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过半,家长与孩子们的假期生活过得怎么样呢?
家长们可能会觉得假期是学业弯道超车的好机会,然而比起知识的学习,劳动更能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时间管理能力、成就感。在劳动过程中精细动作能够得到很多的培养,比如:切、剪、缝、掐......每当孩子完成就可以看到直接的成果,比如:干净的地板、香喷喷的饭菜,这种成果的斩获会让孩子成就感,觉得付出就有回报。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表明人的每个阶段都有特定的任务,如果顺利通过,才会有健全的人格。童年期(6-12岁)孩子需要发展其勤奋感,避免自卑感。家长在这个阶段可以通过做家务劳动这种途径锻炼培养孩子的勤奋感,让孩子在劳动中获得充分的正向反馈和认可。
不仅如此,双手的劳动在智力发展上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
在“借助手工工具或机械工具加工东西”的“每一瞬间,信号多次地由手传导到脑,又由脑传导到手,脑教了手,手也发展和教了脑”。
因为在大脑里,有一些特殊的、最微妙的、最富创造性的区域,依靠把抽象的思维跟双手的精细且灵巧的动作结合起来,就能激发这些区域积极、活跃起来。
最后,亲子劳动作为亲子活动的一种重要的形式是家长与孩子一起共同完成的劳动实践,对于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至关的重要。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与家长是平等的参与到家庭事务中来,父母可以用心倾听孩子的意愿,全面地接纳孩子。面对劳动工作,一起来分析事情,商量事情并解决事情。这种亲子的沟通和互动也拉近了孩子与父母之间的距离。
那么,亲子劳动中有哪些事项是需要我们注意的呢?
作为父母,我们应该知道,家务不是一个人的事,而是整个家庭的事,每个家庭成员都需要付出自己的那一份力,彼此分担。也是在这样的氛围下,孩子更愿意付出,也越来越有责任感。
如果孩子暂时不喜欢做家务,我们可以制定家务的分工清单,让孩子从选择开始。同时我们也可以把任务具体化,比如我们引导孩子把自己屋子收拾干净,孩子可能不知从何下手,如果我们把任务拆成一个个具体的步骤,譬如建议她可以先把书桌上的书整理起来,再整理自己的衣柜折叠衣服等等,这样孩子可能就知道如何开展自己的劳动。
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从事家务劳动的水平也有所不同,一开始我们不需要太过苛刻,多给一些鼓励,让孩子更有动力。并且表扬的时候具体化孩子所做的内容。
如果我们在劳动时抱怨家务活又脏又累,孩子潜移默化的受影响,自然不愿意做家务。如果我们在劳动时保持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觉得这是生活的一部分,既可以使家庭更加和谐整洁,又可以锻炼自己的身体,孩子也会受此影响。
具体到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具体可以掌握哪些劳动技能呢?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我们将不同学龄的家务劳动罗列出来,给大家做参考:
帮忙换床单(从帮忙把床单拿走,拿来干净的床单开始)。
自己准备第二天去幼儿园要用的书包和要穿的鞋。
收拾房间,养成把乱放的东西捡起来并放回原处的习惯。
能在父母的帮助下洗碗盘。