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童年应该是快乐愉快的,每个孩子的童年都离不开玩具的陪伴。家长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也会毫不吝啬地给孩子购置一些玩具,有电动的、有绒毛的。玩具的种类也在日渐增多,不断升级,让孩子逐渐被各种各样的玩具所包围。
相信很多父母都经历过这样的事情,孩子喜欢玩玩具,每个孩子都会有自己钟爱的玩具。而在与同龄人一起相处的过程中,家长会发现很多时候孩子自己一个人玩得很好,一旦和伙伴在一起,便会出现争抢玩具的现象。有的孩子抢不过他人,自己的玩具总是被他人抢去。
张阿姨的孙女,在小区里和伙伴玩的时候,总是那个被抢玩具的孩子,张阿姨说了很多次要抢回来,可是对于孙女来说却等于“对牛弹琴”。
孩子玩具总是被抢的原因最根本的原因跟性格有关,有的孩子性格温顺,内向,用一句俗话来说就是“与世无争”。这样的孩子一般在遇到抢玩具的时候都会选择忍让,或者根本不抢,直接把玩具让给他人。
很多父母经常会对孩子灌输一些思想,就是在集体活动中要懂得谦让。总是告诉孩子不懂的谦让的孩子不是好孩子,这样思想的过度灌输,会让孩子在面对他人抢玩具的行为时,选择忍让。
孩子的“物权认知”就是对物品的一种归属感。小的时候由于“物权认知”的欠缺,他们不懂得什么是你的、我的。
随着年龄不断的增长,“物权意识”也开始建立起来,才会出现你抢我夺的现象。若“物权意识”缺乏,也是造成孩子玩具总是被抢的原因之一。
最后一个原因跟家长有关,在生活中家长总是随意干涉孩子的分享行为。当孩子和伙伴们一起玩耍时,一旦出现矛盾和分歧。
很多家长为了显得孩子有教养,父母有文化,则会选择“强制”分享的方式,让孩子不情愿的将东西分享给他人。
时间久了,则会间接的影响了孩子的行为,使其变得软弱、自卑。即便是自己不想分享,也得被迫去做这件事情。
很多父母在面对孩子总是被抢的时候,经常会说:“你下次把它抢回来,这点勇气都没有?”这样的方式是错误,会给孩子造成不良影响。
家长如果只顾着让孩子抢玩具回来,而从不跟孩子说原因,只是盲目的说一句抢回来。这样的方式会让孩子不知道该怎样做,对于孩子来说就是一句“废话”。说的同时也会无形中影响亲子关系,让孩子和父母之间出现鸿沟,不利于沟通的建立。
当孩子遇到强行抢玩具的行为,家长指导不当,让孩子抢完回来。孩子经常会不知道如何抢,很多父母着急则会帮助孩子去解决。
有的还会帮助孩子把玩具抢回来,这样的方式是错误的,家长帮助孩子解决了问题,孩子子什么还是欠缺解决问题的能力,依赖性也由此形成。父母这样的行为,只会让孩子过于依赖。离开父母便会不知所措,时间长了则会变得懦弱。
孩子玩具总是被抢,跟父母和孩子自身有直接关系。家长要正确引导,才能让孩子在有所收获,学会自己面对轻松解决。
家长要懂得尊重孩子,不要总是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更不要不询问孩子意见直接替孩子解决。
当孩子被玩具被抢后,直接询问孩子的意见,是否想借个朋友,如果不想,则引导孩子有礼貌的把玩具要回来。若有礼貌的情况下,还未要回来,则可以有父母陪伴直接将玩具抢回来。
家长要学会跟孩子讲道理,不要玩具被抢了,孩子心里本身就不舒服,父母若指责、挖苦只会让孩子二次受到伤害,觉得更为委屈。
所以当孩子的玩具被抢的时候,及时跟孩子沟通,讲道理。告诉抢玩具的孩子抢玩具是错误的行为,被抢的孩子告诉他们,即便是自己玩具被抢了也不要着急,自己冷静下来,想清楚自己想不想给,然后再决定下一步。
日常生活中家长要懂得正确方式去教育孩子,不要总是强迫孩子分享。挖掘不想分享的原因,然后再实时指导。不要一味的要求孩子分享,强迫孩子去做到,这样的方式只会让孩子徒增心理压力。
玩具虽说是父母给买的,但是却是孩子的,他们的支配权也在他们身上,合理放手让孩子自己支配,尊重他们的意见。
若果乐于分享及时表扬和鼓励,若不想分享也不要急于批评,而是采用正确引导,尊重孩子的一切行为,即便是不想分享也不要指责、打骂孩子。
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候,要适度引导谦让,真正懂得其中的含义。不要总是告诉孩子没有原则的忍让。
适当的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不要把分享和忍让当成一件简单的事情,用这种简单的事情来评价孩子的好坏。
所以要在正确判断,教会孩子适当的忍让,懂得简单的自我保护知识,才是对孩子有利的。
孩子玩具总是被抢对于家长来说或许是小孩子之间的打打闹闹,并不是什么大事。但是对于孩子的来说却不是如此简单。
及时改变自己的教养方式,关注孩子的情绪,正确学会忍让,不强迫孩子分享和让步,尊重他们,了解他们意见,鼓励自己学会解决,才能让孩子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