,这样会与他们父子有更多的互动与交流。

图16-53 5号妈妈被修改后的画

图16-54 6号妈妈被修改后的画

(7)7号爸爸被修改后的画(图16-55):

夫妻俩要一起托着自己的掌上明珠,她就是美丽的荷花。

图16-55 7号爸爸被修改后的画

简短的团体活动很快就结束了,这些画激发了家长们许多独特的联想,大大地丰富了这个团体活动。在解读绘画的过程中,父母们意识到了他们各自的家庭互动问题,而别人的“添画”又给了他们新的启示。他们表示带着这些绘画会让他们回家后作一些改变。绘画治疗运用到团体治疗中,正是藉由与他人的共同创作,帮助个人表达与抒发内在的经验,同时也促进团体成员的内在改变。

绘画作为一种心理治疗方法是有独特作用的。它利用符号和视觉语言,将潜意识层面的内容呈现到意识层面;它是心理咨询师与绘画者有效的沟通工具,是打开心灵密码的钥匙;也是绘画者梳理情绪自我成长的重要通道,它不仅可以处理人们的情绪和心理创伤问题,而且还可以使来访者的自我形象、自我概念以及社交技能等都得到提升。它的这些优点使得绘画疗法在心理咨询和治疗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成为心理咨询和治疗的主要技术之一。但是,绘画治疗是由国外借鉴而来的,人性虽然有共同之处,却受到不同文化背景和民族风俗的影响,对绘画的解读也就有一定的差异;因此,对我们来说,这需要一个本土化的过程,找到东方人与西方人不同的共性特点,因人、因地而用才能更好地利用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